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2310864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8 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版2018 东城期末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 题。材料一很多人把 2016 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2016 年 8 月 23 日,中国国防科工委“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 2020 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9 月 28 日,SpaceX 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墨西哥召开的第 67 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推出了用于人类火星移民的“星际运输系统” ,并做了“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的主题演讲。10月 11 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 CNN 网站发表文章称:“为了翻

2、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本世纪 30 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 ”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在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然而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在 1969 年第一次踏足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很快陷入了停滞,其中在太空中

3、宇航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正是原因之一。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适应火星重力对于人类来说绝非易事。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 6 个月,这主要也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 18 个月,男性工作 24 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

4、和 DNA。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失忆、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但是无论如何,为了生存,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在 20 亿年以内,即使人类没有自我毁灭或是遭遇地球周期性的物种灭绝,太阳燃烧状态的变化也将使地球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太阳在最终熄灭之前,会逐渐发亮、膨胀,直至膨胀到地球轨道。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人类必须逃离太阳系,或许那时失去了故乡的人类只能生活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取材于苗千的相关文章)2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人类未来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2030 年的某一天,中国的科学探测器从火星发回探测报告。B21 世纪后

5、半叶,美国宇航员在火星上进行科学探索。C 22 世纪,人类乘坐“星际运输系统”移民火星,成为 “多星球物种” 。D23 世纪,人类在外星文明的入侵中取得最终胜利。2下列不能证明“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 “的一项是( 3 分)A人类对火星表面重力的适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B在国际空间站上,女性宇航员受到的宇宙射线辐射多于男性。C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易伤害到人的细胞和 DNA。D宇宙射线可能会对大脑造成长期损害,并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材料二相信未来,并且开始研究未来,这股热潮正愈演愈烈。人类科技的发展一直处于加速之中,技术精英们愿意相信人类正处在技术爆发的节点上,各种如梦幻般的想象正徐徐成为现实。

6、而站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来看,人类文明的出现和繁荣可能只是地球周期性物种大灭绝之间的一朵浪花。对于一个物种来说,美好的未来或许在于更适应环境的进化,而对于地球生物的总体而言,最美好的未来可能在于躲过几百万年一次的生物大灭绝。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其说是奔向理想中的人间天堂,不如说是在重重危险之中的弦歌不辍,为自身寻找一丝生机。人类面向未来、探索宇宙,就需要适应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通过游戏进行练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游戏精神”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把生活中的困难或是遇到的不同阻碍,看作是游戏中的“打怪” ,把克服困难看作是“过关” 。现代人的这种“游戏精神“之中带有一种乐观和顽强,同时也含

7、有最终必将“通关”的信心。坚信未来必定会更好,一个美好的结尾正在游戏终点等待着我们。虽然游戏是虚拟的,但是虚拟世界对于现实世界的作用比想象中更加强烈,比如社交网络上的交流方式已经开始改变人们现实中的相处方式,网络上的“点赞之交”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交规范。网络化、电子化的社交,是否可能在亿万年之后,当人类文明遍布星际之时,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交方式?爱因斯坦说过:“我从不担心未来,它到来得足够快。 ”关心未来、意识到未来的存在,是高等智能生命所独有的能力。我们逐渐认识到,未来是由无数的现在拼接而成的。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人类目前的处境,学会在奔向未来的过程中面对种种机会和危险。3(取材于科学

8、杂志和美国航空航天局相关报道)3.根据材料二,对下列对加点词语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热潮:指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并研究未来。B浪花:比喻人类文明将会避开地球周期性生物大灭绝。C人间天堂:比喻人类追求的美好幸福生活。D弦歌不辍:指人类文明勇于冒险,不断进步。4.根据材料二,下列最能准确表达“游戏精神”的一项是(3 分)A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B知其不可而为之C不患寡而患不均 D发愤忘食,乐以忘忧5.如果用诗句说明材料二最后一段的寓意,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2 分)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材料三如果我们有

9、准确预知未来的能力,必定不会像今天这样,浸泡在广泛和普遍的焦虑中。未来是可以预知的吗?人类历史早期对未来的预测往往与占卜、星相学、巫术等联系在一起。即使到了 16 世纪末,人们都还预测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只会使教会和皇室变得更强大。18 世纪的大多数分析家并不认为蒸汽机的发明将彻底改变农业经济。19 世纪的一些主要观察家认为,电气的前途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照亮街道。哪怕有些人曾在 20 世纪初预见到潜艇、飞机、电影、广播和电视的发明,但却没有人(包括凡尔纳)认为这些事物可以改变大英帝国当时的统治格局。20 世纪末,很少有人预料到,个人电脑和网络技术将如此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到了现代,科

10、技似乎给了我们更多自信。技术精英不断宣告着“未来已来” ,从凡尔纳的海底环游到菲利普迪克的神经漫游,无数想象中的“未来”正通过技术变成现实。从人工智能、脑科学、克隆技术、虚拟现实、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到太空旅行,我们以科技的乐观主义创造着“未来” 。另一方面,生态灾难、末日想象,又让我们质疑,未来是否会更好?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我们虽然多次登上月球,但并没有把人类的足迹向更遥远的宇宙深处推进。我们本应造出会飞的汽车,但最终得到的只有 140 个字符的微博。不过,4现在硅谷的一些人,再次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太空探索和星际旅行。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永恒的终结里,用数学家的思维逻辑推论, “人类

11、往往会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 ”他又指出,人类的未来“不是追求永恒时空与绝对的安全,不是将自己禁锢在安全的牢笼中,而是开启人类的无限时空继续人类文明无限冒险的历程,向宇宙中拓展,开拓银河帝国” 。(取材于蒲实的相关文章)6.对材料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假如能够预知未来,我们就可以减少焦虑。B预言未来曾经与占卜等迷信活动联系在一起。C 16 世纪对活字印刷术的作用的预测是正确的。D只追求安全,会阻碍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未来已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科幻小说中对未来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B乐观主义让我们质疑未来是否会更美好。

12、C科技进步使得我们创造出了会飞的汽车。D硅谷的技术精英正在进行外太空旅行。8.请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人类决心探索太空的原因。 (6 分)2018 西城期末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 题。材料一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给景德镇的制瓷工业带来空前的繁荣,为景德镇成为中国瓷都奠定了基础。5青花瓷青白相间的色彩体系蕴含了一种传统审美的意趣。在古代,受道家朴素主义色彩观的影响,素色契合了大众的心理,而青花瓷是一个从素色到彩色过渡的瓷器品种,它以青白二色的协调处理让这一过渡变得温和而不至于过激。在青白之间,有一种宁静之感:白色的

13、纯洁如皑皑白雪,给人无限遐思;而青色则让人的灵魂超逸。这种审美意趣,使青花瓷的色彩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简净雅逸之气。青花中的白色不是苍白,这种色彩是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成,所以这种白色有一种白里泛青如玉般莹润的色泽;青花中的青色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加入铬、锰、铜等元素调配而成的,蓝得深邃、沉静。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青花瓷作品通过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将青花雅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是乾隆官窑摹古创新的珍品器物。它在参照传统抱月瓶器型制作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整体造型端庄隽秀,束口圆腹,张弛有度。瓶口为蒜头式样,上绘青花缠枝莲纹;腹部前后台面以青花卷草纹饰钩边,并将

14、豆青釉填于其中。主体画面大量留白,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从整体来看,它在青白相间的色彩空间里展现了艺术家独有的东方神韵,青花画面透出的那种淡淡的禅意,使人顿感幽雅清逸的仙风道骨之美。(取材于应海燕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在元代之前,中国的传统制瓷业以烧制素瓷为主B.青花瓷的青白二色协调温和,具有简净雅逸之美C.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表现青花瓷之美D.官窑青花瓷的主体画面布局繁密,彰显肃穆之感2.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契合: “契”读作 qi 意思是“符合”B. 皑皑白雪:“皑”读作 i

15、 意思是“洁白”C. 无限遐思:“遐”读作 xi 意思是“空闲”D. 隽秀: “隽”读作 jun 意思是“清秀”材料二景德镇制瓷史上具有特色的产品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宋代的青白瓷,第二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第三是清代的粉彩瓷。 青白瓷是北宋初景德镇窑工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原料特点和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模仿青白玉质和玉色的效果而创造出来的。这种风格独特的单色釉瓷6器使景德镇在宋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景德镇这个响亮的名称,就是因为宋真宗赵恒偏爱青白瓷,而于公元 1004 年的景德元年用自己的年号来命名的。一个皇帝将自己的年号赐予一个城镇,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自然促进了景德镇青白

16、瓷的发展。 青花瓷是一种运用钴料进行釉下装饰的瓷器。它虽早在唐代河南的巩县窑就已萌芽,但真正成熟来自元代中后期景德镇窑工的贡献。景德镇元代青花瓷的烧制成功,既得益于宋代青白瓷的烧制基础,又得益于磁州窑、吉州窑釉下黑彩瓷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得益于此前波斯对青花钴料的运用。元代青花瓷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青白瓷。由于青花瓷具有素雅大方、纹饰丰富、彩料不易磨损、无铅毒等优点,很快赢得了国内外各阶层的普遍青睐,并成为明清景德镇瓷器生产数量最多的品种。元代以后,以青花为主的彩瓷逐渐统治了明清时代整个世界瓷器的市场,景德镇开始真正成为中国及世界的制瓷中心。粉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瓷,它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从康熙珐琅彩瓷器蜕化而来的。粉彩瓷器到了雍正、乾隆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但很快地取代五彩瓷成为景德镇釉上彩瓷的主流,而且也成为能够与青花瓷器抗衡的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