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2175345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的民风民俗作文4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春节的民风民俗作文4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春节的民风民俗作文4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春节的民风民俗作文4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节的民风民俗作文4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的民风民俗作文400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节的民风民俗作文 400 字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习俗,那么您们家那边的春节的民风民俗作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相关内容,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想了解到更多的相关范文内容,欢迎关注品才网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

2、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大年初五俗称“破五” ,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走到新华码头。这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人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车。还有的在冰道上从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欢歌笑语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在我们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会吃饺子、放鞭炮、拜年、贴春联今天,我和姐姐下楼去玩, “哇!家家户户门口都张贴着火红的春联!”我们来到了一家服装店门口,只见两边各贴着一张春联,我情不自禁读起来:“

3、财运享通步步高,生意火红腾腾起。 ”我刚想称赞这幅对联写得好,姐姐却在旁边笑了起来。我不解,问姐姐:“姐姐,你笑什么啊?”姐姐捂着肚子笑着说:“应该这样读:生意火红腾腾起,财运享通步步高。 呵呵。 ”我很好奇,就问:“为什么?你这样读反了。 ”姐姐说:“不,对联应该从右往左读,是你读反了。俗话说: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 就是说,上联贴在右手边,下联贴在左手边。 ”我点了点头,看来上初中的姐姐知识就是比我丰富啊。可是,我突然看到这家门上的“福”字贴反了,我怕再给姐姐笑话,就仔细看了看周围的店上的福字,都贴反了,我问姐姐为什么他们都把福字贴反了,姐姐点点头,说:“是因为一个故事:据说, 福

4、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 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 ”事后,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且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就会给大家带来好运。 ”我点了点头,说:“这些故事真有意思,看来今天我收获的春节习俗方面的知识还真

5、不少呢!”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贴春联的习俗。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章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放鞭炮,扫尘,年画,拜年等。在春节里贴春联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能赶走邪灵,把我们带向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