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要刻画人物吗?——李玉声短信引发的讨论 _0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2287058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剧要刻画人物吗?——李玉声短信引发的讨论 _0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京剧要刻画人物吗?——李玉声短信引发的讨论 _0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京剧要刻画人物吗?——李玉声短信引发的讨论 _0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京剧要刻画人物吗?——李玉声短信引发的讨论 _0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京剧要刻画人物吗?——李玉声短信引发的讨论 _0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剧要刻画人物吗?——李玉声短信引发的讨论 _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剧要刻画人物吗?——李玉声短信引发的讨论 _0(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8京剧要刻画人物吗?李玉声短信引发的讨论 毕业论文【作 者】李玉声/白马坡/裘迷/头牌扫边/香陵居士/大江东去/雪泥鸿爪/黄 3【正 文】最近“咚咚锵”网站的“论坛”异常热闹,李玉声先生在“论坛”连续发出短信,表达了自己积数 10 年京剧演出经验和对京剧的思考而得出的“论点” 。短信 1 经发表,立即在“论坛”掀起巨大的波澜,网友们针对李玉声先生的“论点”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争论得激烈、深入。在“咚咚锵”网站版主孙觉非先生的帮助下,我们摘发 1 些网友的帖子,希望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并希望大家就这个话题发表您的观

2、点。短信京剧与刻画人物无关李玉声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81、刻画人物论是传承与发扬京剧艺术的绊脚石。再刻画人物京剧就没了。大师在舞台上表现的是自己的艺术,不是刻画人物。您欣赏的是大师的表演,不是欣赏“赵云” 。您花钱买票看的是杨小楼,不会是花钱看“赵云” 。京剧只有杨小楼,没有“赵云” 。2、大师的艺术臻于化境,不是“杨贵妃”臻于化境。您没见过杨贵妃,演员也没见过。 贵妃醉酒只有梅兰芳的艺术,没有杨贵妃。您看戏的初衷是看梅兰芳,不会是去看杨贵妃。真正的价值是梅兰芳精湛的表演艺术,没有刻画人物的事,也没有杨贵妃。3、 “唱、念、做、打、

3、舞、手、眼、身、心、步” ,不是手段,它是演员永远攀登的 10 座山峰。演员乃至大师攀登 10 座山峰,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精湛的表演,征服数以千万的观众,这 1 切都与刻画人物无关。4、京剧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都在不经意中而又非常精确。表演艺术能从大自然的变幻中找到源流,达到表演与大自然的神韵相融的地步。5、演员表演在不经意中,是变有法为无法。不是技巧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8或程式,而是艺术最高境界,它同书法绘画 1 样,只有表现作者个人,不存在刻画旁人。至于剧情内容自然流露于演员表演的过程中。6、京剧只有演情绪,没有演

4、人物。演员根据作者写的词意所反映出情绪的度数反差,处理自己的唱念做打舞的劲头、节奏、起伏,表现自己的演技和艺术风格,展现自己的唱念做各方面的艺术魅力。使观众得到艺术美的享受。7、京剧是表演艺术,应以演员为中心。影视是导演艺术,当以导演为中心。京剧 1 切都要为演员表演服务,1 切的存在要服从演员的表演,乐队、舞美、服饰、道具都应为演员的表演服务。当前舞台上的灯光、布景、服饰、乐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影响演员表演的现象。凡是有碍于京剧艺术正常发展的都不应提倡或支持。8、剧本不是本,剧本被京剧用了,它就是京剧本,剧本是“毛” ,附在京剧“皮”上是京剧,附在评剧“皮”上就是评剧。剧中人服从于情节,情节服

5、从于内容,内容服从于剧本,剧本服从于演员表演艺术。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89、京剧若先把剧本写好再找演员套剧本,是排不出好戏的。作者应根据剧团演员的条件、阵容写剧本,才有可能排出好戏。剧本为演员服务,剧本要服从演员的表演。10、京剧艺术应以“我”为核心,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是自我意识的反映。演戏是表现自己,表演的是我的艺术、我的唱法念法、我的身段、我的路子;我演的赵云体现了我的艺术风格,我的派别,不是“赵云”的。让观众理解我的艺术,接受和认同我的表演。情节、内容、剧中人都附在演员表演艺术“唱、念、做、打、舞、手、眼、身、心、步”5 功

6、5 法之中。11、10 个演员能演出 10 个不同的“赵云” 。若演戏是演人物,那么 10 个演员演 1 个“赵云” ,应该是 10 个“赵云”1 样。因为“赵云”是 1 个人,不会是 1 个人有 10 个样儿。正因为演戏是演自己,所以才会 10 个演员演 1 个“赵云”能演出 10 个不同的“赵云” 。这些“赵云”不是赵云,是演员自己,是演员自我意识的反映,是演员的表演艺术,是演员对“唱、念、做、打、舞、手、眼、身、心、步”的运用。12、 “唱、念、做、打、舞、手、眼、身、心、步”称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8为 5 功 5 法,它是京

7、剧程式,京剧的基础,是京剧核心的核心,京剧的 1 切都为“它”服务。没有 5 功 5 法,就没有京剧的存在;削弱 5 功 5 法,就是削弱了京剧艺术。京剧的魅力就在这 5 功 5 法的运用上。京剧若失去了 5 功 5法的魅力,京剧也就消失了。13、演戏要知戏情、懂戏理,但不要研究剧中人是怎么想的,应该是你怎么想的,演员本人怎么想的。14、刻画人物的演戏方法不是艺术家之法,提倡演戏要演人物出不了大师,刻画人物不能形成流派。演戏刻画人物、演人物是在认认真真地演戏,执着地钻研着剧中人是怎么想的,往往忘记了应如何表现京剧艺术。15、盖派艺术很具特色、很美,他演武松用盖派身段,演史文恭用盖派身段,演黄天

8、霸仍是用盖派独具特色的身段,若论刻画人物,武松不能与史文恭用同样的手段表现,史文恭、武松与黄天霸也不应 1 样,都 1 样的身段特色还有什么人物?须知,关键在于舞台上的武松、史文恭、黄天霸都是反映盖派艺术的美的化身,它们不是人物,而是表现盖派艺术的主要元素。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816、演员的表演如果以 1 个剧中人为基础,以剧中人作为表演的根本、演戏的支撑点,恐怕这个基础、根本、支撑点太微弱了。1 个剧中人有多大的资本和能量能担当得起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京剧艺术的支撑点?恐怕它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演员表演的基础、根本、支撑点是我们中华大

9、地的文化,表演艺术的支撑点、基础是唐诗、宋词,是大自然的万千气象,是黄山、泰山,当你看到黄山云海、普陀千步沙,领悟它的神韵过程中,会使演员的 5 功 5 法受到新的启迪、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和新的发展。如果 1 个演员表演的支撑点仅仅是剧中人物,以剧中人为表演基础,那他的表演分量又能有多重?潜力又能有多深?就 1 个剧中人能成吗?1 个剧中人恐怕没有这么大的依靠力,它微不足道,发挥不了这个作用。京剧艺术的底蕴不是剧中人,是中华大地的文化,是大自然万千气象,是演员的融会贯通,把民族文化以及大自然景象融于 5 功 5 法中,利用京剧的所有元素表现自己的表演艺术。使观众得到艺术美的享受,演员本人也乐在

10、其中。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8对于李玉声先生艺术观点之阐发白马坡我人微识浅,凡所论断,均 1 时兴到之言,但求“速朽”可也。及见“头牌扫边”先生将其论述厘成 1 束,以便读者全面把握,可以效法。故不揣谫陋,将我前几次对李玉声先生之艺术观点的阐发、理解,汇编成串,既便于同好者交流,亦有益于反对者批评指正。 NextPage我赞同李先生的观点,但我以为李先生在此文中的话不能孤立解读,应该联系李先生在其他场合、文章中相关论述来看,这样才不致误解李先生的话。 2、我以为上述表述既与横刀先生的观点相重合,又有不同之处。重合点:我们都同意京剧艺术

11、是由“外”而“内”的;不同点:我认为“由外而内”仅仅是第 1、第 2 个阶段层次, “由外” ,即李先生所云“第 1 阶段,演老师阶段,即老师怎么教就怎么演;第 2 阶段,演技巧阶段” 。这个阶段是老师口传心授,学生按部就班。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个“由外而内”的阶段层次便是“利其器” ,好比临池习字,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8总是先临摹颜柳王赵诸经典法帖,惟恐不似耳。京剧艺术的第 2 个阶段层次是“而内” ,即李先生所云“第 3 阶段,演戏阶段” 。这 1 阶段的演员,基本功已有所成,其器已利,就应该由外转向内,琢磨戏

12、情戏理、人物内心。扶风先生所举关老爷的例子盖即言此。无独有偶,李玉声先生也恰恰举过类似的例子来说明演员注重戏情戏理、人物环境的重要性:“我曾看过某位武生演员演的连环套 、 恶虎村等戏,身上、嘴里都挺好,戏也不错。可后来再看这位演的关公戏,唱、念还是黄天霸的味道,这就不太合关公的身份、禀性了。有 1 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关公戏绝对不仅仅等于武生勾红脸。不是这么简单的!我看过有的演员演汉津口 ,关羽在场上亮住半天不动,不下场,1 味地放份儿 ,实际上忽略了这出戏的背景。这个时候的关公跟后来水淹 7 军 、 走麦城不同, 汉津口的关公奉命急切领兵去救刘备,那边儿刘备正被曹军追杀呢,情况多么紧急呀!这就

13、是演员不懂得戏理所致。 ”我这 1 引,诸君当恍然:原来李先生并非如此“偏激”也!根据李先生的说法,演员在经过这个“由外而内”的阶段层次之后,能否成为“艺术家” 、 “大师” ,关键得看能否攀登上下 1 个“由内而外”的层次松弛、自然体现美。然而,演员如何能从刻画人物、表现戏情而上升至更高的美学境界呢?短信1 文没有说,以我耳目所及,似乎李先生其他文章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8里亦未提到。事有凑巧,今年“101”期间的央视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李先生应邀作为武生、花脸组的两场评委。当时武生组比赛过程中,主持人点名李先生回答问题,李先生简

14、单谈了如何区分同样剧目、同等技术技巧水平的演员表现高低优劣的问题,最重要的 1 点就是看演员的内在文化素质、文学修养, “不是答几道素质题就可以的” ,而是看演员究竟读了多少古典文学著作、浸染研习过多少中国传统艺术,然后将这些所得内化为演员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底蕴,再从自然界的山水花虫的动静姿态获得启发、顿悟,如此“由内而外” ,完美地幻化为精妙绝伦的“唱、念、做、打、舞、手、眼、身、心、步” ,达到李先生所追求的艺术巅峰。总而言之,京剧艺术的表演程序层次当归纳为: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3、 短信所举的杨小楼、梅兰芳等大师的表演,可谓达到了“松弛、自然体现美” 。因此,他们的表演已不能再用低层次的、简单的“刻画人物”来衡量评判,而是根据各自不同的美学追求即对“美”的不同理解以“自然”的表现形态来演绎故事,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各自的艺术流派杨派、梅派“刻画人物”形不成流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8派,流派的最大特征便是艺术家独到精湛的美学追求和审美尺度。这些“美”如何传达出来呢?答曰:京剧艺术的“4 功 5 法” 。是故,或曰京剧是 1 门“文胜于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