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按摩手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2399331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大按摩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十大按摩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十大按摩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十大按摩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十大按摩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大按摩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大按摩手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大按摩手法:1.擦法操作方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表面往返摩擦。操作要求:动作应缓慢,不要用力,要有 节奏地进行,切不可以忽快忽慢,要均匀适度。作用:舒筋活骨,提高皮肤温度,洁肤,使皮肤具有光 泽,改善汗腺与皮脂腺的功能。2按法操作方法:用中指的指腹在合适的穴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地进行按摩。操作要求: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操作部位,配合呼吸有节奏地平衡操作。力度应由轻到重,逐渐增加。用力的轻重,应视按压的部位不同,也应考虑被按摩者的舒适程度。作用:疏通经络,开导闭塞,化滞镇痛,舒展皮肤。可以降低过度的神经兴奋,放松肌肉,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变淋巴管内的淤滞状 态。3摩法操作方法:用手指或指腹在所选

2、定的穴位或体表 的某部位上做与皮肤平行的 轻缓的回旋移动。操作要求:轻柔,缓和,不要时轻时重。作用:和中理气。消积导滞,消炎退热,消 肿散寒, 调节气血,止痛消皱。能改善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提高局部皮肤温度,促使衰老细胞脱落,加速血液,淋巴循环。4拿捏法操作方法:将拇指与食指,中指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卷曲成弧形,在所选定的穴位或肌肉丰满的部位,一握一松地用力拿捏,常用于颈背部斜方肌或肩部三角肌部位的按摩。操作要求:拿与捏的区别在于,从手形上看,拿法是呈弧形的,捏法是呈钳形的。拿法施力的面积比较大,捏法则比较 小。操作 时,以手指的活力来带动操作部位。拿法刺激性较小强。操作时应舒缓有力,动作要连贯

3、,协调,由轻渐重。作用:开导闭塞的经脉,调和气血,疏松肌健。可以加 强血液的循环,改善局部新陈代谢,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收缩能力。5拍法操作方法:双手或单手手掌附着于皮肤,上下交替,有节奏地轻拍所选定的穴位或某一部位。操作要求:不可重拍,要注意节奏,要用腕力而不是臂力。作用:行气止痛,放松肌肉,消除疲劳。6敲法操作方法:两手和掌上下做有节奏的击打。操作要求:腕关节放松,手指要有反弹力,速度可快可慢,以被敲部位感觉舒服为宜。作用:能镇静安神,消除肌肉疲劳。7捏提法操作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捏起面部皮肤做一个瞬间动作。操作要求:力度要轻,捏提面部皮肤的面积要小,一捏一放要有规律。作用:刺激皮肤,防

4、止肌肉松弛,延缓皮肤衰老。刺激皮脂腺体与汗腺,保持皮肤光滑,润泽。8啄法操作方法:双手自然弯曲,指端在面部皮肤上作快速的连续点状接触,方向与面部垂直,以雀啄式做上下击打动作。操作要求:啄法全靠腕力,两手指尖触及被按摩处,用力不可过重,尤其是对于眼部的时候,应以被按摩部位感觉舒服 为宜。作用:此法用力轻而缓慢,能起到抑制神经, 镇静安神的作用。用于眼部,有消除眼部疲劳,预防眼袋的作用。9震颤法操作方法:双手一手托下颌,一手扶头顶,通过其手臂肌肉的收缩来形成震动的感觉,由指尖传达到被按摩处。操作要求:用力不可以过重,应以被按摩部位感觉舒服为宜。作用:解除肌肉疲劳,增加皮肤弹性。10揉法操作要求:用

5、手指指腹或手掌轻按住一定的穴位或皮肤部位,做轻柔的小幅度环形按摩。操作要求:揉动幅度的大小视其按摩部位范围而定,揉动时手指(掌)应始终接触皮肤,使被按摩部位皮肤随着揉动而滑移,以感 觉平和,舒适,深透为宜。作用:调和气血,宽胸理气,消肿止痛,并能加 强血液循环,提高皮肤及 组织的再生能力。面部按摩要求手法要稳定,部位要准确,有节奏感,动作灵活、轻盈、 刚劲、柔和,力度要适中,快而有序。面部美容按摩手法要实现完美的按摩,首先要保养好技术者本身的双手,要注意,双手的指甲是否太 长,是否太粗糙。另外,在按摩前要均匀且足量的涂上按摩霜,以免按摩时皮肤太干燥,对皮肤造成伤害,而动作要带有节奏感,技巧熟练

6、,动作灵巧、劲柔又流畅,动作必须有整体性。需要注意的是,手法一定要轻柔,以脸部感到有压力为宜。按摩的基本动作是“搓”、“敲”、“捏”。搓是指按肌肉的方向和血液的流向进行按摩。要点是在眼睛周围成圆圈状擦搓,鼻梁两 侧上下动,其余部分从中间向外搓。敲是用手指肚敲击,它比搓更简便,最适用于预防眼角的皱纹。捏是用来加速两颊血液循环的手法,具有刺激皮下组织,改善血液循环 ,有助于油脂排泄管道疏通。 这三种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但最好配合使用。在具体按摩中,按摩手法细分为轻擦法、揉燃法、强擦法、打、振 动法、捏法、弹法、压迫法等。摩擦动作有助于血液循环、腺体活动。敲打动作包含敲、拍以及砍的连续应用动作,但脸部

7、按摩中仅应用敲拍的 动作,指 头在下巴、脸颊作快速的点状接触,手指,手腕放松,用力均匀。震动动作利用手指按压在穴位处,以手臂肌肉迅速的收缩动作,造成的震动的效果。这是一种高难度且具有高度刺激作用,每一穴道施以数秒钟,也可利用震动按摩器代替。按摩时要注意节奏、力道、质感,必 须将抑(慢、 轻)、扬(快、重)、顿(阶段、段落)、挫(重点处加强)、起(开始)、承(连贯性)、转(天衣无缝的连贯动作及韵律感)、合(完善的结束动作)等动作连贯成一套,做完一个部位后,再移到另一个部位,重复持续的按摩。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面为五脏之华”,按摩美容即运用一定手法,作用于面部的穴位,可直接改善脸部血液循环、红

8、润 亮泽肌肤,达到美化容 颜的目的。现将常用穴位介绍于下: 头面部按摩手法和穴位1 百会穴 位于两耳尖联机的中点,头顶中央应用范围很广,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 头痛、头晕、失眠,及中风、脱肛等病症。2 四神聪 百会前后左右各 1 寸,共 4 个穴位。有健脑,延缓衰老的功能。治 疗头痛、头昏、健忘、秃发等。3 头维穴 额角发际上一小指。 头痛、偏 头痛、头晕、中风、三叉神经痛、 视疲劳等。4 印堂穴 两眉毛内侧端之中点。主治头痛,眩晕,鼻渊,鼻衄,小儿惊风,产后血虚。5 阳白穴 眉毛正中上 1 寸处。主治头痛,目痛,目眩,外眦疼痛,夜盲。6 攒竹穴 在眉内侧的凹陷中。主治视物不明,流泪,口眼歪斜。

9、7 鱼腰穴 眼平视,在瞳孔直上眉毛中点处。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眉棱骨痛。8 睛明穴 在目内眦上方凹陷中。主治视力减退、视疲劳、近视、白内障、青光眼等各种眼疾。及黑眼圈、鱼尾纹、眼袋等。9 丝竹空 在眉梢的凹陷中。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齿痛,癫痫。10 瞳子穴 在目外眦外上方,眶骨外侧。11 承泣穴 眼下与眼球之间,正视直对瞳孔。12 迎香穴 在鼻翼沟上方凹陷中。主治口眼歪斜,面痒,面肿、感冒鼻塞、流鼻涕、鼻炎、鼻过敏、嗅觉失灵等鼻子疾病13 太阳穴 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 1 寸的凹陷中。主治头痛,牙痛,目赤肿痛,面瘫。14 四白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颧骨上方凹陷中。主治目赤痒痛,目翳

10、,口眼歪斜,头痛眩晕。15 耳门 在耳屏上切迹前方,当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主治耳鸣,耳 聋,齿痛。16 听宫 在耳屏前下颌关节髁状突的后缘, 张口呈凹陷处。主治耳鸣,耳 聋。17 听会 在耳屏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孔。主治耳聋,耳鸣,齿痛,口眼歪斜,下颌关节脱臼。18 翳风 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中。主治耳鸣,耳 聋,口眼歪斜,牙关 紧闭,颊肿。19 下关 在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张口则凹陷消失,闭口则出现,此处便是穴位。主治三叉神经痛、牙痛、中风、面 瘫、口角歪斜等。20 颧髎 眼睛外角直下,颧骨下 缘凹陷处。牙痛、面瘫、面肌痉挛、黄褐斑、中风、口眼歪斜、视力减

11、退。21 颊车 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咬紧牙齿时,当咬肌的最高隆起处。主治口眼歪斜,颊肿,齿痛,口噤不语。22 人中 唇上三分之一处 急救穴,用于昏迷、 晕厥、中风、神志不清等,及腰扭 伤23 大迎 在下颌角前 1 寸 3 分,当咬肌附着部前缘。主治口噤,颊肿,齿痛。24 地仓 地仓 口角旁开一小指 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 25 承浆 嘴唇下方中央凹陷处 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落枕。伊莎美尔面部按摩手法一:动作要领点穴要领:渗透、用内力,心中默念 1、2、3、4、慢慢加重力度。安抚要领:轻、慢、贴二:按摩顺序整体面部安抚额部眼周鼻部两颊口周下颌耳周颈部三:按摩手法1、 将按摩膏抹于双

12、手整个手掌,揉开按摩膏,整个手掌走三线(下巴至耳根、鼻翼至太阳穴、眼部至额头)用大安抚的动作将按摩膏涂于整个面部,2、 双手固定在太阳穴,左右交替向下滑,由右至左由左至右顺面颊边缘至下颌、颈部安抚拉至原位,动作三遍。动作要领:上提时整个手掌用力均匀,始 终不离开客人面部,提拉时力度大于下滑力度,整个手掌提起颌部,但不能使客人不适。3、 双手同时由太阳穴至下颌 ,中指、无名指放于廉泉穴并 轻提下颌,动作要慢;双手四指顺唇边、鼻翼两侧拉至上额,双手四指同 时按压以印堂穴为中心的额部穴位。 4、 双手交替在额部纵抹,动作要慢,向上用力要重,双手感觉象轮子在旋转(匀速), 顺序由中间向右边,再由左边向

13、右边。5、 双手拇指、食指、叠中指、无名指在 额部走 V 字6、 双手手掌左右交替横抹额头 2-3 遍,双手中指、无名指从眉头向下拉抹下眼眶至太阳穴,点穴。7、 双手中指、无名指顺下眼眶滑至眉头,双手中指、无名指指腹用力顺上眼眶重抚上眼眶穴位,至太阳穴,轻点太阳穴。动作要领:力度均匀,动作要慢,重复 2-3 遍8、 双手中、无名指沿下眼眶滑至内眼角,依次点按攒竹穴、鱼腰穴、 丝竹空穴。9、 双手中、无名指由太阳穴滑至内眼角依次点按睛明穴、承泣穴、四日穴、球后穴、瞳子 阳穴(8、9 动作分别交替做 2 遍)10、双手分别停在太阳穴,单手走“”字由同侧下眼眶向另侧上眼眶走至另一侧太阳穴。11、单手

14、在眼周向外打大圈,另一只手 顺下眼眶打半圈,(双手同时在眼周打圈)12、另侧相同,各侧动作三遍后,另一只手顺颧骨向上提拉至太阳穴拉抹鱼尾纹,动作三遍。13、双手分别从太阳穴由上眼眶向下用内力滑至鼻通穴按鼻通穴,并在鼻翼 处打圈按摩,动作三遍。14、双手四指向下沿两颊滑下,抬起双手四指,拇指向下交替拉抹鼻根。15、双手中、无名指,依次提按迎香穴、巨 穴、 颧 穴、下关穴点按上关穴,重复两遍。16、双手分别在两颊轮指。17、双手中指,无名指沿口周向上提拉打半圈或做交剪手。18、双手中指单指同时交替按人中穴、承桨穴,动作 23 遍。19、双手同时滑至口周两侧无名指跟上同 时点按地仓穴,力度要轻。20、双手打大圈至颊车穴点按 2 遍。21、双手交替用力沿下颌边缘 向上拉抹下颌,同 时食指,中指用力重按抚下颌边所有穴位,动作 3 遍。22、双手在同侧提拉三线,第一线,下颌至耳下,第二线嘴角至耳中,第三线鼻翼至太阳,每动作 23 遍。动作 2 遍后做另一侧,双手不能同时离开顾客皮肤,动作慢、贴、力度均匀。23、双手交替拉抹下颌至耳根,食指,中指分别在耳前,耳后用力拉抹重抚耳周穴位,动作慢,拉抹 56 遍。24、双手交替向上提拉颈部由中 间至两侧。 动作 34 遍。25、双手交替向两侧拉抹至耳后 轻揉上提翳风穴,再做大安抚动作 35 遍结束整个按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