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班级学习简报第四期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399457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班级学习简报第四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班级学习简报第四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班级学习简报第四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班级学习简报第四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班级学习简报第四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班级学习简报第四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班级学习简报第四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班级学习简报第四期优秀日志、案例展示写景抒情诗“景”“情”关系的探讨 发布者:韦秀平 发布时间: 2012-8-10 16:01:19 “诗言志”,诗人写景的目的是抒发感情。要鉴赏诗中的景 ,就需留意写景的角度,如远近、高低、俯仰;要把握和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色、绘声;要理解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明暗、虚实、香臭、酸甜、苦辣、冷暖等。诗人写景是为了衬托(包括正衬、反衬)情,具体关系为:乐景写哀情,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写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喜悦之情;哀景写哀情,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用落叶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哀景写乐情,如李

2、白的塞下曲写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表现的却是“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样的保家为国的豪情;乐景写哀情,如,“劳歌一曲斛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以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用色彩明丽之景表现的是依依惜别之情。课题 陈情表 人教版作者及工作单位李冬茹 夏官营高中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陈情表是一篇经典篇目,文本语言适合诵读,作品表达了浓浓的亲情我认为它给我们的做人的道理,如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等,值得重新思考和关照。教材分析首先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对课文进行多次反复的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对诗歌加深感受和理解。学情分析在熟读的基础上初步串讲课文,解决字词的疑难点,指出一些词的特殊用法

3、,详细分析诗歌,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讨论诗歌的表现手法,本诗的主题思想、可以进一步引申讲一些文学史上对这首诗的看法和观点,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请她们讲讲自己的看法。为了更好地表现本诗的主题,可以运用一些多媒体手段。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背诵全文。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教学重点和难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朗读与翻译环节

4、) 放陈情表朗读带多媒体展示有关陈情表的基础知识填空题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并用课件点出文言基础知识点听录音结合自己的各种资料填空结合注释、参考书逐句翻译课文,其后再读文章,做好笔记 正音了解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

5、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板书设计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这是一个拓展性研究题目,目的在于打开学生思路,引导他们从历史的、现实的角度看待事物,并且在讨论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孝敬老人。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文章。全文虽不足 500 字,却成为千年传诵的抒情佳作。正是因为作者以“孝”为核心,将诉情与陈理交融一体,真挚地表达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感情,详尽委婉地说明了自己屡

6、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最终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同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李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李之终也。”在当今“孝”这一传统美德被逐渐淡忘的特定时代,对中学生谈谈有关“孝”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作为一篇精典的文言文,我们又不能忽视文言知识教学,否则就成了政治课。因此,针对这样的一篇文言文,我在分析文章内容时,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本文是围绕哪句话叙述怀理的?为什么?文章作者是如何打动皇帝的?通过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确的本文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寓情于理的特点;也感受到了文章情理交融,真切感人的艺术效果。这一点本节课上得较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