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笔记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2415486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侵蚀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土壤侵蚀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土壤侵蚀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壤侵蚀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侵蚀笔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正常侵蚀(自然侵蚀)/加速侵蚀(人为侵蚀):古代侵蚀/现代侵蚀: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持、保护、改良与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土壤侵蚀量:土壤、母质及地表松散物质在外营力作破坏、剥蚀用下产生分离和位移的物质的量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的强烈程度,一般用土壤侵蚀模数表示。土壤侵蚀程度:与原生土壤相比,土壤已经遭受损失与破坏的程度。土壤侵蚀模数:单位面积上每年土壤侵蚀的数量,也称土壤侵蚀速率。土壤

2、流失量:侵蚀物质以一定的方式搬运,输出某一特定地段的数量容许土壤侵蚀量:指在维持土地高生产力水平的前提下,最大的土壤侵蚀速率,或与岩石的化学风化成土率保持平衡的侵蚀速度。荒漠化: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原因而出现的土壤退化过程。沙漠化:即狭义荒漠化或风蚀荒漠化,指在干旱半干旱亚半湿润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活动造成原非沙漠环境地区出现了沙漠环境的形成与扩张。水力侵蚀:是指在降雨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和下渗水分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溅蚀:降雨雨滴动能作用于地表土壤而作功,导致土粒分散,溅起和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紊动等

3、现象。面蚀: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坡面土粒的侵蚀现象沟蚀:汇集成股的地表径流冲刷破坏土壤及其母质,形成切入地表的沟壑的土壤侵蚀形式。侵蚀沟:沟蚀形成的沟壑。风力侵蚀:指在风的影响下,地表土壤物质物质脱离地表被搬运的现象及气流中颗粒对地表的磨蚀作用。冻融作用:冻土层中水分的冻结与融化迁移,而产生岩土的冻涨、融陷和流变的现象。重力侵蚀: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蠕动:土层、岩层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控制下,顺坡向下发生的十分缓慢的移动现象。崩塌:斜坡上的碎屑、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移动撒落:也称泻溜,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强烈的机械风化作用下,不断产生碎块及岩屑在重力作用下向坡下坠落

4、或滚动的现象。滑坡: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称为滑坡。混合侵蚀:在水流冲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一种特殊的侵蚀形式,常被称为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饱含泥沙石块和巨砾的固液两相流体,呈粘性层流或稀性紊流等运动状态,使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产生的、危害极大的特殊洪流。土壤抗冲性:土壤抵抗径流对其机械破坏和推动下移的能力。土壤抗蚀性:土壤抵抗径流对其分散和悬浮的能力。雨滴中数粒径(D50):一次降雨的雨滴分布用该次降雨雨滴累计体积百分曲线表示,其中累积体积为 50%所对应的雨滴直径称为中数粒径,用 D50 表示。泥沙沉速:当泥沙在水中的重力

5、与水流阻力相等时,泥沙以等速下沉,这个速度称为泥沙沉速。雨滴终点速度:雨滴降落时,因重力作用而逐渐加速,但由于周围空气的摩擦阻力产生向上的浮力也随之增加。当此二力趋于平衡时,雨滴即以固定速度下降,此时的速度即为终点速度。降雨侵蚀力:是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降雨雨滴侵蚀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降雨性质,而与土壤性质无关。起动流速:水流能够冲刷推动泥沙运动的最小流速。起沙风速:单个沙粒沿地表开始运动所需的最小风速均衡剖面:地表坡度大于水力坡度程度越大,侵蚀越大,侵蚀沟的下切作用一直到沟床坡度与水力坡度相适应为止,这是沟床的纵剖面称为均衡剖面。水力坡度:径流开始具有冲刷作用的最小坡度。侵蚀基准面:是

6、指一个侵蚀系统的最低点,即下切侵蚀的最低平面。下切侵蚀:水流切深床面的侵蚀,也称下蚀或切蚀侧蚀:水流拓宽床面的侵蚀,也叫旁蚀。向源侵蚀:沟谷源头的后退侵蚀(溯源侵蚀)层流:水质点间互不混杂做有序的运动的水流。紊流:水质点间相互混杂做无序的运动的水流。涡流:指液体微团在水流运动过程中绕自身轴旋转运动。风沙流:含有沙粒的运动气流。风沙流结构:风沙流中沙粒随高度的分布称为风沙流结构。地表粗糙度(k):风速为 0 时对应的地表高度。风沙流结构数(S):风沙流中距地表 0-1cm 层的最大含沙量与 0-10cm 层内每 1cm 的平均含沙量的比。风沙流特征值():风沙流中距地表 2-10cm 与 0-1

7、cm 两含沙量的比值。输沙率:表示风沙流搬运沙粒的能力的参数,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宽断面的沙量表示。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区划:立地条件:和森林生长有关的所有自然条件的总和。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冻融侵蚀、冰川侵蚀、生物侵蚀等。水力侵蚀可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和沟蚀和山洪侵蚀,溅蚀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干土溅散、湿土溅散、泥浆溅散和板结,面蚀包括层状面蚀、沙砾化面蚀、鳞片状面蚀与细沟状面蚀,沟蚀包括沟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击溅侵蚀可产生三个方面的破坏:打击地表,引起土粒飞溅和沿坡面迁移;破坏土壤结构,分散土块,堵塞孔隙,降低土壤渗透性,利于地表径流形成;雨

8、滴打击增强薄层径流紊动,导致水流输沙能力增加。侵蚀沟的主要类型有浅沟、切沟、冲沟、坳谷,侵蚀沟的发育可划分为径流汇集阶段、下切和侧蚀阶段、制造平衡剖面阶段和安息阶段四个阶段。坡面径流的形成可概括为降水过程、蓄渗过程、坡面汇流过程、河网汇流过程四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坡面径流的形成过程。层流和紊流是水流的两种基本形态,水流作用力包括重力、推移力和上举力。水流中泥沙的起动方式主要有推动和滚动,水流的侵蚀作用主要有下切侵蚀、侧蚀和溯源侵蚀,水流中泥沙的运动方式主要有悬移和推移,河流泥沙可以分为悬移质(悬沙)、推移质(底沙)和床砂质。影响水力侵蚀的因素有地形、土壤、植被、气候和人为等。植被的水土保持

9、作用表现在截流、调节径流、固结土体、提高土壤抗蚀性和提高土壤抗冲性五个方面。发生风蚀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强大的风和干燥的土壤,风蚀的主要作用包括了分离、搬运、沉积。风的侵蚀作用主要有吹蚀与磨蚀,风的搬运作用主要有有悬移、跃移和蠕移,沙丘的移动方式有前进式、往复式和往复前进式三种。重力侵蚀的主要形式有泻溜;崩塌;滑坡等。全球的土壤侵蚀可划分为冰雪气候侵蚀带、湿润气候侵蚀带和干旱气候侵蚀带。我国土壤侵蚀区划分为三个一级区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水力侵蚀强度可分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六级。风力侵蚀强度可分为轻度风蚀、中度风蚀、重度风蚀和非常严重风蚀四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