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政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2175127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时政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时政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时政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时政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时政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时政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时政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时政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时代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特征之一。现在使用的思想品德课本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力求体现时代性,但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课文中的一些内容与图片总是跟不上已经变化发展了的形势。而时事政治教育具有最突出的时代性特点,正好可以弥补课本的缺陷。把时事政治教育与课本内容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是初中思品政治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标的重要途径。 时政教育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激情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是促进学生获取知识、探求真理的动力。时政教育的内容丰富新颖,有的就是几

2、天前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十分适应中学生求新、求变、求活的心理特点。信息的新颖性自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优质。例如,我把几天前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的“世界气候大会 ”的时政新 闻引入初三思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一单元的教学,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信心,也有助于学生落实保护环境的行为要求。 二是明理作用。现在的初中生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又是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往往交织在一起。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初中生要迅速做出辨别判断,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就需要明理。许多时政材料真善美与假恶

3、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入思品课堂教学对于使学生在心中确立正确的标准,提高辨别能力,增强自控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例如,在教授初三思品“ 看社会,辩是非”一课时,我把新疆乌鲁木齐“7 5” 严重打砸抢烧暴力犯罪的视频材料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歹徒穷凶极恶、灭绝人性的暴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愤慨;广大公安、武警和人民群众奋不顾身保护人民群众的善义之举,强烈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在耳闻目睹正义战胜邪恶的情景中,明辨了是非善恶,增强了追求真善美的信心与勇气。 三是导行作用。初中思品课程是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塑造人的灵魂的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高教育目 标是否达成落实,关键看学生是否把明确的做人道理,内化成

4、为自身的认知,并用以自觉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活动。许多时事政治材料,都蕴含着如何做人的道理,渗透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方面的知识 ,把这些时事政治材料引入思品课堂教学,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我在教授初四“做社会主 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课时,把祖国六十周年 华诞之 际,国家十一个部 门联合组织评选出的全国“ 双百” 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引入思品 课堂教学。他们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服 务人民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了学生,像英雄模范那样生活,做英雄模范那样的人,成为学生的共识与自觉行

5、动。 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在自身体验与道德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时事政治教育以其材料的时代性,内容的新颖性,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呈显出独一无二的优势,初中思品教师充分利用好这一块教学资源,并与课本内容的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必将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把时政教育引入思想品德课课堂摘要:思想品德教育,时政教育,重要性及必要性,教育误区,新闻播报,小资料库, 时政评论,热点大家谈 。思想品德课标要求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目光”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要求新一代具有远大理想与敏锐的政治目光。要求青少年一代从小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所以在教学

6、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大胆引用材料,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将最新时政引入课堂教学,并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去正确认识、分析社会现象,分析当前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对政治的敏感性与创新思维能力。一、时政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时政教育是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学思想品德课与其他课程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思想品德课不是一门以单纯传授知识为目的的课程,它更重要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本课程的总目标,即“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7、,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时政教育是思想品德课不容置疑的任务之一。时政大事在中考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评价手段的中考,则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呈现出以时政热点为载体,以课程内容为依托,以全面考查学生能力为手段,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的的特点。回顾以往的中考,时政热点在中

8、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地位日益突出。不但有专门的时政内容的考题(2007 年中考以 4 道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更重要的是,时政热点成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主要载体,大部分的试题均以时政热点作为切入点。在 07 年扬州市中考试题中,有9 道选择题采用了一年来的时政大事,另外 4 道非选择题中有 2 道采用了重大时事作为背景材料,其中也包括扬州的重大时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考形式的变革,时政热点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忽视。因此,学生取胜中考,就必须关注时政,而思想品德课,就必须承担起时政教育的责任。二、时政教育存在的误区中考实行开卷以来,教师们越来越认识到时政教育的重要性,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

9、力进行时政教育,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样的重视和实践使时政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时政教育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一些误区。1、死记硬背。有些教师还没有从以往的闭卷考试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认为,时政大事的掌握,只能依靠背诵。学生背下来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于是,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时事资料,学生也全心全意地死记硬背。这种做法,可能解决了那 4 道单纯考时事的选择题,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2、临时突击。中考的时事,从考试范围来看,就是从上年的 10月到本年的 4 月,所以,很多学校的时政教育是从本年的 5 月开始的。在这个时候,所有的要考试的时

10、政大事都已经发生了,所有的时政资料也收集得差不多了,于是,在中考前的一两个月里,各种时政热点专题遍地开花,各种时政资料呈出不穷,学生们手中拿着大量的资料却不知如何使用。同时,在综合复习阶段,各学科都有大量的学习任务等待学生去完成,学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消化时政大事。这样做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又没有理想的效果,真是事倍功半。3、教师大包大揽。作为教师,常常担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不够好,不够准确,不够全面,总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整理出一份大而全的资料,让学生一看就能用,一看就能得到高分。于是,教师们花了大量的心血去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可学生呢,在这种保姆式的教育下养成了“等

11、、靠、要”的坏习惯。遇到任何问题,都不认真思考,依靠老师,等着老师给答案。而一旦遇到新材料,就茫然不知所措了。正是在时政教育上所存在的这些误区,使初中的时政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一方面是教师工作量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对时政学习的轻视,能力无法提升。由此看来,传统的时政教育方式必须作出重大的变革,即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引进时政内容,让时政教育真正走进课堂,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途径。三、时政教育的对策探索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时政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出了以下几种有效的探索。1、每节课教学引入时政。 当提到政治课,人们就容易联想到“讲大道理、死记硬背

12、、枯燥无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治教学与学生实际、社会现象相脱节,无法达到直观教学的效果,结果学生听起来必然索然无味。时政教育与基础理论教学相结合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甚至重组教材,突出重点,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点。在此基础上,侧重以案说课的教学方式,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地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贴近学生实际、社会生活有针对性地引入时政,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进行教学,既活跃课堂的氛围又有利于增强老师讲解的说服力,同时让学生常有“怎么我没有想到?”“原来其中竟有如此奥妙!”的感慨。从

13、而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政治课对生活的指导性意义,渐渐在日常生活中也去寻找这种平凡中寓神奇的感觉,由此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这比传授知识本身具有更大的意义。不过为了使引入的时政事例具有针对性,教师在选材方面不仅要注意博采,还要注意精挑细选。一般来说时政材料最好是学生熟知的、大众应知的。因此我们常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关注、时评新语、扬州日报、扬州晚报等学生熟悉的材料中选择。例如我在讲解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时就联系到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生的学杂费、08 年起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农村学生使用免费教材以及扬州市委书记季建业做客中央电视台谈扬州的经济适

14、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等内容,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时事印象去观察、分析,然后由老师点评,这样教学不仅学生感兴趣,教师教得也轻松,直观形象的时政讲评比任何的说教都更具有说服力。2、每周一次“新闻播报”。长期的教育模式,使我们的学生形成了“学习就是学习课本知识,学习就是为了考上好学校”的错误认识,很少关注身边的事情,更不用说是国家大事了。再加上学习任务繁重,学生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时政。我在每周一次的早读课上专门拿出 15 分钟的时间作为“新闻播报”时间。要求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收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重大的一周新闻,在新闻播报时间向全班同学播报。还通过同学投票,评出最有价值的一周十大新

15、闻,展示在黑板报上。学生们原本以为时政大事离自己很遥远,也没有什么兴趣,但为了让自己收集的新闻能成为最有价值的新闻,能在黑板报上张贴,他们尽力去收集。逐渐地,学生开始对时事有了兴趣,经常有学生在课间讨论时事。通过这一活动,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关注时事的兴趣,有助于他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的态度,增强了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3、建立“小资料库”。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新闻的选取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例如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学生们收集最多的是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有关青少年的事例等,范围比较窄。而且一周最有价值新闻评选过后,有相当部分

16、学生就将自己收集的时事资料抛弃了。针对这一现象,我特意挑选了五个认真负责的同学,组织他们在收集时事的同时,注意整理时事。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收集的时事进行分类整理。例如,有的同学是按照区域划分,分为“国内、国际、扬州”三类;有的同学是按照内容划分,分为“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和科技、体育与卫生”五类。一个月后,我们开展了一个展览活动,当五本制作精良,装帧精美,内容丰富,分类明晰的“小资料库”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时,同学们受到了极大的启发。此后,每个同学都拥有了一本“小资料库”,并且内容逐渐全面而丰富起来。学生们还常常相互交流,及时补充。通过“小资料库”的设置,引导了学生对时事的敏锐触觉,培养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更能发现资料的内涵和价值。一年来,学生们收集的资料不乏重点和难点。“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中国大飞机项目立项”、“党的十七大”、“循环经济”、“新劳动合同法”、“中国铁路跨入高速时代”、“朝韩首脑会晤”、“入联公投”、“2008 奥运会”等都在学生的资料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