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307934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教学设计西安市西城中学周艳娟课题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教学设计学校名称 西安市西城中学 授课班级 高一1、2班授课教师 周艳娟 授课时间 2012-9-26课型新授(小组自主探究课堂教学体系)课时 1一、设计理念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标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第三节的内容。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

2、的了解,但认识比较粗浅,没有深入到分子水平。本节课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基因的本质与基因的表达”的重要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大纲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能力目标: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 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2)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查资料,培养乐于学习的科学文化精神。(3)通过做实验和一系列讨论,培养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

3、构、分布和功能。 教学难点 : DNA 与 RNA 的区别。确立依据:本部分知识的学习应用了科学的实验设计程序,内容涉及到微观领域,学生刚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属于他们的薄弱环节。突破方法:利用图片的新颖性、实验及 DNA模型的直观性,将问题步步分解,通过关键问题的层层设疑顺利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三、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接触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比较粗浅,高一学生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还不完善。(2) 教法和学法为了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等生物学素养

4、,本课以“引导探究法”为设计理念, 融合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问题启发、分组讨论、对比归纳等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于“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于“学”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疑质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通过课堂积极讨论,通过积极的实验操作,通过对有关素材的观察、对比、归纳,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四、教学准备质量分数为0.9%的 NaCl 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5、蒸馏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温度计、载玻片、盖玻片、大烧杯等实验材料用具,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5、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设疑导入 在现代刑侦领域中,DNA 指纹技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问: 1、为什么 DNA 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2、你还能说出 DNA鉴定技术在基他方面的应用吗? 引入学习内容: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回忆初中知识,联系生活,思考、交流回答:1、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 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2、 DNA 技术还可以用于亲子鉴定,死者鉴定遗骸的鉴定等。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问

6、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核酸提问:你知道生物体内的核阅读读材,观察教材插图, 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问题。充分利用教材中图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种类酸有几种? 学生答:两种(DNA 和RNA )核酸的分布提问:两种核酸在细胞中是如何分布的?如何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针对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实验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主动获得知识。 倾听、总结学生的实验结论,继续引发学生的思考:原核细胞的 DNA 位于细胞中的什么部位?教师补充: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 DNA。阅读课文“观察 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7、”实验,回答问题。讨论,明确实验原理、目的及方案,六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分析、记录实验结果。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后,选派代表就实验所观察到现象进行小结。获得结论:真核细胞的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思考问答:原核细胞的 DNA 位于拟核区域内。设计意图:通过对相关素材的阅读,对实验的观察,通过对比、归纳,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该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简洁、合理、巧妙的设计思路。引导探索引导探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 阅读教材,观察图示和 DNA 充分利用教材核酸的结构察教材图示及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启发学生的思考、讨论。让有

8、代表性的学生表达核酸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倾听、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用列表比较的形式,说明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与功能。双螺旋结构模型,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倾听、交流,获得对核酸结构的认识,理解核酸的多样性。 与教师一起归纳总结: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遗传信息就贮存在其中。中图示和直观教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知识的形成,突出重点。课堂小结师生双边活动,学生小结,学生补充,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与补充。通过小结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图示式板书和对比式板书,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思路。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而且给学生留下广阔的发散性空间。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六、作业布置:分层作业 1、绘制图及课后习题(必做题)2、搜集与本节课有关的高考题(选做题)设计意图:设置分层作业。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理解与把握。选做题面对学有余力及对生物学科兴趣浓厚的学生,拓展视野。七、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教学三维目标得到了落实。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分析实验的细节,对 DNA和 RNA进行对比探究,找出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