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老师的采访稿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2393651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访老师的采访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采访老师的采访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采访老师的采访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采访老师的采访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采访老师的采访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访老师的采访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访老师的采访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访老师的采访稿以下是聘才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采访老师的采访稿范文那段时间在看武汉大学的赵林老师的书,碰巧采访的这位老师再碰巧得知其本科时代和赵林老师是同学。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因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吴建华老师的“才”与“情” 、 “光”与“热”清代人张潮说, “才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情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对于任何一个深受学生热爱和尊敬并在学生的人生路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老师,必定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魅力何来?无外乎“才” “情”二字。旅游学院的吴建华,正是有如此“才情” ,如此“光热”的魅力老师。无论是学生,还是同事朋友都能从吴老师的讲课谈吐等举手投足中被其“才”折服

2、。吴老师说这种“才华”或“才气”是奠基在她读书年代扎实的功底上的。“要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思考!”听过老师课的学生总能感受到吴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 “本科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离不开读书。不仅要读书,还要学会读书,读书不能泛泛而读,可以集中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不断扩枝散叶,厚积薄发,久而久之即使谈不上专业,但你熟悉了,说话做事都会变得有底气。 ”通过对吴老师的采访,我们得知吴老师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专业都是历史。吴老师以自己读书年代的经验建议“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同学,广泛涉猎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包罗万象,对拓展思维,扩大个人视野更重要

3、。 ”“对待学术,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有胆识、毅力、严谨的思维以及创新的能力。 ”吴老师曾为写一本专著雷州文化而走遍了雷州半岛,为此总共花了七八年,老师说“在出发前要有充足的资料准备,然后以小学生的姿态,带着问题去调研。如此以来不懂的,错误的,空白的,就能得到由针对性的弥补。 ”谈及当下大学生教育问题,吴老师有些激动:“都说广商的毕业生上手快但不耐用,为什么同样是大学四年,塑造出来的学生素质,发展前景如此不同?很多大学把教学方针定位为就业率,这固然有其现实因素的背景,但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实践固然重要,但理论和文化是基础,是一栋房子的奠基石,本科教育是对学生综合

4、能力,文化素质的全面培养。除了学校制度方针的因素以外,老师和学生都有责任。所谓只有差的老师,没有差的学生 ,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对学生有不可逃脱的责任。身为人师,首先教育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底子打好了上课才能自由驰骋,任意飞翔。这又牵涉到一位老师在自己的读书年代是否打好了扎实的基本功,是否经历过学术与文化上的修炼。 ”吴老师认为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的理论的兴趣。她举了自己的小孩为例,吴老师的儿子在香港科技大学读书,香港大学的老师上课不太讲课,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为主,吴老师告诉我们她的小孩读大学很忙,但不是瞎忙,主要是忙着读书。比如为了在一次课堂上能够有 5 分钟的演讲展示,她儿子连

5、过年都留在学校读书!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的大学实在太容易混了,而这一混就过去了。对此学生也有责任。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论文,学生只当应付;老师上课提问,无人响应。说到这里,吴老师有些可有些心凉:“其实师生是需要互动的,学生和老师都希望置身于热烈讨论而非死气沉沉毫无创造力的课堂,这样的氛围和条件,需要师生共同的创造和努力。 ”当然吴老师也经常自我反思,她也一直在努力完善自己。吴老师是广商引进来的资深教授,对待年轻人吴老师有个开放的心态。吴老师不仅对学生充当为“人梯”的角色,对年轻教师亦如此。她认为年轻教师的成长也需要上一辈教师的帮助与引导,她敬佩很多比她强的年轻人,她更希望年轻人超越上一代,因为未来

6、是属于年轻人的。在众多的身份角色中,吴老师最喜欢的是教师,她以自己的原则和热情在教学与师生关系中践履着“为人师”的角色。一个人是需要理想的,没有理想的人生如同行尸走肉,吴老师说她现在依然有理想。在提及有关人生的规划时,吴老师指出:“人生不要规划。大学时代就给人生定下路的轨迹太早了,也太狭隘。当然,对于某一个领域,自己还是要有大致的方向,并且这个领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欢,然后在不断地尝试中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其实好比“试婚” ,吴老师称虽然自己不会去做,但不反对。对待人生就要有一个开放的态度,不断尝试,人生的意义不就在走的过程中吗?人生是没有答案的,只有试过了才知道。成功总是在不经意之间的,当然这

7、不经意本身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功底。 ”很多老师说吴老师有“书呆子气” ,可是吴老师似乎挺享受这种“书呆子气” , “它不是说你只会死读书,不懂变通,而是因为一个人的关注点和精力是有限的,当你把兴趣和精力都投入到学术或项目中了,哪里还会去想什么社会关系呢?”吴老师说她的儿子身高一米八,大学生了,可是大家都觉得他跟中学生一样。不是因为他生得一张娃娃脸,而是因为他依然是一颗孩子式的心,简单纯粹。吴老师相信“傻人自有傻福” ,她对自己的儿子的期望就是“搞技术” 。吴老师所言的“技术”可不是工具化的技工,而是既然儿子对理工科技有兴趣,就须静下心踏踏实实地钻研,好比居里夫人,在通往充满了奥秘与未知的科学世界

8、的路上孜孜不倦,这种探索与发现的幸福与快乐,很纯粹,很充实,是只有真的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和追求才能体验到的。吴老师最想传授给学生的是学会做人和做事,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她认为“学校带给学生的就应该是正面的思考,那些社会上的东西,你出去了自然会知道,可是在学校里就应该打好底子,以后面对社会、人生的精神底子。良心、正直这些美好的品质应该成为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啊,如果连教育育人的学校都被污染了,社会也没希望了。 ”其实,真正搞学术的人何其不需要这种“呆气”和“傻气”呢?吴老师是个很可爱还有些“孩子气”的老师,经常会流露出一些俏皮的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吴老师喜欢打乒乓球,

9、她说读博士时期还给邓亚萍当过裁判呢。吴老师曾经只用三百块游澳门三天三夜,这份经验早在前几年就在学生中流传,并被无数学生实践。看来吴老师真的是一个很会生活的老师呢。吴老师说要懂得谦卑地对人对事,要以诚相待,热心地为人着想,不炫耀个人的“传奇经历” ,不要摆架子,做一个值得朋友信任的人。这是生命的体温,生命的热度。那么怎样保持对生命的热度呢?吴老师反复强调,靠文化。那么文化又是怎么修炼出来的?吴老师认为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接受别人的批评,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自我反思。 “文化不能光靠教育” ,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而文化又是全方面渗透的。我们所说的“有文化”不是说读多少书,拿了什么

10、学位,一个有文化的人可以体现在其一举一动、穿衣打扮上,尤其是“为人师表”更要注意。比如人多坐电梯时,只要把皮包放在膝盖处,即可腾出多一个人的空位,这是细节,其实也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点点滴滴都是文化。这是文化的热度,亦是生命的热度。但愿作为每一个个体的我们都能在文化的熏陶中为自己添砖加瓦,添热加温,在完善自我的同时,亦是为我们共同的世界创造生命的热度。才、情、光、热构成了吴老师的人格魅力,而我们正是在吴老师身上散发出的“才”与“情” ,辐射出的“光”与“热”的背后,感受到一个老师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独立的思想,人格和美好的品质。吴老师自称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她只是尽量地把自己储存的“才”与“情” ,“光”和“热”最大的外化,她只是坚守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的最低底线。这,足以获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一个老师的才情与光热正是在潜移默化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亦是身为人师最大的价值与快乐所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