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调研考试分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310550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调研考试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调研考试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调研考试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调研考试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调研考试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调研考试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调研考试分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物理调研考试分析一、调研考试试题分析(一)命题要求和特点命题要求:坚持正确导向,立足学生实际,全面诊断教与学的基本现状。 命题遵循原则:(1)坚持正确导向,立足教材,立足大纲,立足学生实际。 在符合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体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方向,侧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调研。(2)全面诊断教与学现状。通过调研考试,不仅要了解我们的教学现状,更重要的在于发现了解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的缺陷和不足,找出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下一阶段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3)降低标高,激励信心。高考实行理科综合以来,大多数二类和普通中学压力很大,学生觉得难,不太努力学,社会、家长、学校给老

2、师压力也很大。通过调研考试,我们想达到学生有信心,家长、学校放心。命题依据:以现行教材、现行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根据高考改革的方向和会考、高考命题特点以及近几年会考、各地调研考试和高考的考试说明 ,结合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兼顾高中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命制而成。(二)试题特点: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对主干知识特别是其核心内容的考查从试题的内容看,知识点覆盖面宽、重点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面,平时能够认真听讲,认真做书上的练习,认真看书的同学,基本都能考得到自己满意的成绩,太复杂的物理过程,太多的数学技巧,繁杂的数学计算试题较少。总之,重在基础、中等试题,是本次试题的一个重要特

3、点。2.试题结构及特点:A 卷(1)A 卷结构章节 题号 考查的知识点 分值 总分 100 考查能力2 重力、重心的概念 3 理解能力5 摩擦力的概念 3 理解、推理能力9 三力平衡,力的合成 3 理解能力11 弹力、力的平衡 3 理解能力13 动态平衡 3 理解、推理能力力物体平衡17 受力分析、力的计算 419理解、推理、计算能力3 时间、时刻、质点的概念 3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4 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 3 理解、推理能力10 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关系 3 推理、综合能力12 图像问题 3 理解、计算能力20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 2 计算能力直线运动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用 1024理

4、解、计算能力1 惯性的概念 3 理解能力6 超重、失重问题 3 理解能力27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 理解能力8 超重与失重 3 理解、推理能力16 求加速度 4 理解、分析能力18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 2 分析、计算能力19 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 2 分析、计算能力牛顿运动定律25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232分析、计算能力14 曲线运动条件 3 理解能力曲线运动 15 运动合成与分解 4 7 理解、计算能力21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4 实验能力22 游标卡尺 4 理解能力实验 23 打点计时器 816理解、计算能力(2)A 卷特点:以教材基础要求为主。 侧重基础知识的检查,注重基础知识学

5、习中的理解,记忆。1、2、3、4、5、7、8、9、15、16、17、20、21、22、23、24 等题都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学生只要认真学习,不难掌握。所占分值为 64 分。例题 1 第 1 题、下列有关惯性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开始运动,不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就失去了惯性B速度大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因为物体的惯性大C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D质量大的物体惯性也大本题错误率达到 13%。例题 2 第 3 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08 年 8 月 8 日晚上 8 点奥运会开幕,晚上 8 点表示的是时间B研究“嫦娥一号 ”卫星

6、绕月球飞行时可以把卫星看成质点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考系D质量和力的单位都是导出单位本题错误率达到 13%。例题 3 第 4 题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矢量相加与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法则B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无法实际操作,因此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D炮弹在炮筒中的速度在 0.005s 内由 0 增加到 250m/s,这里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本题错误率达到 25%。强调基础知识的简单应用,注意疑难问题、易混淆概念的辨析,具有针对性。对基础知识必须深入理解,才能灵活应用。理解基础知识的最大障碍在于对疑难混淆之处的清晰分辨。选择题的 6、11、13、14 题,填空

7、题的 18、19 题都体现了这个思想。虽然都是考查基础知识,但必须对这些知识理解深入,对似是而非的说法有较好的识别判断能力,才不致于心存疑惑,无所适从。这是学生学习时深入思考的方向,也是教师授课时注意的方向。只有这样,学习才是扎实的,知识才是真正过手的。例题 4 第 6 题、某物体自 时刻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在下落过程的某一时刻 ( )假定0t t0物体的重力突然消失了,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A. 保持一定的速度向下作匀速直线运动3B. 速度逐渐减小至零,最后悬浮在空中不动C. 突然悬浮在空中不动D. 先向下运动,然后向上作直线运动本题错误率达到 45%。例题 5 第 10 题下列关于速度、速度变

8、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中,说法不可能成立的是A速度变化量很大,加速度却很小B速度变化量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本题错误率达到 44%。例题 6 第 14 题 。下列关于速度、加速度和运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B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C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D作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必定变化本题错误率达到 44%。例题 7 第 11 题.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 10N 拉力 F 作用,弹簧平衡时伸长了 5cm(在弹性限度内)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簧所受的合力为 10N B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9、 k 为 400N/m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k 为 200N/mD根据公式 kF/x ,弹簧的劲度系数 k 会随弹簧弹力 F 的增大而增大本题错误率达到 36%。例题 8 第 12 题。有四个运动的物体 A、B、C 、D,物体 A、 B 运动的 s-t 图象如图甲所示,物体 C、 D运动的 v - t 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A物体 A 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 0-3 s 的时间内物体 B 运动的位移为 15 mC在 0-3 s 的时间内物体 C 的平均速度是 5 m/sD在 0-3 s 的时间内物体 D 运动的位移为 30 m本题错误率达到 38%。例题 8 第 12 题 如图所示,

10、在 O 点用水平力 F1缓慢拉动重物,在 角缓慢增大的过程中( 角不超过900)A. F2变小, F1变大 B. F1、 F2都变大C. F2变大, F1变小 D. F1 、 F2都变小本题错误率达到 38%。例题 10 第 7 题 关于作用力与反作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抵消C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FF0 1 2 3 4 551015t/ss/mAB0 1 2 3 4 551015t/sv/m s-1DC甲 乙 4D大人和小孩掰手腕,虽然小孩输了,但是小孩

11、对大人的力的大小等于大人对小孩的力本题错误率达到 50%。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基本技能培养,具有导向性。本次调研考试侧重考实验原理、读数、数据处理等综合能力。B 卷(1)B 卷结构:章节 题号 考查的知识点 分值 总分 50 考查能力力物体平衡2 受力分析,动态问题 4 4 理解、分析能力1 图像 问题 4 分析综合与计算能力直线运动 6 匀变速规律应用(实验) 6 10 分析综合与计算能力4 受力分析(牛顿定律的运用) 4 理解、推理、分析能力5 弹簧弹力(牛顿定律的运用) 4 理解、推理、分析能力7 牛顿定律的运用 12 理解、推理、分析能力与计算能力牛顿运动定律8连接题问题(牛顿定律的运用

12、)1232分析综合、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曲线运动 3平抛规律 44分析综合与计算能力(2) B 卷特点:侧重体现了对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与计算能力的考查。重视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做到知识融汇贯通。第 2 题有一定新意。第 1、3、4、5、7、8 题比较常规。但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平时学得不透,平时在教学中没有真正落实,尤其是第 8 题对象多、过程复杂、条件隐含。在考场中临时发挥很难做好这些题目。试题体现了“学科内综合”的命题思想B 卷第 8 计算题是连接体问题,它把前 4 章内容全部综合在一起予以考察,涉及知识点有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运动规律。这个题目

13、情景常规,各部分知识综合得自然、流畅,学生在不经意间接受了一次学科知识的综合考查。3、难度设置:考前预计得分率控制在 0.55 左右,实际调研考试得分率为 0.52。从考试结果看,有一定的差距。从信度、区分度来看应当说是比较好的一份命题。4、试题的主要不足之处是:由于前述指导思想的原因,在题的难度把握上有了较好的区分度,但 A、B两卷中等难度的题偏多,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题难度偏大。二、考试情况分析全市参加调研考试统计总人数为 69496 人,去年统计总人数 65321 人,今年比去年增加 4175 人。1.考试情况统计: 表一: 2011 级各区(市)县高一成绩统计(括号内为 2010 级高

14、一的情况)人数 物理 a 物理 b 物理5表二:各分数段统计分数段 累计人数表三:各校统计(最高 128.97 分,去年为 137.23 分 最低 23.66 分,去年为 29.43 分)平均分 100 分以上学校统计表6校名 人数 总分 物理2、上线 人数(1)划线说明:高一按高线不超过 20%,中线不超过 50%划线年级参考人数高线人数实际人数 比例 分数线中线人数实际人数 比例 分数线高一 69496 13899 13709 19.72632 520 34748 33809 48.65 400成都市 2009 年调研考试高一上高线人数表校名 人数 物理789101112133.存在的主要

15、问题:(1)对基本概念和规律只是简单记忆,缺乏理解。A 卷第二大题(填空题)第 15 题第二空“沿水流方向运动的距离 ”很多同学理解成“求船的合位移” ;第 17 题重力“mg”很多同学将 “g”写掉了;第 19 题中对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力分析有误,简单认为物体一直加速;第 20 题对题目的叙述理解不清楚。第三大题(实验题)游标卡尺的原理不清楚导致第一空填成“0.05” ;对纸带的处理计算加速度很多同学不会或者记错!第四大题第 24 题结合实际情况考察运动学基本公式的运用,很多学生不知道该计算什么才能判断出汽车是否违章;也有同学乱用公式,反映出基础不过关。第25 题考察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主要

16、问题是不能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过程,不能准确找出中间速度,受力分析不到位,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不深刻。B 卷第一大题错误情况较分散,其中第一题相对好一些,第四题错误率最高,总体情况不好。第二大题主要问题是,不知原理,题意理解有误比如将高度认为就是 0.8 米,书写不规范。第三大题第 7 题也是考察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但放在斜面上对学生的受力分析能力,以及正交分解法的掌握熟练程度要求很高,学生反映出的问题有:过程不清晰,当然14受力图就乱画,表述不规范不能很好的运用角标区分物理量,运动学公式选择不恰当等。第8 题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太难,能力要求太高很难让大部分学生理解。还是有极少数学生解答的很好,可以看出程度较好,是经过训练的。(2) 缺乏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的迁移能力都较差例 11A 卷第三大题(实验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