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块阵地——校园美育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421885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块阵地——校园美育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块阵地——校园美育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块阵地——校园美育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块阵地——校园美育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块阵地——校园美育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块阵地——校园美育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块阵地——校园美育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块阵地校园美育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因此,倡导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始终是各类学校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美育自身的发展方向。本文旨在说明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的关系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美育的途径与方法。关键词:文化 校园文化 和谐 美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从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

2、育与德育、智育及体育同等重要。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美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美育是一个具有自身独特结构的文化体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应当把美育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利用各种手段加强美育。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两者在各自的发展并施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一、校园文化建设特点和作用学校的个性体现为学科设置,更体现于校园文化;但是如何实现本校的文化核心,其途径、形式和侧重点可以并且应该结合自己的和周边的条件而各显其能,各展其“特” 。文化是无所不在的,校园文化也是如此,

3、它浸透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全部行为和人与人的关系当中。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着眼于校内全体人员,要形成人人议论、人人参与、人人引为自豪的气氛,而不能只是少数人关注、部分人满意,更不能只是领导集体取得共识。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相互整合的产物,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以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熏陶人、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人、以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激励人、以规范科学的校园制度约束人,遵循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统一、主体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原则,才能使校园文化起到规范、引导和塑造的功能。(2006 年 06 月 11 日 光明日报)在大力倡导

4、构建和谐社会大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孕育着和谐的氛围。常州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常州市中小学也用丰富的校园文化,妆点出了和谐的校园氛围。如市北实验初中把构建“教育从尊重开始”的学校文化作为新一轮主动发展规划的切入点,研究“尊重”背景下的有效教育。特别是四所小学的校园文化很具有特色。局前街小学把“龙城书院”的文化精髓作为学校核心文化,用文化的精神力量促进教师发展。实验小学以创新为主题、“分享”为主线,建立新的德育体系。二实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班级文化性环境和社会化环境建设,努力构建体验文化。蓝天实验小学将环境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开辟“蓝天种植园” ,组织学生参与实践,促进学生

5、提高综合素质。勤业中学、翠竹中学、北环中学、清潭中学继续拓展各校勤文化、竹文化、和文化、石文化建设的内涵。全国中小学都根据各自学校的情况,建设了具有特点的校园文化,不仅为和谐校园建设增添了亮丽的风景,也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精致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为学生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二、校园美育文化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艺术、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决定正式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使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确

6、定,美育由此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决定还指出: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2001 年 6 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又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应当体现时代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至立同志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也特别强调,要把艺术和美育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重视美育熏陶,并强调不得挤占艺

7、术课和艺术教育课的时间,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上述文件和讲话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对美育是十分重视的,既明确了美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加强美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指明了美育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在加强艺术课程教学的同时,德、智、体、美等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国教育报2001 年 11 月 14 日第 4 版 杨贵仁 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 三、校园美育文化的地位和作用1、 校园美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1. 1 校园环境美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学校建筑物(布局、造型、颜色等)、设施

8、、绿化等自然景观设计都需要在正确的审美观指导下来规划、设计、实施。冰心说过:“美的真谛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会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高品位的环境,对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优美的环境本身给人以美感,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着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它能在丰富人们的感官刺激的同时,使人们身心获得松弛、安宁和愉悦,还能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升华道德、激励向上的作用。学校的优劣不在于办学规模越大越好,也不是硬件投入越多越好,关键很重要的是加强内涵的建设。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目标,让每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学校的文化

9、扑面而来,每个墙壁每个角落都能“说话” ,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得非常好。我们要从小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各种角度来营造校园文化。一面墙壁:学校围绕“天道酬勤,业精于勤”的校训,大力弘扬“勤业”精神。 一组石刻:伫立在绿地上的石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和一个硕大的红色“勤”字石刻。一班一貌:打造班级品牌、班级文化,让学校师生人人追求品位、班班创设精品,营造出优雅、整洁、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墙壁上张贴着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宣传品”:有的是学生自己的书画创作,有的是请学生家长泼墨挥毫,有的是班级班规等。一步一景:假山、绿化、鹅卵石构成一个个设计迥异、造型独特的校园一角,这些勾勒出优美、和

10、谐的校园环境。学校物质文化的打造就是要做到每一块墙壁能教育人,每一个角落也能教育人,学生生活中每一点闪光点都能激励人。马克思、恩格斯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在如此的校园环境下学生的身心发展、行为习惯、情感兴趣等方面都得到了潜移默化地熏陶,紧张的学习情绪也得到了放松。1.2 校园精神美人的精神生活,即内心世界是否丰富,取决于他同周围世界的实际关系是否丰富多彩,取决于他同自然界和其他人的相互作用的内容与性质。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的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苏霍

11、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424 页首先 ,审美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对德、智、体、劳教育有着渗透关系,使这些教育愉快的,变得更有吸引力。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因此,在教育的任何环节中都包含着审美契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从中敏锐地捕捉到。魏书生就是个极具审美眼光的人,他抓住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来做审美试验,我们可以在他的启发之下,将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在这种不断的探索与创造之中,美无可抗拒地向我们走来。其次,审美教育能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使人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增强高品位的审美

12、情趣,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还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教育报2005 年 5 月 14 日第 3 版 于文书周晓光 美育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 “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 ”席勒。对美的追求一直是人类永恒的努力,美育的任务就在于努力提升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促使社会审美意识趋向高雅。这就更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这不仅包括一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审美价值评价尺度,这种价值评价尺度首先是审美的,同时包含了真与善。因此只有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才能使

13、学生完整地掌握这种审美价值评价尺度,通过审美教育,师生掌握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会自觉地摒弃不良的学风和教风,从而按照美的规律从事教学和学习。 (教育研究 )第三,以美的方式来审视师生的言行。美教给人识别恶,并与之进行斗争。我想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168 页。做好文明修身,在学生群体、教师群体、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互促互长的融洽氛围,多的是关爱而少的是猜疑妒忌。譬如我校的德育目标

14、是“勤谨思考;勤勉学习;勤快做事;勤恳做人;勤俭生活。 ”。在每个班级的正前方悬挂国旗,教室后面是同样的话:“进步就是优秀” ,普通、朴素的主题却渗透着勤业中学独特创新的教育理念。唯有在这种积极向上的、集于一体的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中,才能真正从整体上建立一个审美教育的大环境。在教育活动中自觉渗透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在人格上学做真人,行为上求做善事,学习上探究真知,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与创作美的热情。教育差异的关键性因素在于经济条件,但要把学校办好,可以走的路很多,提升学校的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就很重要。1.3 文化活动美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按照一定的教

15、育目标设计出来的重要课程。在学校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一方面是有组织的各类社团。在这些社团中,有的本身就具有美育意义,如我校的酬勤文学社、艺林广播、青春艺术节,等等。即便不是直接蕴含美育因素的校春秋运动会、学生之星等,也包含着运动美、健康美和心灵美、行为美的因素。另一些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旅游等都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完全与美育无关的校园活动是不存在的。 通过建立各类社团组织,举办文体科技等各项活动,作为对学校教育的强有力的补充,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发展他们的审美表现力与创造力,进而使他们的各种潜能充分自由发展。美育充分渗透其中:性格美、思想美、精神美、健康美、体态美、创造美、景色美、

16、生态美、功能美、变化美等,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向高雅、文明、健康的轨道。审美教育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才能得到施展,能量得到释放,某些情感获得宣泄,而且正是在这种释放中情感又得到进一步的升华。2、美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要表现形式艺术节如今举办艺术节,已成为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旨在展示学校美育成果和当代中学生的青春风采,以艺术形式教育、感染、激励广大学生热爱生活、奋发向上,创造美好。也成为广大学子施展个人才华,发挥各自特长的广阔舞台。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在学校范围内营造一种健康文明、团结向上、高雅清新、竞争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2005 勤中的首届青春艺术节中设置了七个系列活动:八年级十四岁青春仪式、七年级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青春之歌”演讲比赛;“感动中国感动我”征文活动;“纪念抗日战争 60 周年和红军长征 70 周年”校园大合唱比赛;九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