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2415580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导语: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切实加强高三复习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中心,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以全面育人为指针,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为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科学有序,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语言文字运用篇计划一:多音字识记技巧1.多音字要做到据义定音。多音字的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因此要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将音义结合起来进行记忆。2.注意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如“巷”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读“hng” ,而一般情况下读“xing” ,如“小巷” 、 “街谈巷议” 、 “万人空巷

2、”等。3.运用记少去多的方法。 “少”是指使用范围较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 “多”则指使用范围广、涉及词语多的读音。考生只要记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就可以准确区分一些多音字了。如“迫”字有两个读音“p”和“pi” ,只有在“迫击炮”这个词中时, “迫”才读“pi” ,其余的都读“p” 。因此考生只要记住“迫”在“迫击炮”中读“pi” ,就知道了它在其余词语中的读音了。4.依据词性辨别读音。有一部分多音多义字因词性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读音。如“处” ,读“ch”时多为动词,读“ch”时多为名词,所以,像“处理” 、 “处罚” 、 “处世”、 “处变不惊” 、 “处心积虑”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

3、 。5.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普通话的常用字中有许多多音多义字,主要是因为词性不同和词义不同而产生了异读。所以,考生最好准备一个本子,把平常遇到的多音多义字分类记录下来,并经常翻阅。计划二:形声字记忆绝招形声字中那些声旁相同、字形相近、读音或同或异的词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对象。比如“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一组词语中的加点字都读“pio” ,而“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一组词语中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do、no、chu、dio” 。对待形声字,一方面我们不妨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认字认半边”这一说法,认识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识记字音,例如“奖掖、阡陌、招徕、蓦然”中加

4、点字的读音就和它们的声旁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克服“认字认半边”的“惯性” ,因为许多声旁现在不能代表该字的读音了,例如“孝悌、讣告、掣肘、对峙、炽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一个和它们的声旁相同。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要反复记忆,不断积累,同时要特别注意随时整理,经常复习。计划三:快速掌握形似字的技巧区别形似字的读音关键在于注意词语书写上的细微差别,千万不可“一瞥而过” ,另外要结合注音的字所在的具体词语的语境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比如“缜密、滇池、嗔怒、精卫填海、谨小慎微”这五个词语中的“缜、滇、嗔、填、慎” ,从词形上看区别不是很大,但是读音差别不小,分别读作“zhn、din、chn、tin、

5、shn” 。在复习课本相关知识或解读高考试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对一些形似字进行联想积累,JP+2举一反三,可以采用整体比较的记忆方法,也可以自己结合一些具体的语境进行辩证记忆。计划四:音同异义字形题的解题技巧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如“一筹莫展”中的“筹”意思为“计策、办法” ,这个词的意思是“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或“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若不知其义,就很容易将“筹”写成“愁”。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如“惩前毖后”的“

6、毖” ,它是“必”字旁,表示“谨慎、小心” ,就不能写成以“死”字为形旁的“毙” 。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计划五:探源法巧解字形题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往往都有一定的来源,如来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故事。不了解出处及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就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写。所以要识记词语的字形,最好能结合其最初的来源,这样有利于

7、准确、牢固地记忆其形态。比如成语“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光传:“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客,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计划六:辨析近义实词的方法1.正确掌握词义。近义词大多具有相同的语素及相异的语素,通过辨析一组词语的相异语素可以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2.分清词义的侧重点。一组词语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深,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浅。在辨析这些词语时,一定要分清词义的侧重点,结合语境准确选择。3.注意词语的习惯搭配。要清楚词与词的习惯搭配,

8、不能任意改变。4.结合语境。正确使用实词,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句中包括的各种情境因素,做到“词不离句” 。在每一道题中都应考虑这个因素,绝不能忽视。5.把词语代入句子中。通过默读,利用语感可以辨析出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句意是否明确。在每一道近义词辨析题中都可用这种方法。6.运用排除的方法。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可将最容易辨析的选项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计划七:近义虚词的辨析技巧辨析虚词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固定搭配。比如,关联词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并且搭配固定,如“如果那么” 、 “既然就” 、 “既又”等。2.语法特征。词性决定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其所修

9、饰限制的中心词,如介词要修饰限制名词、代词等,副词要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等。3.词语意思。分析词语的意思,从词义的角度判断其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介词、副词是考试中经常涉及的两种虚词,判断这两种词使用是否恰当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从介词的语法特性看,介词可以修饰限制名词,如果不能判定一个词语是否是介词,可以在这个词语的后面加名词。如“把” 、 “给” ,可以在这两个词语后面加一个名词,如“人” ,如果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说明这两个词语是介词。JP3同样,判断一个词语是否是副词,可以在它的后面加动词或形容词,如“已经” “甚至” ,可以在这两个词语后面加动词“笑” ,如果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说明这

10、两个词语都是副词。计划八:修改病句的口诀病句修改有诀窍,方法步骤要记牢。基本成分先找到,主谓宾语是否少。成分不缺看搭配,主谓动宾可搭好。搭配恰当读句子,重复之处不能要。词序不当须重排,用词不妥应换掉。再看逻辑乱不乱,自相矛盾不可靠。感情色彩别弄反,事情次序勿颠倒。对症下药仔细改,切莫信手胡乱搞。计划九:扩展语句的解题技巧1.看清要求,弄清语体。考生在做题时,要看清需要扩写的语段是什么语体,弄清其究竟是记叙性的、描写性的、说明性的,还是议论性的。2.辨明情境。准确识别题目中提供的具体情境及其所体现的具体氛围,扩写的语句要符合题目规定的情境。3.明确重点。准确把握题目中要求扩写的重点,不能偏离,更

11、不能转移。4.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是扩写的灵魂。要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情境,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将情境表现得具体而生动。5.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在扩写的时候,除了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之外,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这样,不但能使语段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扩展后的语段形象、生动。计划十:压缩语段的关键1.弄清语段的说明对象。2.把握说明对象的要点,如说明对象的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3.弄明白语段共说明了几个问题,并作简要概括。4.弄清语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以便更好地归纳概括。5.注意答案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压缩语段时不能随意改变原文的句间关系。计划十一:修

12、辞手法表达效果类析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不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5.对偶:给人以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6.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7.反复:增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增强语言的节奏感。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9.反问:加重语气,加强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计划十二:语言表达生动的答题技巧1.恰当选用词语。(1)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选用生动传神、富

13、有表现力的词语,把词语用活。(2)选用色彩浓重的词语,这里的色彩主要指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词语的语体色彩。2.恰当选用句式。语言表达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句式的选择中,应注意特殊句式与常用句式、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交错使用,注意语句的整散、语气、倒装等方面的问题。3.恰当使用修辞手法。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语言更生动、准确、鲜明,还能增强语势。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透彻把握高考考试大纲的精神,深入研究和领会新课程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做好与新课程的衔接,最后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保高考有新的突破。二、教学措施及方法(1)强化

14、积累,夯实基础语文贵在积累。诵读和练习是语文积累的不二法门。诵读是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语文高考必须重视诵读这个环节。各班除早自习外,每天宜再安排 15分钟诵读时间,制订好诵读计划。诵读的内容,可参见下列这些。诵读高中语文教材必修 1必修 5 的文言文。达到会背诵,会翻译,会解词。诵读名句名篇。重点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 9 篇古文和 14 诗词曲。达到会背诵,会默写,在此基础上向教材其他背诵篇目和新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延伸。诵读字、词(包括熟语)。一是教材上容易读错的字、词;二是教材中的几个“附录”的内容。时文美文。自选和由教师推荐一些报刊上的最新时文,通过诵读,汲取思想精华,领悟写作

15、技巧,积累语言材料。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特别留意与自己喜欢的文体相同的文章,积累语言素材,掌握考场作文的一般写作规律。练习一般安排两个内容:一是练字,要力求把字写规范,写工整;二是练阅读,包括一篇文言文阅读和一篇现代文阅读。选材宜以近几年的高考题和各地的模拟题为宜。考点训练,实现突破考点训练是语文备考的核心,考点的训练必须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掌握方法,逐步推进,巩固知识,扩大视野,提升能力。1、字音、字形积累中强化辨析(辨音、辨形、辨义)。2、词语(包括熟语)突出实际运用能力。3、标点符号关注常见错误。4、语言运用依照规范操作。5、古文阅读突出四个重点:实词重视积累(重点是“大纲”上规定的

16、 120 个实词),巧妙推断具体语境中的词义。虚词突出重点(18 个虚词),辨明用法。句式翻译直译为主,避开误区。分析综合重视人、事、理。对文言句式的复习,要注意五个联系: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与对词类活用的分析联系起来;把对实词意义的理解与辨析特殊句式联系起来;把理解文句与掌握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联系起来;把课外材料与课本联系起来;把文言中的辨词析句与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句法分析联系起来。6、古诗阅读形象、语言、表达技巧。7、现代文阅读审清要求,依文作答。8、作文打造文体强势,突出文章亮点。突出两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强化三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在标题、开头、段首、结尾等处画龙点睛,设计亮点。自由阅读,开阔视野继续每周 12 节的自由阅读课。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阅读是解决“下锅之米”的关键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