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计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39427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计划(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计划2011-10-18 07:34:04 来源:新华日报 中国江苏网讯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是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的首项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是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迫切需要。根据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的部署,为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任务、新举措和新要求,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特制定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1)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六个注重”新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

2、新为重要支撑,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重要着力点,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大力推进转型升级,组织实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需求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两型”社会建设等“五大行动”,形成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如期实现“两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2)主要目标。通过 5 年的努力,转型升级“五大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突出发展服务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向“三二一”转变;突出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向消费主导、内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突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突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向集约节约、环境友好型

3、转变;突出调整城乡区域关系,推动城乡区域发展向协调互动转变,努力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到 2015 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8%左右,基本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 7 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 3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 40%;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到 15%。三大需求结构更加合理。到 2015 年,内需增长动力明显增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基本形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0%,成为全国消费增长较快、人均水平较高的地区。自

4、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 2015 年,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前列,自主创新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 2.5%,人才贡献率达到 43%,百亿元 GDP 专利授权数提高到 400 件,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 60%以上。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到 2015 年,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重要实质性进展,城乡差距更趋缩小,城乡关系更趋协调;沿海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苏北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到 2015 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节能减排任务全面

5、完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18%,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2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以上,耕地保有量保持 475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22%。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行动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两手并重”,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统筹并举”,着力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到 2015 年,初步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3)推动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重点

6、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商务服务、文化创意、商贸流通、旅游、家庭服务等十大产业,突出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物联网服务、数字文化、工业设计、环境服务等六大新兴行业,做大产业规模,带动产业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以先进制造业配套服务为方向,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加快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服务环节延伸,以网络、科技、软件和信息服务提升制造业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以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和商务服务增强制造业企业自我发展能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制造业服务体系,到 2012 年,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 40%,2015 年力争达到 43%。加快制

7、造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每年从制造业分离 1000 家左右服务业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推动服务业行业内部融合发展,以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发展促进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支持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推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培育服务业新业态,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技术手段创新和服务理念创新,着力开拓能源需求管理、企业后勤服务、金融租赁、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开拓电信增值、广播影视、新兴媒体、数字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服务市场,发展供应链管理、企业流程再造、精益服务等整体方案解决服务。抓好重点领域和新型业态服务标准的制(修)订、实施与推广,组织制定省级服务业地方标准 100 项,

8、新建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120 个。支持南京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开展省级试点工作。深化江苏与新加坡以及苏港、苏澳、苏台服务业合作,加快苏台(昆山)经贸合作区和苏通产业园发展,推进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创新型服务贸易示范区”建设。(4)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坚持高端引领,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确立优势新兴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到 2012 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

9、P 比重超过 15%,2015 年达到 18%。明确不同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实现错位有序发展。坚持自主创新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相结合,以 200 项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搭建高端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促进学科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对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解决方案。实施自主创新“双百工程”,力争 70%以上的新兴产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大中型企业均拥有发明专利。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吸引重大项目落户,鼓励企业对购买、引进的专利技术等产业化,提升企业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以应用促发展,组织实施屋顶并网发电、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地面并网电站、节能

10、产品、新能源汽车等绿色发展型、惠民服务型产品应用示范工程,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落实新能源发展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加强重要技术标准研制,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行业协会等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活动。推进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连云港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开展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5)推动制造业提升发展。深入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和主要产业调整振兴等规划,积极组织实施“万企升级行动计划”,加快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培育形成一批千亿元级、百亿元级品牌企业和十亿元级品牌产品。大规模改造纺织、冶金、轻工、建材等优势传统产

11、业,合理调整布局,提升装备和工艺水平。以“百项千亿”技改工程滚动计划为抓手,大规模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围绕重点产业链、重点产业集聚区、重点产业带和重要经济增长点,建立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库。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紧密结合,深入开展企业产品研发设计、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整个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的集成创新与协同应用。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标杆,发展一批“两化融合”示范区和示范(试点)企业,每年选取 1-2 个“两化融合”示范性行业,实施信息化改造示范。扶持具有较大影响的行业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第三方信息化服务平台,力争 5 年新增重点服务平台 40 家。(6)推动

12、农业现代化进程。围绕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努力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严格保护耕地,推广普及高产技术,稳定粮食生产,力争粮食亩产年递增 1%;突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质检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施重大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计划,加快现代农业人才引进培养,每年推广 50 项重大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进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圩区综合治

13、理,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实施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每年建设高标准农田 150 万亩;运用现代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运用信息技术培育发展智能农业、精确农业。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建立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提供面向农业经营全过程的综合服务。推进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农民合作组织发展,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金融改革。到2015 年,农林牧副渔增加值达到 2800 亿元,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 6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 65%。(7)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以新兴产

14、业和优势产业为重点,依托专业园区、科技园区和开发区,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高端发展,着力打造骨干企业支撑型、科技创新推动型、产业链条带动型等三类特色产业基地,实现规模快速扩张,培育一批重点基地,提升示范带动效应,到 2015 年,打造 100 家省级特色产业基地,销售总规模超过 5 万亿元,基本形成“一县一基地”的发展布局。提升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质量,打造六大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旗舰”项目,创新运行管理模式,推动南北共建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沿海地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培育南京软件谷、昆山花桥商务服务集聚区、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等 20-30 家省级现代服

15、务业示范区,到 2015 年,营业收入超 1000 亿元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3 家,超 500 亿元的 10 家。(8)推动企业增强竞争力。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鼓励企业突出主业、延伸产业链,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形成一批龙头型、旗舰型大企业大集团。鼓励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更大市场空间。推进企业家队伍建设,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型、管理型企业家,提升创新发展才能。实施品牌工程,培育驰名商标 300 件,著名商标 3000 件。发展特色经济品牌,大力培育地理标志知名品牌,努力打造集体商标品牌,支持企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提升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加大对中小企业

16、的扶持力度,推动科技型、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到 2015 年,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培育 100 家主业突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点企业和 500 家创新型骨干龙头企业;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培育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 3-5 家,全省百强企业中服务业企业达到 40 家。三、需求结构调整行动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调整需求结构的战略重点,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形成消费主导、内外需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到 2015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 2.8 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4.87 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超过 6500 亿美元,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9)扩大消费需求。发展文化、体育健身、娱乐、旅游、信息等消费业态,实现消费结构升级。推行网络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促进网络购物、电子商务、远程服务等新型消费方式发展,网络购物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每年提高 1 个百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