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学习文献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32415653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教育学习文献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高职教育学习文献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高职教育学习文献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高职教育学习文献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高职教育学习文献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教育学习文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教育学习文献(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双元制教育模式在第三级教育中的应用,使学生经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职业教育,成为比技术工人更高一层次的实用人才.柏林西门子.&高职教育学习文献二八年第三期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目 录一、政策与形势 1.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及对策思考马树超 郭扬 2.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树超 范唯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项目课程3.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 赵志群4.对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问题的新思考 邱 远5.破解“工学结合”实践中的难题 聂建武 夏粉铃6.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赵 昕三、国外职教7.美国职业教育范式的转换及启示 徐国庆8.

2、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 徐 涵9.台湾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启示张晓峰10.我国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立法的差异性研究 张惠梅四、教研指导11.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指导易志勇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及对策思考马树超 郭扬进入新世纪,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高职教育伴随着经济的跨越而实现了自身规模上的跨越。同时,在实现规模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政府明确了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改革要求,确立了技术应用性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生产实践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密切了高等学校与广大企业和

3、社会各界的联系,扩大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推动了教育公平和区域统筹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一、未来发展趋势的总体分析(一 )高职教育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跨越” 。回顾过去,总结现状,从规模的“跨越”到模式的“转型” ,我国高职教育在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以推动模式的全面“转型”促进质量的全面“提升” ,必将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特色,凸显功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已经成为走中国特色高职教育

4、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我国高职教育在世纪之交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不但实现了高职教育自身规模上的跨越,而且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跨越,同时也实现了高等教育结构变革的一个重要跨越。这种跨越不仅表现为传统高等教育内部在教学领域、学生构成、大学功能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在传统大学外增加了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强化了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工。从更深层次分析,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还是增加高等学校入学机会、促进教育公平的一次重大跨越,它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高职教育仍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5、,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跨越。(二 )“跨越 转型提升” ,将成为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非单纯地以扩张规模为目的的跨越,而是强调内涵建设、强调推进改革、强调办出特色和质量的跨越。这种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明确了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要求,并且在机制和制度上探索工学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为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扫清了思想障碍。建设 100 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战

6、略举措,旨在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旨在强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新特色,由中央财政投入的引导资金实际上成为一种“种子资金” ,它将有效地推动高职院校按照新时期的新要求进行改革,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转型。我国高职教育模式转型的过程,将成为高职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过程,成为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保障。因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发展能力,使他们有能力为经济社会作出贡献。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尚属初级阶段,如果没有特色,没有独特的功能,没有社会承认的质量与地位,就必然会丧失发展的空间。因此,进一步强化特色,凸显功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沿着“跨越转型提升”的方向

7、前进,将成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二、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确定(一 )未来十年左右的发展目标,是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2006 年 8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34 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三项主要任务,必须切实抓实抓好。 ”很显然,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横跨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大领域。既要坚持“大力发展” ,又要努力“提高质量”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高职教育肩负着大批量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使命,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

8、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今后高职教育发展总的趋势是,一方面由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任务,都对人力资源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的招生总量还将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各地高职院校将注重把握学校适度规模,提高竞争力,强化高职教育理念与特色,由传统的学院模式向就业导向的工学结合模式转变,注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实现合理分工的角度看,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将分别针对自己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把精力集中在提高各自独具特色的教学质量上,本科院校一般将不再以二级学院形式举办高职教育,新升格的本科院校也将随着本科生源的增加而减少专科的招生规模;

9、而从另一个角度讲,本科院校曾经举办高职教育的经历,特别是新升格本科院校长期从事高职教育的丰富经验,也将对推动今后我国的本科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同时将为今后培养更高层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方面起到借鉴作用。这样,在整个高职教育中,独立设置高职院校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还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根据未来十年左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形成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参与高职教育的制度,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完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培养质量。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持续稳步

10、增长,到 2015 年招生数将达到 350 万左右,占普通本专科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二 )实施 “资源优先”战略,走提高质量效益优先于规模发展之路。展望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将继续稳步发展;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将进一步转型,突出表现为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的开放性,需要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增强学院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实施“资源优先”战略,就是要加快改变高职教育规模快速扩张和供给资源处于滞后的状况,高度重视资源的优先供给。要抓住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 的

11、比例达到 4的机遇,动员各级政府部门将更多的财政性投入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逐步缩小财政性投入用于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差异,由 2005 年的 1:8 缩小到 2015 年的 1:3,使全国财政性经费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逐步达到普通本科教育的三分之一。要坚持提高质量效益优先于规模发展,招生规模的年增长率逐步由 8下降到 1,使高职院校集中精力抓好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另外,在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增加地方政府的投入,加强高职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同时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的助学和奖学制度。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进一步扩大高职招生规模;更对于让经

12、济困难家庭子女接受高质、高效的就业准备教育,使社会相对弱势人群共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三 )实施 “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协调各区域间的发展,尤其要注重中、西部地区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区域广阔,经济社会的区域差异十分显著,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就是要在未来十多年间,使高职教育整体水平保持基本协调和平衡发展,尤其要加快中、西部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首先,通过国家和地方财政建立扶持中西部高职院校发展的专门项目,加快中、西部

13、高职教育发展,并在相关政策上向有利于中、西部高职院校发展的方向倾斜,帮助中、西部院校把握发展机遇,提高整体竞争力,形成较强的自我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其次,通过组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的方式,加强东部和西部地区校企间和校校间的合作,实现高职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并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工作,真正带动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第三,要进一步发挥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对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的带动作用,鼓励示范性建设院校采用多种方式,为中部和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教师、教学管理干部和院校领导人,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形成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特别是围绕实施国家职业教育“四大

14、工程”实现资源的共享,真正做到面向社会、面向产业、面向基层、面向全民。(四 )实施 “重大工程建设效益拓展”战略。强化示范性院校建设的效应,带动高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目前,中央财政正在集中部分财力和优质资源,通过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建设高职实训基地等重大工程,推进高职教育的整体改革和发展。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在推进改革发展方面建立的有效机制,体现了示范性院校建设对其他高职院校的借鉴意义,使更多的学院明确发展目标和要求,加快改革的步伐。随着中央政府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日益重视,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强度将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因此,拓展重大工程的建设效益将对全国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具有

15、重大的意义。实施“重大工程建设效益拓展战略” ,首先,要使重大工程建设自身能够取得最大的成效,为此要花大力气完善重大工程建设的立项、管理、运行和绩效评价制度,以重大工程为抓手,着力内涵建设,推动结构调整,注重提高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使高职教育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更要重视发挥重大工程建设成果的“乘数效应” ,带动全国 1100 余所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得到提高,在培养模式上得到借鉴,在教学资源上得到分享。(五 )实施 “人才培养过程全面开放”战略,树立现代“大职业教育”观,努力实现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和终身化。在新形势下,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和职业教育终身化的

16、国际普遍趋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开放度必须进一步加大。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作为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我国产业升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成为我国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和创新的原动力,因而高职教育的国际化也必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而得到迅速发展,这是当前和未来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同时,高职教育将由单一的职前学历教育逐步转向终身教育;学历与非学历培训结合,教育、培训以及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强化;学生生源出现多元化特色,学制趋于灵活,长短学制结合,学分制趋于完善,适应职业多变的需要,整体上呈现出高职教育终身化的特征,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 21 世纪“终身学习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的核心组成部分。首先,要进一步明晰高职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根据我国经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