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311307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浙江等地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 1 -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2003 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时任书记的浙江省委,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密结合浙江发展实际,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揭开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宏伟篇章。十多年来,浙江连续三届省委都坚定地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重点,持之以恒地抓好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与时俱进推进工作转型,千方百计加大政策力度,根据社会进步不断丰富建设内容,顺应百姓期待不断提升建设水平,农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浙江新农村建设的一张名片。到 2012 年底,全省已经完成了 2.6 万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培育美

2、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区)24 个,全省村庄整治率达到 8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 93%,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 62.5%。一、主要做法和初步成效浙江的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 2003 年到 2007 年,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从整治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入手,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过 5 年的努力,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181 个、整治村 10303 个,农村局部面貌发生了大的变化。第二个阶段是从 2008 年到 2012 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以生活垃圾收集、生活污水治理等为重点,从源头推进农

3、村环境综合整治,经过 5 年努力,完成 16486 个村环境- 2 -整治,全省绝大多数村庄得到较好整治,农村面貌发生了整的变化。第三个阶段是从 2010 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是按照生态文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正式作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这一决策,明确了从内涵提升上推进四个美(即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和三个宜(宜居、宜业、宜游)的建设,到去年底已经成功培育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 24 个,农村面貌逐步发生质的变化。总结浙江十年来美丽乡村建设的历程,主要是在以下方面动脑筋、下力气、见成效:一是坚持规划科学编制和切实执行相统一,科学绘就美好发展蓝图。浙江在村

4、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中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对实践的目标引领和规范指导作用。按照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要求各地在工程初期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建设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保障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序推进。目前,全省 85%的规划保留村、43 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217 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200 个中心镇、3468 个中心村完成了规划编制。加强对编制工作指导。省里专门安排了村庄建设规划的补助资金,每年举办村庄整治规划、美丽乡村建设

5、规划设计大赛,组织开展百家规划设计单位进农村活动,向市县和基层推荐优秀规划设计单位,向广大农户发放农村建房规范图集。为切实做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 3 -规划编制工作,仅去年就向各地推荐中国美院、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乙级以上资质单位 90 家、施工资质企业 52 家。注重上下联动做规划。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实际上就是规划设计从墙上画到地上物的转变。我们既强调规划的高立意,更强调规划的接地气。积极推广著名规划设计单位与市县规划设计中心、县乡村干部相互协作的规划编制模式,要求县乡政府、有关部门及村两委要全身心地参与到村庄整治、中心村培育、古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规划编制工作中去,提高基层干部

6、参与规划编制的深度,避免“一脚踢”地把规划编制包给规划设计单位。强调规划执行到位。规划能落地、可实施是规划的生命。在规划编制中,我们要求各地一是恰当把握好规划的深度,把拆和建都限定在最必要的范围之内,既避免大拆大建,又避免安于现状;二是重点破解各类规划对接难问题,积极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用地空间,努力做到空间布局优化、功能定位合理、梯次衔接有序、实施落地可行;三是开展阳光操作,把农民群众的参与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全过程,制定农民群众深度参与的规划实施方案,确保让农民群众了解规划、支持规划并参与规划的实施。二是坚持点上整治和全面建设相结合,农村整体面貌显著改观。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点上

7、整治是基础,面上改观是目标,彰显美丽是方向。在村庄整治建设的第一阶段,我们优先对条件基础较好的村进行了整治,一大批示范村和整治村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效果是点式的、局部的。从 2008 年以来,我们在加快村庄整治覆盖的同时,注重从根源上、区域化解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快村庄整治由以点- 4 -为主向点线面块整体推进转变。突出环境整治重点。突出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村道硬化等环境整治重点,将环保、卫生、建设、农业、水利、交通、林业等部门的相关资金整合起来,在市县村庄整治建设这一综合平台上统筹使用,逐村推进五大项目建设。2008 年以来,全省新增村内主干道 2.5 万公里,添置

8、垃圾箱(池、房)40 万个,改造农户厕所 172.4 万户,建设改造农村公厕 1.7 万个,实现生活污水治理235.6 万户,种植绿化苗木 1902.7 万株。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方法,推行“分类减量、源头追溯、定点投放、集中处理”的分类处理模式,不断提高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水平。采取污水村域统一处理、纳管处理、联户处理等多种办法,提高农村污水无害化处理水平。实行建设和管理两手抓,逐步把工作重心向后期管理和维护转移,探索农村物业化管理机制,加强农民文明素质教育,全面建立了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县和乡镇每年安排保洁经费约 12 亿元。推进串点连线成片。为切实

9、改变“走过几个垃圾村来到一个新农村”的问题,每年启动约 200 个乡镇的整乡整镇环境整治,将所有村庄一次性打包,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开展村与村、村与镇、镇与镇之间等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等一体化规划和建设,整体推进村庄的整治和沿线的整治改造,全省累计约有 40%左右的乡镇、7600 个村开展了整乡整镇的整治,3 年投入整治资金 21.3 亿元。大力推进“四边三化” (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洁化、- 5 -绿化、美化)和农村“双清”行动,全省已拆除国省道沿线违法广告4648 个,清除陈年生活、建筑垃圾 3805

10、处,新增河道保洁 3000 公里,完成通道绿化里程 4777 公里。创建“四美三宜”美丽乡村。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努力彰显乡村独有的美丽。建立美丽乡村县乡村户四级创建联动机制,按照“四美三宜”的目标要求,从树立品牌、设计方案、定制政策、安排项目、打造样板入手,努力把县域建成美丽景区,把交通沿线建成风景长廊,把村庄建成特色景点,把农户庭院建成精致小品。重点开展以安吉为代表的浙北美丽乡村风光带,以千岛湖、富春江为代表的杭州西部美丽乡村风光带,以仙居、磐安为代表的浙中山区美丽乡村风光带,以及衢州、丽水浙西南美丽乡村风光带和舟山等沿海地区美丽渔村风光带的创建。目前,全省已成功打造了二批共 24 个美丽

11、乡村创建先进县,规划建设了 60 多条景观带、240 多个整乡整镇创建乡镇和 180多个特色精品村落。三是坚持人口集聚和促进公共服务相衔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围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按照建设美丽乡村与推进新型城市化双轮驱动的理念,把中心村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节点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载体,加快推进村庄整治从治脏治乱向治小治散并重转型,推动公共资源要素向农村特别是中心镇中心村配置,促进了产业布局合理化、人口居住集中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城乡布局体系。围绕加快形成长三角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 6 -市、县城和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和一般村等梯次合理、衔接紧密

12、的城乡体系,组织召开全省村镇规划工作会议,明确村镇规划工作规范。全省共规划培育中心镇 200 个,率先启动 27 个中心镇培育建设小城市试点;全省规划中心村 3468 个,规划保留村约 2 万个,确立了重点建设中心村、全面整治保留村、科学保护特色村、控制搬迁小型村整治建设思路,形成了科学的整治建设次序。培育建设了一批中心村。出台了关于培育建设中心村的若干意见 ,启动了 1500 个中心村的培育建设,省里对重点培育示范中心村给予每村 40 到 60 万元的补助。各地还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造,为人口集聚、农房建设创造了条件。目前全省居住在规划确定的中心村人口

13、占农村总人口的30%左右。加快公共服务覆盖。按照省委书记夏宝龙提出的“村里人能享受到城里人的便利和各项公共服务是我们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目标”的要求,发挥中心村这一联结点作用,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发挥中心村这一中心点作用,辐射带动周边 35 个行政村,打造公交、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保等 30分钟公共服务圈,便捷的农技服务圈、教育服务圈、卫生服务圈、文化服务圈正在形成。目前,全省行政村等级公路实现了“村村通” ,广播实现“村村响” ,用电实现了“户户通、城乡同价” ,客运班车通村率达到 93%,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 97%,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 91%。四是

14、坚持建设村庄和经营村庄相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更有门路。- 7 -村庄整治建设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村庄长远发展特别是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新型业态培育、促进农民创业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激活了“花果经济” ,兴起了美丽产业,促进了农民创业就业和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达到了美村富民的好效果。农村新型业态不断涌现。我们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把生态富民贯串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并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各地涌现了以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等为主的旅游经济,以民宿避暑、养老养心等为主的养生经济,以运动探险、拓展训练等

15、为主的运动经济,以寻根探史、写生创作等为主的文创经济,推进美丽乡村与农民增收的互联互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农家乐发展不断壮大。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农家乐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美丽乡村与农家乐互促互动的良好关系,农家乐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启动,使得古村游成为农家乐发展的新亮点。到去年底,全省累计发展农家乐特色旅游点 2800 多个,农家乐经营从业人员 11.5 万人,2012 年直接营业收入 88.4 亿元,这些农家乐经营点大都是在村庄整治、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民就业门路不断拓展。把美丽乡村作为提

16、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的重要机会,积极推广采取包清工的办法,支持建设单位多用本地、本村农民工,开拓了农民就业门路。不少地方还通过利用宅基地整理、- 8 -村级留用地政策发展物业经济,涌现了大批的来料加工集聚点和淘宝经济专业村,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农民致富的新渠道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五是坚持保持风貌和改善人居相兼顾,古村落保护初见成效。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让农民过上高品质的现代生活,又要切实加强传统文化特别是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防止千村一面和城乡同质化低质化,这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从浙江情况看,农村历史遗存十分深厚、部分村落保护较好,但整体状况依然堪忧,保护任务非常艰巨。我们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全面启动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第一批 43 个重点村和 217个一般村的各项工作已经顺利展开。明确了建设方向。改变过去那种单一保护、盲目开发、见物不见人的保护方式,把“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