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132373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环境工程专业培养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环境规划管理的知识与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教育部门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主干课程有:流体力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排水管网、水泵及水泵站、水污染控制工程、给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本专业重点建设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具体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如下:一

2、.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建设规划1.师资队伍建设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林英姿 女 1968.5 副教授 市政工程 教学,指导实习,设计王占华 女 1978.9 助 教 环境科学 教学,指导实习,设计蒋宝军 男 1979.6 助 教 环境工程 教学,指导实习,设计2.课程结构、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2-1. 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改革本课程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固体废物污染途径、危害;固体废物的管理内容及国内外现状。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和运输,掌握固体废物的收集原则、方法及标记;固体废物运输方式及包装容器的选择;城市所垃圾的收集

3、、运输系统及收集路线的设计。第三章固体废物的处理,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原则、基本途径;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和处理方法。第四章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掌握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原则、途径及国内外现状;城市垃圾、工矿业、农业其它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方式。第五章固体废物的处置,主要掌握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要求、方法分类及最终处置方法。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重点有 3 个:1)认识废弃物对象;2)掌握基本的处理处置单元技术原理与方法;3)将对单元技术掌握上升至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体系思想的认识。2其难点在于:1)固体废物种类繁多,如何使学生能够了解其表征的意义与具体方法;2)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单元涉及广

4、泛的基础学科知识和工艺技术,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对其有必要的掌握;3)怎样才能在掌握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形成对该领域技术方法的总体认识,具备适应未来技术进步的能力。课程为此设计的解决手段是:1)适当地进行知识循环,即在总体讲授固体废物性质表征方法的基础上,在技术单元教学中予以重复,达到“知” 且了解“用”的目的;2)将技术单元按基础学科予以归类,将分列的单元,合并为物理、生物、热化学等有限的大单元中,便于学生集中深入地结合基础原理进行学习,了解原理与技术的关系;3)除了单元技术教学外,同时进行综合实例教学,帮助学生将各单元的知识予以融合与扩展,形成对知识的活用与自我扩展能力。2-2.

5、 教材建设1.教材芈振明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2 参考书1) 庄伟强主编,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何品晶 ,邵立明. 固体废物管理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李国建 , 赵爱华, 张益. 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科学出版社. 2003. 4)何品晶 , 顾国维, 李笃中. 城市污泥处理与利用. 科学出版社. 2003. 5)参考书 . 李国建.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6)章非娟,徐竟成. 环境工程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相关资料1)Pichtel J

6、. Waste management practices: municipal, hazardous, and industrial. Taylor & Francis, 2005.2)Lens P N L. Resource recovery and reuse in organic solid waste management. IWA Pub., 2004. 3)Ludwig C.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technologies for sustainable solutions. Springer, 2003.4

7、)Cheremisinoff N P.Handbook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 and waste minimization technologies. Butterworth-Heinemann, 2003.5)Kreith F.Handbook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 McGraw-Hill, 2002. 6)Almorza Gomar D.Waste manage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WIT Press, 2002. 7)George Tchobanoglous. Integrated Solid W

8、aste Management: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anagement Issues.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版), 2000.8)Moore E B.An introduction to the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 of hazardous waste. Battelle Press, 2000. 9)Grover V I.Solid waste management. A.A. Balkema, 2000. 310)Waste Management(期刊)11).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

9、logy(期刊)3.实践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课程负责人与长春市三道卫生填埋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将其作为本课程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对目前长春市卫生填埋技术和设施有了直观性的认识。4.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与教学研究4-1.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手段,课堂教学讲解重点、难点,专题讲座或邀请知名专家专题报告等方法讲授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4-2. 手段改革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现场影像资料、网络学习平台,构成了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综合性习题:本课程已涉及了一定数量的综合性习题,使学生通过对这些习题的解答,提高对知识的综合性理解水平,同时逐步培养其解决综合问题的思考和资料引

10、述能力。设计能力培养:本课程是工程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计算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本课程将设专门章节教授堆肥、焚烧、发酵、填埋等几种基本的固体废物处理主流技术的设计计算方法。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建设发展规划1. 师资队伍的建设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求职、就业和工作,为此,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首要的建设任务之一。在队伍建设上,以具有课程负责人为核心,以具有环境工程微生物相关领域高级职称的教师为主体,以具有博士学位的部分青年讲师和助教为后备力量,组建一支中青年的优秀教学团队。做好人才引进工作,要着力培养能够担任课程教学

11、的后续师资队伍,建立一支造就教学名师的教学梯队,实现优质课程教学的接力。2. 课程结构、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2-1. 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改革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规划和精心设计各章节的教学内容。探索将课程实践内容与教学内容、教学体系融合成一个整体的最佳途径和实现方式,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和水质工程学课程有机结合,实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实践的完美统一。形成一套完善的、标准化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和实习指导书。2-2. 教材建设4结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课程特点,编写选用相结合,形成一套高质量的教材,广泛征求学生和教师的意见,结合课

12、程的建设,对教材的内容和体系结构不断充实完善,使其成为一本具有特色的优秀教材。2-3. 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建设,在现有的幻灯片和电子教案的基础上,重新进行系统设计,编制生动实用的、结合环境工程实践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电子教案,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总结提炼、推广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探索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最佳方式,形成经验性的成果。2-4. 教学研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带动课程建设,结合我院现有研究项目人工湿地废水生物处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折流板厌氧污水处理等科学研究项目,进一步充实完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完善相应的教材建设,注意将科

13、研成果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技术纳入课程教学和学科建设中。3.课程建设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框架3-1. 前期课程建设状况概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市政工程、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科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历来就十分重视对本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初始的教学改革始于1999 年,针对市政工程把本课程由原来的考查课还为专业必修课,并设置了实验教学环节,主要是以教材建设和教学体系规划为主要内容,充分考虑了学科的培养目标和国家建设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经过几年的实践,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授课体制,在传授知识和技术的同时,注重基础与专业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取得

14、了优秀的教学成果。3-2. 课程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挑战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将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在以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加大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和实践力度,利用现代化手段制作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电子课件,使授课方式更加灵活,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我们将在不断总结自己教学经验的同时,通过交流吸取他人的长处,积极促进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发展,迎接新形式的挑战。3-3. 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注重实验课与理论课的衔接和印证,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

15、技能的培训,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对环境工程微生物理论课内容的理解,掌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并能将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工程实践。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新知识、新方法,建设有特色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材. 使实验教学更紧密配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培养目标,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研究性实5验,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教师的科研活动更进一步地与教学活动融合,扩展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选题来源,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3-4. 课程建设

16、的主要任务和具体目标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建设思想是,从整体、全局的角度出发,建设高水平的教学队伍,参编出版高质量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三-五年的建设周期,使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建设在师资交流、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材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方面达到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教学质量优异,效果明显,并起到精品示范作用。3-5. 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科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时修订,满足教学需要;完善教学课件,并逐渐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和学习课程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强化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室的不断建设,为学生自主创新科研活动提供更好的平台条件。通过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