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2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2286759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2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2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2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远成文化 课时掌控 动感课堂 畅优新课堂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课时 第 4 课时 班级 编写者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 P19 页例 5,练习四第 4、5、6 题。本节课的是用乘法求商的基础,也是今后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本节课的重点是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并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从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来看,客观来看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先确定平均分的分数再分,二是先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后再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第一种分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是学习平均分的第二分法。但从其分的结果来看两种情况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把一个物体或数量分成相等的几分。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形式:讲授式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

3、谈话,出示例 5 情景图。(1) 、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 、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学生自由回答。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远成文化 课时掌控 动感课堂 畅优新课堂能用算式来表示吗?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一、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 、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 、先让,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

4、分的名称。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1、 思考:看看例 4 和例 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给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取名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三、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 19 页的“做一做” 。(1) 、明确要求(2) 、小结。2、挑战园地:(1) 、练习四第 4、5 题。先让(2) 、练习四第 6 题: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汇报。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

5、式,最后让学生对照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远成文化 课时掌控 动感课堂 畅优新课堂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 能放几个?2045被除数 除数 商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