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关于“十五”计划纲要、“十一五”规划汇报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32310353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农业局关于“十五”计划纲要、“十一五”规划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市农业局关于“十五”计划纲要、“十一五”规划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市农业局关于“十五”计划纲要、“十一五”规划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市农业局关于“十五”计划纲要、“十一五”规划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市农业局关于“十五”计划纲要、“十一五”规划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农业局关于“十五”计划纲要、“十一五”规划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农业局关于“十五”计划纲要、“十一五”规划汇报(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农业局关于“十五”计划纲要、“十一五”规划汇报关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年计划执行和“十一五”规划、20*年计划安排有关情况的汇报市农业局根据市人大通知要求,现将农业局执行“十五”计划纲要、20*年计划完成及“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20*年计划安排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五”计划纲要执行情况 “十五”以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坚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对农业各项工作的领导。农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抢抓农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工作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总体目标,指导全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广应用农业

2、实用新品种、新技术,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推进科技兴农;强化农产品质量建设,提升质量水平;加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力度,狠抓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检和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确保农业安全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20*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90不变价,下同)16.81亿元、农业增加值21.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91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6.4%、34.3%、24.5%。20*年粮食总产量57万吨,亩产431公斤;油料总产5.1万吨,亩产158公斤;粮油亩产总体水平比“十五”初期提高4.9%。生猪饲养量15.8万头,家禽饲养量1099.2万只

3、,山羊饲养量66.0万只,奶牛存栏量1241头,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17.4%、11.0%、39.5%、1343%。20*年肉类总产8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7万吨,分别比20*年增长17.3%、9.7%。2、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20*年农业总产值中林牧渔业产值占55.3%,其中养殖业产值占47.9 %,分别比“九五”期初提高8.3和8.1个百分点;种植业优质专用品种比重提高,优质稻米、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油菜种植比例分别达到90%、98%和100%。养殖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元生猪、杂交山羊、优质家禽、优质水产品上市比例分别达到30%、20%、85%、60%;林业产业发展迅速,“十五”期间新增

4、成片造林14.7万亩,建成绿色通道1300公里,新建完善农田林网64万亩,四旁植树1000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7.8个百分点。3、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围绕粮油、蔬菜、畜禽、银杏、特色水产品等特色产业,建成初具规模的农产品基地42个,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30个,农产品加工值达到21亿元,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苏三零”集团跻身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省和泰州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3家。订单农业起步发展,20*年订单收购农产品可达45万吨农业科技贡献分额迅速上升。5年累计引进推广各类新品种(系)100多个,大面积推广20多个,大宗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稻麦轻型栽培、麦套稻、水稻塑盘旱育抛秧

5、、银杏早果丰产、生猪高效集约化养殖、高床养羊、大棚养鸡、水产品网箱养殖等重大技术的推广,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我市农业质态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5、农产品质量建设成果喜人。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2.4万亩,申报并获得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共58个,制定了省、市级农业地方标准及有机农业标准28项,建成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在城区主要农贸市场实行了市场准入。二、20*年计划完成、20*年计划安排情况 (一)、20*计划完成情况 20*计划完成总体情况是:粮油生产与效益稳定增长;林业绿化持续发展;畜水常规养殖有增有减,规模养殖增幅明显;农产品质量建设、畜禽防疫等项工

6、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初步测算,20*年可完成农业总产值17.05亿元,同比增长5.1%;农业增加值约22.7亿元,增5.2%,较好地完成了市交各项指标。1、种植业:粮油生产增产增收,蔬菜现价产值增加较多 全年农作物复种总面积197.72万亩,比上年增加2.2万亩。(1)夏熟粮油增产增效 夏粮总面积53.35万亩,单产363.8公斤/亩,总产19.41万吨,比去年分别增2.47万亩,54.8公斤/亩,3.69万吨。其中小麦46.84万亩, 增3.0万亩,单产377.5公斤/亩,增47.5公斤/亩,为历史最高,弱筋小麦面积达到31.12万亩,比去年增加23.12万亩,占小麦面积的66.4%,元大

7、麦单产增加,二豆单产恢复到正常水平,油菜面积、单产略有减少。据典型户调查测算,今年小麦平均成本费用为203元/亩,以目前市场单价1.32元/公斤计算,亩产值498.3元,亩纯效益295.3元;与去年208.1元/亩相比,增28.2元。弱筋小麦亩产380.76公斤,目前单价1.34元/公斤,亩产值510.22元,亩纯效益为307.22元,普通小麦亩产359.66公斤,单价1.30元/公斤,亩产值467.56元,亩纯效益为264.56元,两者相比,弱筋小麦亩收益比普通小麦高42.66元,今年全市因种植弱筋小麦农民可增收0.13亿元。(2)、秋熟生产持平略有增长 全市秋熟作物总复种面积108.4万亩

8、,比上年增加1.5万亩。主要作物中稻面积为65.2万亩,扩大3.1万亩,单产为560公斤,同比持平略有增长。20*年中稻统计单产为每亩559公斤,单价为每公斤1.90元,亩产值为1062.1元,扣除成本360元,每亩净效益702.1元,20*年中稻单产560公斤,单价为每公斤1.90元,亩产值为1064元,扣除成本380元,每亩净效益684元,今年亩净效益比去年减18元。(3)蔬菜面积持平,产值增加较多。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5.6万亩,面积、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价格上扬拉动产值增加,现价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54.59%。其他次要作物玉米、花生、山芋等面积、产量、产值各有增减,不多作分析。2

9、、畜水常规养殖有增有减,规模养殖有较大增加,草食畜禽发展较快,水产养殖有一定增长,休闲渔业渐成规模,畜牧养殖效益提高,发展势头较好。(1)、常规养殖有增有减。预计全年上市肉猪95万头,山羊饲养量59.1万头,其中能繁母猪5.66万头,增长6.10%。家禽饲养量1700万羽,同比基本持平。(2)、草食畜禽发展较快。目前全市栏存山羊32.81 万只,同比增长3.01%;新增波杂山羊5.5万只,年末栏存达18万只,栏存奶牛1350头,同比上升25%;草食禽栏存35.18万羽,同比增长 23.96%。(3)、水产养殖有一定增长,休闲渔业正成为水产养殖新的增长点。全市共有水面6.08万亩,其中特水面积1

10、.5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75万吨,同比增长2.75%。全市现有休闲渔业户55户,其中乡镇33户,市水产良种场22户,休闲渔业面积2307亩。(4)、规模养殖有较大增加,专业养殖大户增加较多。由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畜牧业的意见,并明确具体的扶持政策,加大了扶持力度,群众发展畜牧养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据统计,全市新建养殖小区17个,其中肉猪养殖小区12个,蛋鸡养殖小区3个,肉鸭养殖小区2个。专业养殖大户的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现有各类专业户达3685户,新增专业户845户,增长32.5%。(5)、比较效益的提高及政府政策的推动刺激了“三资”对畜牧业的投入。据测算

11、,建一个栏存1000羽的鹅场,仅需投资2万多元,年可上市6000羽,可获利10万元左右,建一个1000头猪场投资需30万元,可获利10多万元,其效益要远高于外出打工,其投入成本要远低于工业企业,生产周期又比较短,收益相对平稳。因此,我市“三资”投入畜牧业呈现强劲的势头,仅今年上半年新建1000头规模猪场就有9家,新增500羽的养鹅专业户就有21户,全市“三资”投入畜牧水产业累计近5000万元。3、农田林网建设及造林绿化成绩显著,银杏产量下降,价格上涨,效益持平 全市新建农田林网28万亩,折合林地面积2.2万亩;完善农田林网36万亩,折合林地面积1.4万亩(按50%合格面积计);建设绿色通道29

12、9公里,建设绿色屏障391公里,新拓成片林1.8万亩,森林覆盖率净增3个百分点(含林网折算面积)。农田林网建设及造林绿化工作在泰州市名列前茅。银杏产量4000吨,比去年有所下降,由于价格上涨,效益持平 农业结构调整呈现新的特色。根据省、市农业工作的要求,我们在稳定粮食生产,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科学把握我市农业的定位和走向,继续加大力度调整农业结构,在大农业内部提高多种经营及林业的比重;在种植业内部提高高效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比重;在品种和技术结构的调整上,加大品改力度,调优品种结构,提高农、林、牧、渔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覆盖率。全市双低油菜、优质专用小麦、草食畜禽、银杏经济林发展迅速,

13、其中双低油菜、优质小麦面积同比扩大了14.1% 和289%左右,草食畜禽同比增长24%左右,畜禽良种推广和覆盖率也有较大的增加。累计银杏经济林间套总面积达到20万亩左右,同比增加5万亩。5、强化动物疫病防检和植物保护工作,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情及植物病虫害。近年来,全国动物疫情特别是禽流感和五号病时有发生,全省各地水稻条纹叶枯病大面积发生,且危害较重,我市猪五号病、禽流感和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形势也比较严峻。近年来,我们着力强化防检和植保工作,分工负责,明确责任,一着不让狠抓关键措施,在全市各级的共同努力下,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重大动物疫情和水稻条纹叶枯病大面积的发生,使动物疫情和

14、植物病虫害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客观分析“十五”期间我市的农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引起足够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点解决。主要是: 一是体系建设不到位,现代农业的发展缺乏最直接的保证 在农技推广与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植保及动物防疫等安全农业保障体系、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等方面主要由于政府投入不足还存在等等不一的问题,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二是地区间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较大 部分地区干部群众对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上缺乏深度和广度,还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农业发展

15、的现状、机遇和挑战。思想上的差距导致行动上的滞后。一些地方的传统农业结构并未从根本上打破,结构调整单纯依靠总量扩张,面积增减,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模仿性。由于生产规模小,销路不畅,农业经济的比较效益较低。三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产业化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大部分农产品仍以原料或初级产品进入市场,难以参与国内外大市场、大流通的竞争,难以抗御市场和自然风险,效益较低;二是农业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龙头企业偏少、偏小,还不能与农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对产业发展带动作用较弱;三是农产品产业化项目规模小,特色项目少,增收增效

16、的效果不显著,空间不大。上千亩的高效种植项目、几百万元产值以上的高效养殖项目还不多见;其它高附加值项目也比较有限。四是农民和农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一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市围绕贸工农、产加销诸环节创办的各类服务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尚不能为广大农民提供全过程、全方位、运作灵活的社会化服务。政府部门对市场调查、市场引导、技术培训、技术服务还不够到位,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能力还较弱,难以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农业结构调整的运行机制和操作体系尚未完善。如一些有合适项目的农民因缺乏启动资金而不能调整,农户贷款因无人担保尚难操作;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相适应的土地流转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市政府制定的一些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农产品收购过程中“优质优价”难以实施等等。三是农民经纪人队伍、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的中介服务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三、20*年计划初步安排 1、继续抓好粮油蔬菜生产,优化和调整种植业结构 。基本思路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