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永远在路上第六集观后感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2374862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永远在路上第六集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州省永远在路上第六集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贵州省永远在路上第六集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贵州省永远在路上第六集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贵州省永远在路上第六集观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永远在路上第六集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永远在路上第六集观后感(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永远在路上第六集观后感永远在路上第六集拍蝇惩贪讲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贵州省永远在路上第六集观后感党中央始终对腐败保持高压态势, “打虎拍蝇”一刻不停歇。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数据,算上年底落马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常小兵在内,2017年共有 37 名中管干部接受组织调查,分别来自地方、中央国家机关和中管企业。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处理的党员干部中,省部级有 8 人、地厅级 44

2、1 人、县处级 3818 人;而 2017 全年,这些数字分别为 2 人、198 人和 2630 人。2017 年前 11 月,受处理的县处级及以上级别干部人数比上年增长 51%,其中地厅级增长 123%,县处级增长 45%。这一组组数据为坊间津津乐道。数字最大的特点是量化工作成绩,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党中央正风反腐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老虎” “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但“打虎拍蝇”并非反腐的全部,很多无法量化的工作同样是 2017 年反腐的重大成就,不容忽视。2017 年 10 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前者为党员干部

3、画出了理想信念的道德“高线” ,后者则明确了党员干部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 ,并强调党纪严于国法。准则和条例作为党内法规,都是“带电的高压线” ,让党员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有了更清晰、明确的认识,把权力真正关进了“笼子” ,是推进制度反腐的重要里程碑。2017 年 8 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强调“落实中央巡视工作方针,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现问题,形成震慑”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明确了责任主体、强化了问责条款,让贪官惶惶不可终日。2017 年年初,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案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追究主体

4、责任、监督责任,又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当前,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对主体责任认识不够、意识淡漠,他们认为只要自己不出问题就行,对下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知之甚少、不管不问,甚至出了问题还捂着盖着,一味护短,导致问题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甚至成了区域性、系统性问题。 “腐败追究党委主体责任”体现了抓“关键少数”的思路,让“一把手”们紧张起来,脑子里有了权责对等的意识,真正重视起党风廉政建设。这些与反腐工作有关的制度建设,虽不像“打虎拍蝇”那般惊心动魄,却实实在在地推动反腐朝着制度化、常态化的方向迈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调查显示,%的普通干部、

5、%的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人员认为党和政府惩治和预防腐败“非常坚决”或“比较坚决”;%的领导干部、%的普通干部、%的专业人员、%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腐败总体上得到有效遏制”;近七成居民认为纠正不正之风工作效果明显。干部群众这些直观的感受,正是对一年来反腐工作成绩的最佳礼赞。贵州省永远在路上第六集观后感数字是直观的,也是冰冷的,特别是关于纪委关于各种违纪问题的通报中涉及的数字。皆知三年多来,腐败肃纪的高压态势之下,绝大部分党员干部已是噤若寒蝉、严守法纪,不敢逾越雷池一步,心中有畏、心中有戒,但仍止不住有一些无知无畏的顽劣干部顶风违纪,给监督执纪者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白白的要惹公众

6、的怒火和白眼。众所周知,如今的反腐肃纪已经进入到力度不减、尺度不松、节奏不变的新常态,以持续减少腐败和“四风”的存量为首要目的,这种意志的体现就在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开展的常规和专项巡视、整改、查办案行动,将火力聚焦于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社会影响最为恶劣、引发矛盾最为突出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仅仅看今年 1 至 9月的数据统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接受信访举报近 186 万件,处置问题线索万件,立案 29 万件,处分 26 万人,其中处分省级干部 67 人,厅局级干部 1800 余人,县级及以下领导干部超 10 万人。在已经深入的进行了两年多的“刮骨疗伤、去毒的痛苦过程后,今年的反腐成果仍然令人触

7、目惊心。一方面,显示了各级纪检监察干部严格履职尽责、彰显出钢铁般的工作纪律和高超的业务技能,将一切可能发现、查办的问题尽数立案查办、结案、移交,动作干脆利落、精准到位、猛而有力;另一方面,说明腐败和“四风”的存量仍然极大,因为尚有一些潜藏着未被发现的问题,意味着监督执纪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在通报中的数据中,最令公众关注,也最为夺取观众眼球的莫过于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落马的数据。今年前三个季度,查办的省级干部、厅局级干部数量之多,出乎公众意料。看来,腐败势力树大根深,要挖尽“烂树” ,仍然任重道远,亟待奇招迭出、多方发力,解决滋生腐败和“四风”的根本问题,要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打虎

8、拍蝇”常态化验证从严治党。以目前的形势,反腐肃纪的高压还会持续下去,而且力度会越来越大,节奏会越来越快,尺度会越来越紧,惩贪治腐的精准性、彻底性、有效性会大大加强,确保锁定问题精准、全面、及时,发现和整治手段灵活、机动、快速、高效,震慑警示效果持久、广泛、深远。当前,各级各地特别是基层,正处于全面脱贫攻坚战和开展“两学一做”的高潮中,要把整治基层腐败和不正之风作为有力抓手,解决基层党组织、党员思想作差的问题,建强基层党组织,提升基层党员政治素养,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推动学习教育渗入细微,反过来促使党风正、政风纯、民风良,为脱贫攻坚营造良好政治氛围。贵州省永远在路上第六集观后感中央纪委宣

9、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 8 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23 日播出第六集拍蝇惩贪 ,通过剖析山东、广西、安徽、新疆、贵州等省区发生在基层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 6 起典型案例,说明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量大面广, “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 ,它侵害的是群众切身利益,啃食的是人民的获得感,伤害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根据影片披露,西安市一个社区的居委会主任于凡,利用社区拆迁改造项目为自己牟利,单笔受贿就达 5000 万,涉案总金额高达亿元;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原党委书记纪海义受贿 9000 余万元;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皇后店村会计陈万寿挪用资金亿元;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供水总公司经理

10、马超群,被调查时家中搜出亿现金、68 套房产、37 公斤黄金。这些基层干部竟能贪腐如此巨额钱款,一时引发公众热议。“小官巨腐”案件中,官员职级和涉案金额强烈反差所形成的震动效果,提醒着人们基层腐败问题的严重性。但其实, “小官巨腐”只是基层腐败的一种类型,还有些案件虽然涉案金额不大,但它们的恶劣影响,却不能仅仅用金额数字的多少来衡量。影片披露,新疆和硕县则格德恩呼都格村原党支部书记卡木尔.卡生木,在申报小麦种植面积时,冒领补贴款 5万多元。同时,他还截留自治区政府给贫困牧民发放的扶贫羊,获利 4 万 9 千多元。他在片中这样说, “村里面当这个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都是我一个人兼,当时我也觉

11、得在这个村里面,也就我说了算,可以说是权力最大的,这个时间一长胆子越来越大。 ”片中指出,每一起基层腐败案例的发生,都会让百姓感到受伤和愤怒。而每当一名腐败分子被查处,得到的是百姓由衷的赞许和拥护。有百姓在受访时表示, “这两年比以前好多了,救济款那些都会到群众手上,不会被侵占。有变化,变化很多,希望习总书记一直把反腐败坚持到底。”贵州省永远在路上第六集观后感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六集拍蝇惩贪将于今晚 8 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播。本集讲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通过剖析山东、广西、安徽、新疆

12、、贵州等省区发生在基层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6 起典型案例,说明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量大面广, “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 ,它侵害的是群众切身利益,啃食的是人民的获得感,伤害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本集介绍了中央和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加大力度整治群众身边的“蝇贪” ,重点查处发生在民生资金、 “三资”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群众更多感受到正风反腐的实际成果,筑牢党执政的根基。贵州省永远在路上第六集观后感最近一部纪录片很火,就是由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 ,专题片共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 ,第二集以上率下 ,第三集

13、踏石留印 ,第四集利剑出鞘 ,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 ,第六集拍蝇惩贪 ,第七集天网追逃 ,第八集标本兼治 。该纪录片主要讲的是十八大后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党中央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在前段时间读了本书顽疾 ,讲的是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今天的中国社会,在器物层面上已经与传统社会面目全非,但是社会运转的基盘,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惯性。特别是贪腐现象及其背后的规律,与历史上很多事情有很多相同或者相似之处。看清历史,有助于我们找到治理这个千古顽疾的良方。最坏的结局,最好的样本:清王朝的腐败与反腐败。晚清的中国,官场及其腐败,几乎无官不贪,无衙不腐。但

14、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海关。本来,海关在清朝是最腐败的衙门,但是在晚清,海关却成了清王朝一个廉洁的机构,从 1861 年到 1908 年,海关几乎杜绝了腐败,成为晚清的唯一净土。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大清王朝在平定台湾后重开海禁,海禁就是闭关锁国,严重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虽然大清王朝有海禁,但是几年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就有一艘船来到广州,想与大清国开展贸易。但是一到海关,英国人就陷入了关税的麻烦,清代海关古柏的表现是:关税不透明,需要讨价还价,外商船舶到达中国后,要想上岸,要各各级官员缴纳各种各样的礼金,名目之多,还有各种克扣。如今来中国的外商通常被奉如上宾。不过两百多年年,外商在中国可

15、没这样的待遇,不但不是贵宾,反而有如囚徒。这种闭关锁国的制度,对于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可是逼疯了,他们就想寻求改革,最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个叫赫德的英国人来到北京,与恭亲王奕欣谈海关改革。外国人管理中国政府事务,这是西方侵犯中国主权的一个方面。具体的情况本文不讲,如果想详细了解可以看看赫德爵士传 ,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赫德对清王朝海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建立新的会计制度,赫德淘汰了中国传统的旧式账册,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详细的和绝对可靠”的会计制度。这使得做假账变得困难,从而有效的遏制了海关的腐败行为的滋生,提高了海关行政的效率。配合新的会计制度,还建立了一套审计制度。一旦发现有未经

16、授权的支出,滥用公款或者其他不正当行为,可以停止任何税务司或负责关员的职务。当然还有人事制度改革。 “总税务司是唯一有权将人员予以录用或革职、升级或降级、或调任”这个制度的要点市“进人必考” 。赫德在选择海关雇员时实行全球招考,公开选拔,不管市谁介绍来的人,必须参加考试。赫德在同中国官员谈的时候,说到“中国人说人性善,英国人说人性恶。中国人因而求助于教育养成的规则,英国人通过惩,对违法惊喜治理和惩罚,树立法律和规章。 ”这或许就是中国企业比较注重人治,而外企可能注重法治。配合以上制度的改革,赫德还进行了工资改革,赫德为了使海关改革卓有成效,用支付高薪的方式使关员们保持廉洁,这或许就是现在所说的高薪养廉吧,这增加了腐败的成本。税收犹如国家经济的血液,这些改革,让濒临死亡边缘的清王朝获得大量新鲜血液,让它又苟延了几十年。管理制度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是无国界的。管理制度有两方面内容制定制度与执行制度,只有两者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