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2416590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醇厚的中原韵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十四 优秀教案(是/否)北京师范大学 20 10 级普通师范生教学实习教案部院系艺术与传媒学院专业 音乐学 实习生姓名 王艺雅学号 201011113013部院系指导教师肖艳 实习学校教学指导教师 吴晶晖2013年 10 月 8、10、11 日 (星期 二、四、五 ) 第 四、五、七;六;二、三、四、五、六、八 节课 第 一 周 实习成绩 (本人本次实习第 1 个教案)实习学校 北京市铁路二中 实习班级高一1、2、3、4、8实习学科 音乐教学课题 醇厚的中原韵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音乐鉴赏第 二章 四节 28-41页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聆听沂蒙山小调 、

2、 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 城 ,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族音乐独特的韵味、特点、创作手法。3、 “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究民歌“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和“起承转合”四句式结构,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的音乐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教学难点理解“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掌握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PPT教学方法1、通过鉴赏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及孟姜女三首民歌了解中

3、原民歌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2、通过比较王大娘钉缸和好汉歌使学生了解民歌和创作民歌的区别。3、通过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与河北孟姜女使学生了解民歌变异性特征。北京师范大学 20 10级普通师范生教学实习教案教学过程及内容自我介绍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了解了这些民族的人民所创造的灿烂的民族文化。那么下面,老师有三首曲子,请大家听一听,告诉我,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地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我们本节课所讲的醇厚的中原韵的中原和地理上的中原还不太一样,它是以民歌色彩区来划分的。主要是山东、河南、河北三个省份的民歌为

4、主。先让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上划分属于中原地区的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1.沂蒙山小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曲子反应出山东民歌怎样的特点?授新课: 1、 沂蒙山小调(1)、简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提问:同学们,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这首民歌,体现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根据你们刚刚听到的沂蒙山小调,总结山东民歌的特点是什么?做选择题提问:歌曲共有几个乐句,每个乐句有几小节构成,你能否发现前三个乐句在创作手法上 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学生没有发现,可以带领学生唱一遍旋律并适当强调一下末尾结束的音的开头的音。提问:大家觉得这种创作手法是不是像我

5、们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法呢?同学们有没有读过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这首诗?提问:前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后句开头的字。在文学创作中叫作什么?顶真提示:在音乐创作上,乐句间同音相连,我们把它叫做“鱼咬尾” 。为了把声音传远,有个长腔,前一句的尾音是后一句的始音,。鱼咬尾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 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提示:这首歌曲分了四个乐句。第二个乐句的旋律、节奏基本上承接第一乐句,旋律在第三乐句出现转折,第四句及承接了第三句,又有第一二句的旋律风格特性。我们把这种形式称为:起承转合(3)欣赏彭丽媛演唱的沂蒙山小调 。提问:与王世慧

6、演唱的版本有什么不同 ?在节拍、速度、风格方面作一比较。2、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1)在河南省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 王大娘钉缸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曲。通过钉缸者称羡三位好姑娘的情节,塑造了一个幽默的劳动人民的形象。歌词共八段,曲调明快流畅,情绪轻松雀跃,一领众和。(2)旦:旦角,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 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丑:丑角是中国戏剧的一种程序化的角色行当,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3)欣赏王大娘钉缸提问:通过聆听王大娘钉缸 这首歌曲,让你联

7、想到所熟悉的那首歌曲?(4)、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 ,初步认识: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的关系。这首歌曲的旋律,成为好汉歌的创作素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歌乃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在于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会不断地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化;不借助于记谱法,而主要依靠人民 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是好汉歌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歌仍然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3、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

8、运。(1)、请学生讲述孟姜女的故事。(2)随录音哼唱江苏民歌孟姜女片段,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提问:孟姜女这首歌如何划分乐句 ?它的前一句句尾与后一句的句头是怎样衔接的?这种旋律发展手法叫什么?(3)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提问: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的旋律、伴奏和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提问: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 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这就是民歌的变异性特征。提醒学生注意每句的落音,进一步认识、探

9、究“起承转合”四句式的民间音乐创作方法。4、师生共同归纳民歌的音乐特点和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1)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民歌的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密切结合,因而最容易在本地区流传。某民族或某地区的民歌,其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或节拍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民歌的节拍、节奏形式十分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民歌的曲式结构一般都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常用同一旋律不断作反复。(2)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体裁:小调最丰富;调式:徴、调式最多、其次是宫调式 ;音阶:六声、七声为多。 5、拓展与探究(1)、第 2 题、第 3 题已在前面学习、欣赏中结合完成。(2)

10、在第 1 题、第 4 题、第 5 题中根据自己选择完成其中两道题。(3)一起完成第 5 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只完成 “鱼咬尾”的创作方法,或采用老师给节奏,学生创作旋律的方式,适当降低难度)。教学过程及内容群众口耳相传;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 ,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创作歌曲是由专业的作曲家谱曲、作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不能随意篡改的。3、河北民歌 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1) 、请学生讲述孟姜女的故事。(2)欣赏 孟姜女 片段,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欣赏另一个版本的孟姜女提问:哪个是河北的

11、,那个事江苏的。提示:河北的孟姜女42 拍子,16 分音符多,听起来比较细碎,比较直,就符合山东的特点;而江苏的孟姜女旋律舒缓,圆滑细腻,更典雅一些,符合南方音乐的特点。提问: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这就是民歌的变异性特征。4、拓展与研究:提问:联系刚才讲过的沂蒙山小调的创作方法,请大家思考一下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是否也运用了此种创作方法呢?创作:运用鱼咬尾;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12、 (可以单独用其中的一种方法,也可以两种都用。 )在老师的帮助下写一首小曲子(填空的方式) 。启发思维:河北民歌小白菜 5312- | ( |) 1266-| ( :|)5、总结中原民歌的特点:多小调歌曲,节奏较工整,旋律平稳,篇幅较短,篇幅长的多使用同一旋律不同歌词6、作业:寻找一下有中原民歌风格或元素的流行歌曲!板书设计5312- | ( |) 1266-| ( :|)课后总结与评议记录自我分析和同学评议意见通过这周的教学,我掌握了应该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将三首作品同时在一堂课教授完。并且知道怎样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鉴赏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及孟姜女三首民歌使学生了解中原民歌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通过比较王大娘钉缸和好汉歌使学生了解民歌和创作民歌的区别。通过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与河北孟姜女使学生了解民歌变异性特征。我在上课过程中的音量控制、课堂气氛自我感觉做得较好。我应该更注重控制时间,把握课程速度,加深学生的印象,加强细节的准确性。经过这次实习,我的收获颇多,我会继续努力,设计出更棒的教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意见部院系指导教师意见注:1.本表由实习生网上填写,每实习生四份。每一节新课(或连堂课)填写一份。2.打印填写后由实习学校教学指导教师和我校的指导教师签字,部院系存档。3.各部院系推荐的优秀教案打印后交教务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