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系列讲座五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303397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系列讲座五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系列讲座五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系列讲座五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系列讲座五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系列讲座五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系列讲座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系列讲座五(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ELISA 系列讲座五ELISA 质量控制从 1949 年美国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简称 CAP)首先开始研究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简称质控)问题,美国学者 Levery 和 Jenn ing 于 1950年发表第一篇关于使用质控图的实验室室内质控,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工作正式拉序幕。 到 70 年代,实验室质量控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全面质量管理,推行 Good Laboratory Parctice(简称 GLP)。进入 80 年代末期,GLP 的统一标准产生了,发展到 认证实验室 管理阶 段。 全面质量管理的宗旨在于预防差错的产生。质控

2、图的统计学质控的目的是检出差错。 统计学的实验室室内质控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 要环节。 本章节主要介绍免疫学检验的统计学室内质控方法。因为 ELISA 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免疫学检验方法,就以 ELISA 检验为例,介绍一下有关问题。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免疫质控室从 1988 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乙肝标志物检验的质量评价活动,一直采用这一套质量评价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实践、提高和完善, 希望能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 质量管理的道路。 5.1 基本概念 5.1.1 质量控制(Quaility Control,Q.C) 质量控制是监视全过程,排除误差,防止 变化,维持 标准化

3、现状的一个管理过程。这 一过程是通过一个反 馈环路进行的。1)确定控制的对象;2)规定控制对象的标准(预期值);3)制定或选择控制方法和手段;3)测量实际数据;4)比较或较对实际数据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并说明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超出预定误差范围,报警系发出信号,反 馈通道中断。5)采取行动,解决差异。恢复原状(原标准状态 )的手段发挥作用。质量控制主要采用质控图进行。质控图是把某一检验的性能数据与所计算出来的预期的 控制限 进 行比较的图。这种性能数据是在按规程正常进行时,按时间顺序而抽选出来的,其目的是检测检验过程中变异的可追查 性原因。可追逆性的 误差原因,是指除去随机误差以外的其他原因。

4、控制限 是通过统计计算出来的,在后我们将详细 介绍(见 5 .3.室内质控程序)。5.1.2 误差 实验误差分为三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系统误差是指一系列测定结果与真值或靶值存在有同一倾向的误差,有明显的规律性,可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出现,是可以通 过质 控预防和 校正的。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是一种偶然的、未能预料到的误差,是 难以避免和校正的误差。检验工作中随机 误差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规律。过失误差是人为的责任误差。通过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是可以避免的。5.1.3 正态分布及标准差 ELISA 试验中,检验同一样本达 20 次以上时,就会发现这组数据(指测定结果的吸光值

5、)分布在均值两侧,大部分集中在均值附近 。如果以测定值为横坐标,以出现 的频率为纵坐标作 图,就可 绘出一个呈钟形的曲线图。如 图 5-1,钟顶处为均值,其他值以均值为中 心对称分布, 这就是正 态分布。正态曲线以下的面积称概率,常用样本的均数(X)和标准差(SD)来表示,其计算方法如下: 均值、标准差和概率的关系如下:X1SD,概率 0.68X2SD,概率 0.95X3SD,概率 0.99换言之,当 ELSIA 检测同一样本达一定次数后所得的一组数据,其中靠近均值(X)的1SD 范围内的数据,占该组数据的 68%,在 X2 SD 范围内分布的数据占总体的 95%,在 X3SD 范围内分布的数

6、据占总体的 99%。当我们要求检验结果在 X2SD 范围内为 合 格时,将有 95%的数据可能合格。5.1.4 真值 用确切的、最理想的决定性方法测得的值,称 为真值。真 值一般是测不到的。通过可靠的决定性方法测 出的值,称 为靶值,通常用靶值来 表示真值的大小。5.1.5 准确度(accuracy ) 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或靶值)接近的程度。准确度不能以数字表示,往往用不准确度来衡量。测定结果与靶值的偏离程度称为偏差,它 表示该项检验的不准确度。绝对偏差= 检验的均值 -真值(或靶值)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真 值(或靶值)100%5.1.6 精密度(Precision) 是指对同一样本重复测定

7、时,每次测定结果与平均值的接近程度,即重复测定值之间的符合程度。5.1.7 标准品 1、国际标准品由 WHO 或相应组织标定的,用肯定的、公认的、准确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测定的定值材料。2、国际生物学活性标准品根据生物学反应由 WHO 或相应组织标定的国际活性单位的材料。3、参考标准血清国家标准化组织根据国际标准化生产的法定材料。可用于鉴定仪器和鉴定方法准确性。 5.1.8 临床决定性水平(clinical decision leuel) 当某个被测物的浓度达到某一水平时,临床医师必须采用医疗措施。被测物的这浓度称为临床决定性水平。5.2 质量控制血清 质控血清是已有靶值的血清,在每次的常规检验中

8、加入一份或数份,通过所得结果来了解本次检验的情况。质控血清检验的结果如能控制 其误差在一定范围内,就 说明该检验没有发 生不允许的误差。如果出现超过允许误差范围的异常结果,提示该检验不合格,应寻找原因, 纠正后,重检待测标本。因此质控血清在质控工作中起重要作用。5.2.1 质控血清的使用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制备的乙肝标志物质控血清,可以在 -20保持半年定值不变。冰 冻状态融化使用 时, 应先混匀,未用完部分可在 4保存 5 天。不宜反复冰融或自行分装。开展某项检验 的室内质控工作需要的质控血清,一般按 3-6个月用量准备。自制的不定 值质控血清,在一批 质控血清将用完之前,需准备下一批质控

9、血清。质控血清要求性能稳定, 较长期内效价不变,其理化性 质应与病人样本相近,这样才能有效地起到监测作用。 5.2.2 临界值质控血清 质控制血清分定值和未定值两种。如只用一份质控血清定值,一般定在正常值与异常值交界点上,定性 测定时处于弱阳性水平,称为临界 值。乙肝 标志物临界值的制定,应按临床要求,为临床提供统一的判断弱阳性的标准。 临界值质控血清可以作为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品和 阴性对照品以外的第三个对照品,它可以灵敏地反映出试剂盒的检出水平,确保弱阳性反应的标本不漏检。 5.2.3 质控血清的制备 每个实验室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用临床中心提供的质控血清,或按以下方法自己制备本室使用的质

10、控血清(以乙肝质控血清为例)。1)收集新鲜的无溶血、无黄疸、无细菌污染的阳性血清。2) 56加热 10 小时来活。3) 离心或过滤除去沉淀。4) 用 10%的小牛血清或正常人血清(PBS 缓冲液)将收集的血清稀 释至所需的浓度。如能用正常的人血清稀释更好,因其成份更接近于检测标本。5) 抽滤除菌。按一次使用的量分装小安瓿,封口,20保存备用。不可反复冻融。被检物要求检出的水平常被认为是质控血清应选择的水平。如果该试验还有其它要求, 则应加所要求浓度的 质控物。6) 标定含量。20-30 次测定结果删除2SD 数据的均 值作为靶值,并与已知定 值血清对比测定。5.3 室内质量控制程序 临床检验的

11、检测结果,每次或每天之间不可能没有误差。决定允许的误差范围,以临 床上不造成误诊与漏 诊为准,通 过以下步骤 来确定质 控范围。1) 最佳条件下的测定误差。2) 已知值的血清在常规检验条件下的误差。3) 未知值的血清在常规检验条件下的误差。4) 临床应用的要求。对任何一个试验都应确定一个允许的误差范围,前题是满足临床要求。如允许误差定得过小,在 临床上不存在任何意义 ,但 为了符合该规定却要花费很大人力、物力和时间。相反,如果将允 许误差定得过大,将使监测系统察觉不到临床上要求检出的误差, 失去质控的意义。5.3.1 最佳条件下已知值质控血清变异(optimal conditions vari

12、ance,简称OCV)的测定 在本实验室最佳条件下(包括操作者、试剂、 仪器等)检测质控血清 20-30 次,测得结 果计算,求出该组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SD )表示该实验室的最佳工作质量。现举例说明 HBsAg ELISA 法检测时 OCV 的测定。使用的质控制血清为临界血清,HBsAg 浓度为 5ng/ml。在该实验室中选择 素质最好、操作 最熟练的技术员进行认真地专门测定, 选用最佳的试剂盒, 检测 之前,将恒箱、加 样器等认真校正、调校正、调试,使用新的加 样吸头等 ,即在最佳、最理想的条件下进行检测。除 质控血清外同时测 定阴性对照品和阳性对照品。并作双份测定,得出 2个吸光值(A

13、值),求 出 X。连续作 20 次,求出 20 个 X,即 X1X20。从这 20个数据中,求出 OCV 的 X 和 SD。 5.3.2 常规条件下已知值质控血清变异(routine conditions variance-known value,简称 RCVK)的测定。 做常规检验的技术人员,在常规检验的条件下,将 质控血清放在常规检测样本中,进 行 20 次检验,结果计算同 OCV 法。一般认为 RCV 的 SD 在 OCV 的 SD 两倍范围内可以接受。若太大 应该查找原因,使其向 OCV 的 SD 值靠近。在改进实验室条件后(例如较正加样器,纠正洗板操作,调正温育温度等),重新 进行R

14、CVK 的测定。如果 RCVK 的 S D 值更小,说明 OCV 不是最佳条件下测定的,应重新再测 OCV。常规条件下,RCVK 肯定要比 OCV 大。通过质控控制各项条件, 使 RCVK 的数据尽可能接近 OCV 值。RCVK 的数据反映该实验室日常工作的质量,用于作质控图,对室内检验的结果进行控制,每 日检验的结果,报告能否发出。5.3.3 常规条件下,未知值质控血清变异(routine conditions variancl-unknown value 简 称 RCVU)的测定 有时为了避免主观性,再作 RCVU 测定。测定步骤同 RCVK,但检测 的操作者不知质控血清的定 值,或在操作

15、者不知哪份是质控血汪清的条件下进行常规检验,以排除操作者的主观性。在 此不再举例说明。5.3.4 质控图 通过以上三步骤,可以开始作室内质控图,根据 RCVK 的和 SD 作质控框图。利用 质控图可以对每次 检验的结果进行监测,当没有更换另一批号试剂盒和另一批号质控血清时,该质 控 图可以连续作下去。 质控血清的 S/CO 值低于 -2SD 的范围,属告警, 应寻找原因并在质控图上记录查出的原因。ELISA 试验中,各种检验项目的误差允许范围均有待在实践中得出结论,以上只是举例说明质控方法,不是定论。 2SD 是一般公 认 的允许误差限度。每批测定放一份质控血清时,一次超 过 2SD 应作为告

16、警 ,二次超出 2SD 为失控 。当质控过程中,出现失控 时 ,出 现失控时,应查找原因,通常是试剂盒或质控血清失效造成。更换试剂盒或更 换质控血清,找出原因 纠 正后重新检验。如果 检验结 果仍达不到要求或找不到原因时,应重复进行 OCV 的检验。如果 OCV 检验的结果仍是好的,说明常规操作出 现问题。一般 认为:一 次超出 3SD;连续二次超出 2SD;3-5 次连续处于一侧的 2SD 之内;57 次连续偏向横轴的一侧,均为失控。第 、 种情况, 单独依靠记录往往是不易察 觉的,但在质控图上可以清晰地发现这种失控。 5.3.5 统计学计算方法-即刻性 质控 以上介绍的质控方法基本上与临床化学测定的质控方法相同,但 ELISA 有其特殊性,最合适的质控方法尚待研究建立。有些 实验 室不是每天进行 ELISA项目的检验,而 ELSIA 试剂盒效期短 ,用一批号 试剂 盒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