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产业扶贫方案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2374456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贫困户产业扶贫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贫困户产业扶贫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贫困户产业扶贫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贫困户产业扶贫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贫困户产业扶贫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贫困户产业扶贫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户产业扶贫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贫困户产业扶贫方案导语: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弘扬关爱文化,关心贫困群众。要加大对精准扶贫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注重选树典型,注重宣传励志脱贫,加大能人致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工作氛围。镇党委、政府每年将评选 10名“先进帮扶干部” ,予以表彰。贫困户产业扶贫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我村精准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因户制定帮扶计划,分类梯度实现脱贫,促进我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圳头村总户数 455 户,总人口 1680 人,耕地总面积1372 亩,山林面积 8786(其中油茶山 4360 亩),9 个自然村,11 个村小组。党员 51 名,低保户 75

2、 户(其中农村低保 68户,111 人;城镇低保 7 户,12 人。),五保户:5 户 5 人。瞄准扶贫对象,找准致贫原因,逐户制定措施,整合资源力量,加大投入力度,落实目标责任,强化保障机制,切实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为确保到 2020 年,实现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提出的目标,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全村低于 2300 元扶贫标准的扶贫对象人口人均年收入全面达到 4800 元以上,全村农村贫困发生率由 20xx 年的%降到 3%以下,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 75%以上,

3、全村贫困人口减少至 49 人。20xx 年,计划实现精准减少贫困人口40 名,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增收产业进一步壮大,扶贫对象的技能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贫困对象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xx 年,以 20xx 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2736 元(相当于2017 年 2300 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以年人均收入低于扶贫标准的农户及家庭人口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按照分“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纯低保户、五保户”四种类型进行识别,共识别贫困户 94 户,贫困人口 286 人,其中包括轻度贫困户(扶贫开发对象)18 户 60 人,中度贫困户(扶贫低保对象)60 户 1

4、87 人,重度贫困户(纯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16 户 39 人(其中低保 11 户 34 人,五保5 户 5 人)。20xx 年,重点精准扶持对象为 20xx 年底建档立卡的扶贫开发和扶贫低保对象,即轻度和中度贫困对象,对重度贫困对象,采取政府托底保障解决。坚持客观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完善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做到底数清楚,动态管理,扶持精准。一是精确登记造册。核实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登记数据,通过建档立卡暨信息动态管理,建立完善贫困人口数据库,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薄、县有电子档案,墙壁上有图表公示公开,文件柜有资料台帐,并及时更新、动态调整。二是精确分清类别。按照扶贫开发对象、

5、扶贫低保对象、纯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四种类型区别贫困人口。区别分析致贫原因,区分为因病、因残等健康原因;因学教育原困;因灾、缺乏土地、缺水、交通条件落后等自然条件原因;因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自身动力不足等能力四种原因。三是精确制定措施。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两项驱动” ,对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村,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对有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扶持其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对生存发展条件较差的贫困户,优先安排搬迁扶贫;对缺生产技术和就业技能的贫困户,通过开展“雨露计划”等培训。对纯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采取政府托底保障,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根据扶贫对象

6、产业基础、劳动条件等实际情况,选择可行性强、具特色的产业增收致富项目。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依托上品山风光,在推进水稻、油茶、油菜等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做优上品山景点风光文章,大力发展山羊、土鸡、生猪等农业产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农业产业增收增效;二是做大做强村级企业。通过加大对村级旧礼堂进行改造,引进制伞、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解决安排劳动就业 80 人;加大对现有雨美人伞厂扶助,促其做大做强,安排解决劳动就业 150 人;三是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通过加强与乡政府、县劳动就业局、县工业园对接,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安排解决劳动就业岗位。全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支

7、持贫困村实施改路、改水、改厕、亮化、绿化、水、田、林等居住环境的综合治理,全面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为实现稳定脱贫奠定基础。加快推进圳头村至 319 道主干道拓宽改造,改善出行条件。全面实现 25 户以上的自然村100%完成水泥路面硬化目标。对 25 户以下的农户通水泥路做好规划,测量等,并将项目列入十三五扶贫计划,逐步完善;借助岭水水厂、圳头至南岭中学饮水工程深入推进,解决贫困村农民饮水安全问题,使全村 100%解决饮水困难;加快农村贫困对象危房改造和搬迁移民扶贫,加大扶贫开发对象危房改造力度,解决贫困对象居住安全问题,对山口自然村刘日本、上圳头自然村尹树南、尹凤程 3 户重度贫困户实施危

8、房改造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整合扶贫办、城建、民政等各类危房改造资金,全力解决居住安全问题。通过加强培训,全面提升贫困户的就业技能,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加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落实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利用各类奖助学项目,精准用于建档立卡扶贫开发对象;完善“雨露计划”培训,开展产业技能教育培训;以“阳光工程”为载体,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以就业培训为依托,开展就业技术培训;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职业学校培训资源,对扶贫对象进行针对性的技能技术培训教育,确保贫困户掌握 1 门以上实用技能,提高就业创业的能力。对纯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采取政府托底保障,给予农

9、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临时救助等制度,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扶贫对象做到“应保尽保” ,扩大低保覆盖面。加强对扶贫对象的扶持,在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临时救助政策上,对扶贫对象给予政策扶持。(一)加强组织领导。村党支部、村委会把精准扶贫到户作为一项头号民生工程来抓,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第一书记肖吉夫同志任组长,书记樊晓华任常务副组长、肖迅、尹安南任副组长、尹建南、朱秋平、各村小组长任成员。为精准扶贫提供组织保障。(二)落实脱贫责任。根据建档立卡情况,细化到各村小组,对照具体名单及因户施策计划项目、措施、帮扶责任单位和

10、责任人,建立工作台账。按照片区管理原则,经常过问,带头帮扶到户,带头联系贫困户,落实帮扶措施。(三)实行跟踪问效。实行目标任务销号管理和跟踪落实制度,建立目标任务台账,明确帮扶项目,帮扶措施,脱贫任务,完成时限,完成进度,责任人等,实行销号制度,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及时跟踪问效,确保任务落实到位。贫困户产业扶贫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的决议 ,加快电子商务扶贫步伐,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由县商务局牵头,县经信委、扶贫办配合,特制定本方案。以全县 72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扎实抓好党政推动、市场运作、基

11、础配套、协会牵引、试点示范等关键环节的工作,从 2017年到 2019 年,全县乡镇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交易额年均增长 20%以上,全县 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和移动宽带,全县大部分贫困村宽带网络全覆盖。从2018 年到 2020 年,全县各乡镇和贫困村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实现“三有一能”目标,即县上有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镇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上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交易额年均增长 30%以上,全县贫困村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提高,4G 网络基本全面覆盖。(一)建立行政推进体系。在县和乡镇分别建立健全电商扶贫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

12、电商扶贫的协调指导、工作推进、检查考核等。成立县和乡镇两级电商协会,形成政府部门、协会、驻村工作队共同推进电商扶贫的工作机制。(二)建立网店服务体系。完善县电商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县电商服务中心建成线下体验馆,组建专门线上运营团队,主推我县特色优势农产品,为贫困村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策划、培训、IT 外包、美工、客服、代运营等专业服务,健全上下游服务链;乡镇要成立电商服务站,要有线下展示店,并配备一定数量工作人员(可以从乡镇现有人员中抽调),配备 4 台以上电脑用于开展工作;贫困村每村要建成一个电子商务服务点,由大学生村官或驻村乡镇干部具体操作运营;依托区电商服务中心,

13、为贫困村网商提供创业孵化服务。(三)建立网货供应监管体系。确定特色主业、主打产品,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销售的要求,加工适宜网络销售的优质产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户从事网货生产加工,建立完善的供应体系;认证一批网货供应定点企业,为网店提供充足丰富的货源;加强农特产品网货监管,制定农特产品生产加工标准,指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按标准种植、生产、加工、包装,从源头保证网货供应质量;抓好流通环节质量监管,建立网销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流通环节进行监测,杜绝质量隐患。(四)建立网络物流体系。加快贫困乡、村宽带网络建设,采取有线无线结合的办法,扩大网络覆盖面。支持快递物流

14、企业在贫困乡、村设立服务网点,鼓励发展面向乡、村的“草根物流” ,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提高网货配送效率。(五)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规划、方案,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充分利用职业技术学院、县委党校等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培训,共建电商扶贫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实现电商扶贫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六)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把电商扶贫纳入扶贫工作体系,与其它扶贫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围绕“三有一能”目标,建立电商扶贫统计通报制度,重点考核网店数、销售量、交易额及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外销农特产品,以

15、及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情况。(一)宽带网络建设。县经信委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措施,推动光缆入乡、入村、部分光纤入户,行政村通宽带和贫困村互联网全覆盖。(二)物流快递支撑。多形式、多渠道、多类型发展物流快递服务业。通过物流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在乡镇和贫困村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在贫困村建立快递服务点,开展集中收购、集中配送,到2017 年实现物流快递乡镇基本覆盖,功能覆盖到村。(三)网店规模壮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多形式、多方法扩大网店经营规模。采取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方法,帮助贫困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通

16、过与当地电商龙头企业、网络经纪人、能人大户、专业协会开展贫困户网店“一对一”对接,帮助贫困户提高网店运营效益。对暂不具备开办网店条件的贫困村,鼓励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未就业大学生和贫困村在校大学生以及致富能人,在乡镇服务站内开设扶贫网店,代销农特产品。(四)网络品牌培育。按照“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支持农产品“地标保护” “绿色” “有机” “无公害”等资质的申报认证,加强贫困村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建立全县电商扶贫农特产品目录库,对全县优质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产量产值、品质特色开展调查摸底统计,确定主导品牌,编制乡村特色主导产品名录。引导支持乡镇至少培育一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龙头企业,进行认证挂牌管理和扶持。贫困户产业扶贫方案为进一步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按照县精准扶贫办公室安排,现就全县贫困户小规模家庭养殖工作作如下安排,不妥之处,请指正。根据县精准扶贫办调查数据显示,因病、因残和年老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