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经营论文《 华为公司》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2415496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国经营论文《 华为公司》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跨国经营论文《 华为公司》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跨国经营论文《 华为公司》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跨国经营论文《 华为公司》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跨国经营论文《 华为公司》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国经营论文《 华为公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经营论文《 华为公司》(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2 2013 学年第 2 学期跨国经营课程论文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摘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作为一名出色的通信设备商,在整个通信领域内面临着国内外同行业竞争者不断的竞争和挑战。而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华为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战略呢?本论文将从各方面来分析研究华为公司的企业发展。关键词:华为 战略 经营一、 华为公司简介

2、华为于 1987 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于 1987 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现任总裁为任正非,董事长为孙亚芳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 140 多个国家,服务全球 1/3 的人口。公司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并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 ICT 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二、 华为组织结构的演变第一阶段:1987-1995:公司 1987 年成立时,只有

3、 6 人,此时公司无所谓组织结构。到了 1991 年,公司员工 20 多人,研发人员 5-6 个,此时公司除了研发人员,基本上就是销售人员。这一时期公司主要将开发模拟用户小交换机、端局交换机等产品,并在市场上销售。此时期公司组织结构是非常简单的直线性组织结构,公司所有人工直接向任正非总裁负责。为了明确企业组织结构各方参与人的责任和权力,同时为了激励市场销售环境,统一调度公司所有资源参与市场竞争,缩短公司面临外部环境的反应时间,华为公司组织结构采用了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直线型结构。第二阶段:1996-2000:随着华为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单纯的直线型组织结构被削弱,缺点日益突出:没有专门的职能结构

4、,管理者负担过重,部门之间协调差。1996 年华为战略发生改变,从单纯主攻国内市场,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以国际市场拓展为主。公司为了拓展国际市场,成立了专门的国际市场拓展部,直接负责海外市场拓展;同时为了应对国内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华为决策同国内较多的省市电信公司直接成立合资公司,即华为的地区公司。但此时在资质结构上,华为仍在沿用旧的集中式的管理组织结构,凸显了管理难度大、效率底下的缺点。基于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以及公司组织结构上的问题,华为对自身的组织结构做了重大转变,在早期的直线型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启动事业部制和地区部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华为事业部是按企业所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地区

5、、市场需求来划分部门。第三阶段:2001 至今:尽管事业部制规定了公司组织设立准则、事业部职责和义务和运作方式,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各事业部横向运作上的矛盾,在各事业部横向拉通管理上显得并不流畅,即业务上的矩阵式管理并不顺畅。尤其是运作的整体架构和层次不清晰,实际运作中,矩阵式项目经理同资源线的关系没有很好的定义清楚和理顺,导致项目运作中协调困难,矛盾突出。为了解决公司各事业部流程运作上的问题,华为开始其长达 3 年的 IBM&Huawei 流程改造项目。到了 2001 年,华为在建立了清晰的组织结构模型、顺畅的组织运作流程后,通过几年的准备和小范围的实验测试,2003 年起华为开始进行组织

6、结构的重大调整。具体而言,就是将原来以职能为主的组织结构模型调整成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线制组织结构模式,以化小利润中心的模式,加快决策速度,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增强“以小搏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前公司以研发、销售、生产等来划分各职能部门,调整后以产品为主导来划分部门,如图所示(图 5-4) 。2004 年,华为再次对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使得华为以市场管理、集成产品开发(IPD) 、集成供应链(ISC)和客户关系管理(CRM)为主干流程更加成熟,辅以财务、人力资源(HAY)等变革项目,全面展开公司业务流程变革,引入业界实用的最佳实践,并建设了支撑这种运作的完整 IT 架构。并从产品线变革

7、开始,以公司经营管理团队战略与客户常务委员会作为实现市场驱动的龙头组织,强化 Marketing 体系对客户需求理解、战略方向把握和业务规划的决策支撑能力。同时,华为通过投资评审委员会(IRB) 、营销管理团队、产品体系管理团队、运作与交付管理团队及其支持性团队的有效运作,确保以客户需求驱动华为整体的战略及其实施。 而华为是如何选择适当的跨国组织的呢?华为从 1996 年开始进军国际市场。在市场竞争战略上,采取地域扩散的国际化战略。公司为了拓展国际市场,成立了专门的国际市场拓展部,直接负责海外市场拓展。国际化初期,主要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华为利用国内派出的销售队伍,采取与国内相同的的直接与电信

8、运营商洽谈的直销模式,慢慢拓开国际市场,2001 年基本达到 3 个亿的销售额,这种情况下,由原来的一个国际部,分成八大部,逐步建立起国际化的市场营销架构。为了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和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华为成立了海外办事处和合资合作部,国际化进入方式更多采用合作和结盟-成立海外合资公司。为进美国市场,2003 年与 3Com 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企业数据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2004 年与西门子成立合资企业,针对中国市场开发 TD-SCDMA 移动通讯技术。2006 年以 8.8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 H3C 公司 49%的股份。与摩托罗拉合作在上海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开发 UMTS 技术2007

9、 年与赛门铁克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存储和安全产品与解决方案。与 Global Marine 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提供海缆端到端网络解决方案。投资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收购通信制造业是高科技产业,研发始终是企业的生命线。华为通过海外投资设立海外研发中心进行技术创新,取得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华为的海外研发机构遍及 8 各地区总部和 32 个分支,在硅谷、达拉斯、班加罗尔、斯德哥尔摩和莫斯科都设有研究所。另外,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华为在国外有选择的收购了一下公司。例如 2004 年,华为收购 Sunday5.01%的股份。2011 年华为与赛门铁克公司宣布双方已就华为收购华赛 49%的股权达成协

10、议。华为采取贸易进入的方式,是通过进入国际市场,即先通过贸易作为试探,积累经验,在国内外建立起流通渠道和业务关系,以便为进一步的跨国经营活动铺平道路。从出口到合资再到创立销售研发机构,随着华为试验性活动的增加和对当前经营活动的掌握。其对国外市场越来越有信心。也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同时,华为通过开展国外经营来了解外国市场在经营活动中获得外国市场的实践经验。三、 华为的内外部环境分析1) 华为的内部环境分析(一)、优势分析 1.产品和技术华为人最引以为豪的竞争力之一,当属研发,在国内同类厂商中,华为在这方面的实力是公认的首屈一指。华为坚持每年以不低于销售额 10%的资金投入研发,这一比例在全国电子

11、百强中排列第一。华为能在高端市场上站住脚靠的是自主研发了全球尖端核心技术。2.成本优势华为利用国内劳动力及设备较为廉价这一优势,使得华为在产品成本上比国外其他厂商明显更具优势,这一点使得华为的产品在价格上更具有竞争力。3.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华为致力于立足用户需要,努力实现本土化的服务。华为产品的开发一直围绕着客户需求,并以创新手段来提供支持,以及从整体 TCO 角度去降低客户成本。这种跟客户一起去用创新的方式追求成本优势的商业模式,远远比卖低价产品有效,进而也就从原有电信设备巨头的慵懒和暮气中砍出了自己的市场。(二)、劣势分析 华为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身为民营企业,难免具有一般民

12、营企业都存在的通病,即领导人的个人色彩浓烈,在一权独大的情况下,决策失误很容易出现。2.由于人们对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怀疑,使得华为生产出来的产品遭遇到质疑。同时,华为的低价策略,也容易使人怀疑产品的可靠性。3.华为的“床垫文化”和“狼性文化”违背了人性化管理要求,不利于员工的身心发展,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三)、机会分析 从 2000 年开始,WCDMA 测试 UE 已成为各 3G 网络设备厂商重要的网络测试工具。当时全球 3G 网络尚处于大规模商用的前夕,外国电信巨头还未形成垄断市场的局面,所以在时间上对华为大力发展 3G 终端非常有利。依据国外的经验来看,在以数据增值应用服务为主的 3G

13、市场,3G 手机终端作为运营商语音与数据服务的载体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将会越来越多地走向定制,这将提高手机终端产业的门槛,拥有研发技术优势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通信设备厂商将抢占先机。 (四)、威胁分析 华为目前面临的几大威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思科,阿尔卡特等企业相比,华为在人力资源,以及设计、部署网络这些方面处于劣势。随着电信运营商更加考虑网络功能和性能,华为的“价格撒手锏”有可能失去吸引力。2.全球电信提供商正把更多业务活动转移到中国,以利用中国低成本的工程和制造能力。4.国内电信市场的日趋开放和进口关说的下调,使得华为将面临国际上实力雄厚的企业的全面挑战,华为的价格也许不再成为优

14、势。华为 SWOT 分析S W O T有力的战略有力的金融环境有力的产品形象和美誉被广泛认可的市场领导地位专利技术成本优势产品创新技能优质客户服务缺少关键技能和资格能力利润的损失部分内在的运作困境过分狭窄的产品组合市场规划能力的缺乏服务独特的客户群体新的地理区域的扩张产品组合的扩张垂直整合的战略形式分享竞争对手的市场资源强势的竞争者替代品引起的销售下降市场增长的减缓由新规则引起的成本增加商业周期的影响人口和环境的2) 华为的外部环境分析华为要发展它的国际化,进一步在全球占有一定比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由此从三个方面分析。1、 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又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技

15、术五个方面(1)政治环境分析:从国内来看,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环境和就业的压力较大等问题;特别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比较多。而从全球政治大环境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出于各国国内政治利益的考虑,各种贸易壁垒将长期存在。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加,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着全球经济,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趋于强化,中国威胁论正喧嚣尘上。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有利于华为公司集中精力加快发展经

16、济,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经济环境分析:国内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 未来我国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由消费推动后,经济增速自然也就不可能保持原有的高水平。但国际上对通信技术有逼切需要,进入 21 世纪以来,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快,通信技术的飞速进展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各个国家都把通信产业的发展作为带动本国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火车头” 。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促使了经济模式的改变,通信成本的下降为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通信的大量需求促进了通信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既是通信全球化的原因,又是通信全球化的结果。(3)社会环境分析:在我国,通信行业规划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相衔接,突出通信业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想。这一系列的发展战略举措为我国的通信业包括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在内的各相关产业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和大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