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407731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褚宏启【专题名称】教育学【专 题 号】G1【复印期号】2012 年 02 期【原文出处】教育研究(京)2011 年 10 期第 310,15 页【英文标题】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Mode【作者简介】褚宏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分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北京100875【内容提要】 教育发展方式是实现教育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结果与教育发展目标有显著差距,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能力尚有明显不足,教育发展方式亟待转变,转变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调整教

2、育结构、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育研究和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机理是教育发展所依靠的要素结构的变化:单一要素的优化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变化。Education development mode is a kind of method, means and pattern for fulfilling the goals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Howev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practical outcomes and the goals of Chine

3、se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ability of education to serve the social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is apparently insufficient.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transform the Chinese education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includes five aspects as follows: adjusting the education structure, cha

4、nging the student cultivation mode,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training, enhancing education research, and changing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mode.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mode includes the alteration of the factor structure on which education development

5、 depend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ingle factor, and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factor combination.【关 键 词】教育发展方式/教育结构/学生培养模式/教育研究/ 教育管理 education development mode/education structure/student cultivation mode/education research/education administrationEE62UU8648681教育发展方式是指推动教育发展的各种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

6、,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教育发展。我国学术界对于“教育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的专门研究极其薄弱,数量偏少,方法简单,落后于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的研究,与中国教育发展实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形成强烈反差。本文力图为教育发展方式及其转变提出富有解释力的、逻辑自洽的理论框架,并提出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若干对策建议。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与内容特定的发展方式产生特定的发展结果,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育发展的“更好的结果”。(一)教育发展方式在教育发展系统中的定位可以把教育发展视为一个系统,它由背景、目标、投入、过程、结果(产出)等几个方面构成,教育发展方式所直接关涉的是“投入”与“

7、过程”,它要回答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和途径,怎样实现教育发展。这是教育发展方式研究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理想的教育发展目标难以达到,现实的教育发展结果差强人意,理想目标与实际结果存在反差。教育发展方式是处于教育发展的理想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中间环节。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理想目标,是为了改变教育结果(产出),是为了缩小教育发展的实际结果与理想目标的差距;直接目的是解决教育发展手段与教育发展目标不匹配的问题。教育发展方式是让教育目标变为现实的桥梁和路径,没有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教育现状不可能根本改观,教育理想不可能真正实现。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是教育

8、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发展方式是为发展目标服务的。在逻辑上需要运用“倒推法”,即根据现实教育发展结果存在的问题(问题即发展现实与发展目标的差距),倒推出教育发展方式需要怎样的转变。(二)教育发展目标与现实结果的反差现代教育的发展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如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所明确提出的:“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教育不只是促进一部分人的全面发展,而是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两全”目标集中

9、体现了质量与公平兼顾的教育发展目标。而为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要求从现代社会发展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文化维度等确定各级各类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素质结构,从而促进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还对所培养的人有总量与结构要求,例如,为促进经济发展,不仅需要足够规模的人才,而且人才的结构应该合理。教育是人的再生产活动,教育和教育发展的结果是所产出的“人的数量和质量”,从我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结果看,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从数量维度看,教育发展所产出的人才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数量包括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

10、展的主导模式是规模扩张、外延发展,缺乏对于教育结构体系的理性规划和宏观统筹,致使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教育系统所产出的人才在总量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在结构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人才结构与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不匹配,严重制约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例如,2008 年,在我国全部法人单位中,有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 4 548 万人,而中级工及以上的技术工人总数为 2 285 万人,后者仅为前者的一半,呈严重倒挂现象;中级工及以上等级的技术工人数仅占全国法人单位生产工人和第一线服务人员总数(1.7 亿人)的 13.5%,比例严重偏低,不适应我国未来产业

11、升级和产品质量提高的需要。1“民工荒”的本质是“技工荒”、“技能荒”,是劳动力结构出现了问题。第二,从质量维度看,学生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由于过度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足,各级各类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以分数为本的教育导致人的异化而非人的解放,学生素质不能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变革的要求,不能满足国际竞争的要求。第三,学生发展水平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教育结果不公平现象凸显,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公正,影响和谐社会建设。这种差距表面上是教育公平问题,本质上是教育质

12、量问题。教育质量差距突出表现为空间布局上的两种“教育二元结构”。一种是传统的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形态,主要表现是城乡存在的巨大教育差距;另一种是伴随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新形态,其外在表现是城市内部教育的双轨制,是对于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身份的制度歧视,是以流动人口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教育的边缘化。2要改变上述发展结果,解决上述现实问题,就必须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五项内容与总体要求要优化人才结构,必须首先调整教育结构,使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相匹配,提高教育体系的整体效能,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要解决学生片面发展问题,要缩小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教育质量差

13、距,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必须首先改革学生培养模式。学生培养模式涉及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不仅涉及教学活动,也涉及管理活动(如教学管理、学生评价、督导评估、考试等),实际上是“教育实践活动”本身,即人的再生产活动本身。基于此,转变教育发展方式,首先要求调整教育结构、转变学生培养模式。两者与教育产出的人才结构与人才质量有直接联系。调整教育结构是一种宏观的教育实践活动,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则是一种微观的教育实践活动,但二者同样重要和艰巨。这两种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需要强大的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需要大力加强教育从业人员培训和教育研究。因此,“加强教育从业人员培训”与“加强教育研究”成为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重要构成

14、部分。本质上,是用“教育培训活动”和“教育研究活动”去支持“教育实践活动”,以专业化的教育人力资本和教育知识去支持专业化的教育实践。国家发展有“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发展则有“人才强教”和“科研兴教”战略,二者在逻辑上是完全一致的。事在人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优劣成败,关键在人,取决于教育实践者即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取决于教育人力资本的积累,高水平的教育实践需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管理人员队伍、教育行政人员队伍。人到用时方恨少,教育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不高成为我国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制约瓶颈,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的教育质量差距也主要体现为教育从业人员素质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强教育

15、从业人员培训,以“教育培训活动”为“教育实践活动”奠定扎实的人力基础。另外,教育培训还可以开展对于教育研究人员的研究方法培训、对于培训者的培训技能培训,为教育研究的专业化、为自身即教育培训的专业化服务。在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诸种方式中,本文特别强调“加强教育研究”,因为教育实践大量需要、迫切需要优质教育知识的指导与支持。教育人力资本的积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高水平的教育培训以高水平的教育研究为前提,在先后顺序上,在逻辑关系上,提高教育研究质量是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先决条件。调整教育结构、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育研究的必要性早为人知,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相关要求也连篇累牍,相应的变革在实践

16、层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来看,成效并不显著,进展比较缓慢,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动力机制,或者说激励与约束机制。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需要一定的制度安排,通过诱致性或者强制性举措,提供动力和压力,提供推力和拉力,引导各相关主体着力调整教育结构、积极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强化教育培训和教育研究。而这就要求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因此,“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就成为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关键部分,就成为画龙点睛之笔。“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提供了动力机制,提供了“指挥棒”,保障调整教育结构、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育研究的实施与实现。总之,根据教育发展的现实结果存在的问题,本文推论出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调整教育结构、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育研究、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缺什么补什么,我国教育发展系统中好模式、好人力、好知识、好结构、好制度匮乏,而且彼此的整合匮乏,彼此的协同也匮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直接目的在于弥补这些缺失。综上,本文认为,我国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是:使我国教育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