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专业“动物学”考试试题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2191033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3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专业“动物学”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03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专业“动物学”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3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专业“动物学”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3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专业“动物学”考试试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3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专业“动物学”考试试题 1试述两侧对称的体形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 两侧对称的体形出现,使得动物开始有了前后、背腹和左右之分。动物体内的各类器官和系统有了集中的必要,各司其职。这使得动物体内的各类器官和系统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两侧对称的体形使得动物具备了爬行的基本条件。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2简述无脊椎动物学主要门类中行使运动功能的结构的特点以及这些结构的变化与动物生存适应性的关系。 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为鞭毛、伪足和纤毛,适应于浮游生活;海绵动物靠鞭毛打动水流,适应固着生活;腔肠动物有了原始的肌肉细胞,适应固着生活,其幼虫以纤毛运动;

2、扁形动物的中胚层形成了肌肉使得动物体可以蠕动,体表有纤毛参与运动,可以进行爬行;线虫动物靠体壁上的纵肌作蛇行运动,动物体可以扭动;环节动物靠体壁肌肉、体表的刚毛或疣足运动;节肢动物以附肢为运动器官,动物能够爬行、跳跃和飞行;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为肉质的足,适应于底栖的爬行;棘皮动物的运动器官是腕和管足,同样适应于底栖生活。 3 试述异律分节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异律分节的出现使动物体明显地分成若干部分,使身体各部分有了进一步分工。如分为头、胸、腹3部分的(昆虫), 头部司感觉、摄食 , 胸部司运动,腹部司营养、生殖。这样身体构造更为复杂化,大大地加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 试比较腔肠动物、扁形动

3、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体壁结构的异同和它们各自的特点。应该从两胚层到三胚层;从没有体腔到假体腔再到体腔的出现来说明这些门类动物体壁的主要差异。 5 试述为什么昆虫能够成为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 应该从身体的异律分节、外骨骼、发达的运动器官、较为高等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复杂多样的口器结构、进化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复杂多样的生活史和发育过程等多个方面说明昆虫的特点。 6 列出脊索动物门的各亚门和纲,并指出各纲动物的主要生活环境 脊索动物门分属于3个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包括尾海鞘纲、海鞘纲和樽海鞘纲,主要为海水中生活,营自由生活或固着生 活。 头索动物亚门:

4、仅有头索纲。生活于浅海沙质的海水中,营底埋生活。 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生活于海洋或淡水中。鱼纲:生活于海洋或淡水中。 两栖纲:部分种类终生生活于水环境中,多数种类经水中变态后上陆地生活,营肺呼吸和五肢型附肢运动。 爬行纲:能栖息于陆地、海洋或内陆水域各种生活环境。 鸟类:能栖息地各类生态环境。 哺乳纲:能栖息地各类生态环境。 7试述文昌鱼在动物进化上的重要地位 文昌鱼是动物界发展史上的一个联系环节。从比较解剖学上可以看出,文昌鱼终生保留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这些是脊索动物所具有的进步特征,而且是以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说是一个典型脊索动物的缩影;另一方面,它又区别于脊椎动物,体制结构具有

5、一系列原始特征,表现为不具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的附肢、无心脏、表皮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终生保持原始分节排列的肌节,排泄系统还没有集中的肾脏,只有分节排列的肾管,而且排泄与生殖器官彼此无关。从胚胎发育上来看,文昌鱼一方面是以简单的形式近似于脊椎动物的发育;另一方面,其早期发育又与无脊椎动物的棘皮动物很相似。 所以从比较解剖学上、胚胎学上看,文昌鱼是介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也是动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联系环节。 8 出甲胄鱼、盾皮鱼、总鳍鱼、坚头类、西蒙龙、始祖鸟的分类地位和出现的地质年代 甲胄鱼: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出现于古生代的奥陶纪和志留纪地质年代。 盾皮鱼:属于鱼类,为最

6、古老的鱼类。出现于古生代的志留纪后期和泥盆纪之间,少数残留于 古生代的石炭纪初期。 总鳍鱼:属于鱼类,是鱼类与两栖类中间过渡类型,出现于古生代的泥盆纪地质年代。 坚头类:属于两栖类,出现于古生代的泥盆纪地质年代。 西蒙龙:属于爬行类,是两栖类与爬行类的中间过渡类型,出现于古生代的石炭纪地质年代。始祖鸟:属于鸟类,是爬行类与鸟类中间过渡类型,出现于中生代的晚侏罗纪地质年代。 9为什么说两栖类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 古两栖类为坚头类,与古总鳍鱼许多特征有相似的地方,因此,两栖类有化石证据表明是由鱼类进化而来的。现代两栖类既有水生脊椎动物的特征,又有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水生特征:(1)体

7、表光滑无鳞,富有粘液;(2)为无羊膜动物,生殖不能脱离水环境,在水中受精、水中发育;(3)水中生活有尾、有侧线,用鳃呼吸。这些者适合于水中生活。陆生特征:(1)产生了不完善的双循环;(2)产生了不完善的肺呼吸,具有内鼻孔;(3)产生了五趾型四肢;(4)感觉器官虽不完善,但有了中耳、鼓膜和眼睑;(5)口腔具有肌肉质的舌和唾液腺。这些特征都说明了两栖类开始向着陆生生活特点演化。 综上所述,两栖类是陆生脊椎动物最原始而又离不开水环境的过渡中间类型。 10.简述人类起源与发展的历程。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关系密切,具有共同的祖先,都是由古猿演化而来。早在距今3 000万年渐新世晚期地层发现的埃及古猿,具有

8、类人猿的特征。 古类人猿朝向人的方向发展,据现有材料可将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大致分为4个阶段: 1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 此阶段的早期代表有南非和印度的拉玛古猿,发现于距今1200万-1500万年前。它具有一些人类的特征,如颌骨与齿弓属于人的类型,齿冠比类人猿的低矮。 2早期猿人阶段 此阶段的代表有东非坦桑尼亚能人和肯尼亚“1470人”,生活于160万-300万年前。它们已能制造和使用原始的木制和石制工具。 3猿人阶段 包括一些直立猿人。直立猿人已是真正的人类了,出现于距今约30万-180 万年前。直立猿人是更进步、具文化的类群,已能使用骨器与石器工具和火。著名的代表有我国的北京猿人。 4智人阶段 代

9、表了现代人,可能是由直立猿人进化而来。可分为2种类型:即古代类型( 古人)和现代类型(新人) 。大约生活于10万-30 万年前。直立行走,但膝部略弯曲,牙较小,头盖骨较薄,介于直立猿人与现代智人之间。此时期的智人能制造比较精细的石 器,如刀片、矛头、刮刀、斧、钻孔器及一些特殊工具,属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它们不仅能利用天然火,并会人工取火。 劳动创造了人类:从猿到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古猿从树栖转到地面活动,逐渐改变了在树上用四肢运动的方式,学会了直立行走,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促使了手与足的分化,在与自然斗争中,自由的手可以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开始制造简单的砾石工具,到了直立猿人已能制造较进步的石器,并开始使用火。而古人已能制造较精细的工具,不仅会使用天然火,并学会了人工取火,最后到了新人阶段所制造的工具更为精细,如鱼叉、针和陶器等。在与自然斗争的劳动中,人类祖先不仅制造了新的工具,并也学会了新的劳动技巧,同时也促进了脑和感官的发达,从而促使人类从被动地依赖自然转为主动地征服自然。在狩猎与劳动过程中,古代的人们加强了互相交流与合作,逐渐产生了语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把人类和猿群鲜明地区别开,也正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