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球化学复习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132372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地球化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境地球化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境地球化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环境地球化学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环境地球化学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地球化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地球化学复习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 Cd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 Hg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2、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3、水体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4、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NO 2 + h NO + O (2)HNO 2 + h H + NO2 或 HNO2 + h HO + NO (3)HNO 3 + h HO + NO 2 (4)H 2CO + h CO + H 2 或 H 2CO + h H + HCO (5)CH 3X + h CH 3 + X 5、大气中的 NO2

2、可以转化成 HNO3 、 N2O5 和 NO3 。6、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8、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热层和逃逸层。9、伦敦烟雾事件是由_和_引起的。10、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其作用是抵挡紫外辐射保护地球生物。10、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黏土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水合金属氧化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和腐殖质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11、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分配作用、化学光解、耗氧有机物分解和溶解、挥发、光解和生物富集和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12

3、、水体的自净作用可分为物理自净、化学自净和生物自净。13、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有机械迁移和转化、化学和物理化学迁移和转化及生物迁移和转化。14、在农作物生长所需元素中, 元素可以促进作物早期发育和根系的形成,加速作物成熟; 元素以离子形态存在于细胞和组织中,对糖分的转移和淀粉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元素对作物生长调剂吲哚基乙酸的合成起控制作用(磷、钾、锌)1、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成因及危害,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2、写出光化学烟雾的链反应机制。3、试比较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区别。4、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5、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水体中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6、试述水体中

4、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途径。7、试述水体中汞甲基化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写出有关反应式。8、什么是土壤污染?如何判别?农药等污染物进入土壤后是怎样自净的?9、进入土壤的农药是怎样迁移转化的?10、举例说明影响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因素。第 1 章 绪论1、环境地球化学概念2、环境地球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3、环境地球化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环境地球化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5、环境地球化学的前沿问题第 2 章 地球环境 1、地球环境由大气系统、水系统、土壤和生物系统、表层岩石圈系统2、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温室气体”与全球增暖 “臭氧洞” 森林锐减和特种灭绝 土地荒漠化 淡水资源短缺3、我国几

5、个主要环境问题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沙漠化速度加快 土地盐碱化蔓延 土地次生潜育化加剧植被破坏严重 森林面积锐减 草场严重退化 城市绿化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严重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固体污染 城市噪音农业污染突出 化肥污染 农药污染4、环境要素: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因素。环境容量:指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在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环境效应:指在环境要素作用下环境受到影响的现象及其后果。 5、元素的环境背景值指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要素(大气、水体、土壤、岩石、生物)的平均化学成分。研究意义 为评价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为研

6、究环境中元素(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理提供初始态的含量水平和形态结构 为污染趋势预测、预报提供基础资料 为工厂、电站的建立,为工农业合理布局及国土整治提供资料和科学依据 根据区域环境中某些元素的丰缺,为搞清地方病的发生、病因和有效防治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通过背景值调查发现重金属异常区,为开发矿业提供资料6、大气圈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暖层)和外层(散逸层)大气是由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质粒子及大气污染物四部分组成的7、地球大气平衡对生命的影响(1) 大气中的水汽、尘埃和空气分子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散射,把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几乎削弱了一半,使地球白天温度不会太高;(2) 臭氧层大量吸

7、收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3) 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温被” 。 8、水的类型有海水、陆地水、大气水水圈的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作用下,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循环过程就构成水循环。9、水圈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1) 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为生命过程中营养物和废弃物的传输提供了最基本的媒介。(2) 水允许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波长较长的紫外线部分可以透过,而对生物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则被阻挡在外。(3) 水的热容量大,白天可吸收到达地表的太阳光的热量,夜晚又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使地表温度长期保持相对恒定。(4) 水在 4时的密度最大,这一特性在控制水体温度分布

8、和垂直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10、土壤由无机组成(矿物质) 、有机质、机械组成和土壤溶液组成土壤圈与人类的关系:(1) 土壤具有提供和调节水、气、热和营养元素的能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 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各种物质。11、环境因素与生物的相互影响 (1) 任何生物有机体都不能脱离环境而生存,环境控制和塑造着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2) 生物有机体特别是其群体对环境也产生有明显的改造作用。 (3) 不同的生物种对生态因素和环境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12、生物圈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组成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

9、互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自然界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运动为一种循环式的流动,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3、大气氮进入生物体的主要途径有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细菌、藻类等) 、工业固氮(合成氨)、岩浆固氮(火山活动) 和大气固氮( 闪电、宇宙线作用)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 自然因素如火山、地震、海啸、林火、台风、泥石流和水旱灾害等常常在短期内使生态系统破坏或毁灭。 人为因素包括人类有意识“改造自然”的行动和无意识造成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第 3 章地球化学环境与人类健康 1、人体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1) 人体与环境最本质的联系是能量的传递和物质的交换(2) 当某些元素在环境中含

10、量过高或偏低时,人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人体发生疾病或死亡。2、现代人类疾病的类型有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匮乏性疾病(又叫贫穷病) 、现代病3、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人类具有调节自己的生理功能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1) 如果环境的异常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人体是可以适应的;(2) 如果环境的异常变化超出人类正常生理调节的限度,则可能引起人体某些功能和结构发生异常,甚至造成病理性的变化。4、生命组成元素中 H、C、N、O 、P、S 、K 、Na、Ca、Mg、Cl、Si 占组成人体的 99.95% 5、生命元素包括生命组成元素、毒性元素、无毒性稳定性元素和两性元素6、

11、微量元素的重要生理功能 (1) 微量元素是人体多种酶的组分或激活剂(2) 在激素和维生素中起着独特的生理作用(3) 协助输送宏量元素(4) 微量元素与钾、钠、钙、镁等离子协同,调节渗透压、离子平衡和体液酸碱度的作用,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7、生命元素的协同作用指在生物体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共存时所产生的一种附加增强作用或效应。 生命元素的拮抗作用指在生物体中,一种元素对另外一种元素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的干扰的现象(这种干扰多数是抑制或者抵消,但也有可能是加剧) 。作用机理:(1)直接化学反应产生拮抗作用(2)干扰元素作用于金属酶的辅基或金属蛋白的蛋白质活性基团,从而实现对酶或蛋白质中有益元素的

12、间接拮抗(3)由于某一元素的作用,使金属酶反应体系中的一环受阻,产生对另一元素的间接拮抗(4)相似原子结构的元素在有机配合物中互相取代配合作用是指采用金属配合物(或螯合物) 的配位体原理排除进入机体的各种有毒元素的去毒作用。8、缺硒可致肝坏死;硒营养不足,可降低机体抵抗力,影响视力,严重者诱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地方性缺硒,可导致“克山病”和“大骨节病” 。9、生物地球化学区是指地表元素缺乏或过剩而引起生物与环境的化学平衡遭到破坏的地区,它是在地质、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和人文等问题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10、我国地方病生物地球化学区的成因类型有蒸发浓缩型、矿床或矿化地层型、矿泉型、生物积累

13、型、湿润山岳型、沼泽泥炭型和沙土型11、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亚洲的、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高加索山、南美的安第斯山,澳大利亚的新西兰岛、新几内亚岛,非洲马达加斯加岛。我国该病广泛分布于山区和内陆。 地质分布:主要分布于地层中有机质层不发育或缺失,饮水和土壤中碘不足的地区。碘的环境地球化学碘在自然界的特征(1) 碘在自然界一般呈碘化物、碘酸盐或有机碘化物的形式存在。碘在地表环境中具有很强的迁移能力,易淋溶淋失。(2) 土壤中的碘沿土壤剖面随风化程度的增强从基岩到土壤表层碘含量逐渐升高,在含有机质层碘含量最高。降水对土壤碘起淋溶作用。12、地方性氟病地质地理分布特点(1)地带性氟中毒的

14、分布与自然地理纬度有关,其主要分布于干旱及半干旱带,年降水量为200400mm 左右,或更少。地球化学环境(1)环境中氟化物的水溶性较低,不易发生迁移(2)生物圈氟含量不高,煤矿区氟含量高(3)天然水中氟的主要来源是含氟矿物及矿床13、克山病地质地理分布特点(1)具有温暖和中度湿润的气候特点,土壤富含腐殖质,偏酸性,均为农耕区。我国的重病区多位于海拔 2002000 米之间,大体上沿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六盘山到云贵高原的山地分布。 (2)与大规模厚层沉积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岩系有关,多处于地质剥蚀区如山地和丘陵地带,地球化学环境属于可溶性元素淋失环境。地球化学环境(1)属于可溶性元素淋失环

15、境。饮用水属偏酸性水,使许多金属阳离子发生溶解迁移;属于碳酸钙型水,水中钙、镁含量较低。(2)土壤富含腐殖质,对微量元素具有地球化学屏障作用。14、大骨节病地质地理分布特点(1)大骨节病在国外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和朝鲜北部,在中国分布范围大,从东北到西南的广大地区均有报道,主要发生于黑、吉、辽、陕、晋等省,多分布于山区和半山区。(2)水流不畅、土壤较湿润、植被较发育、腐殖质丰富。 地球化学环境:发病区的饮水中腐殖酸含量和 KMnO4 耗量高,硒含量也较低。大骨节病地球化学环境分区 表生天然腐殖环境病区 沼泽相沉积环境病区 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 沙漠沼泽草炭沉积环境病区第四章 土壤地球化学环境污

16、染1、土壤的化学成分(1)土壤矿物质的化学成分(2)土壤中的营养元素(31)土壤中的微量元素2、土壤的生物学性质(1)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硝化、固氮、分泌抗菌素及帮助植物根须吸收养分等作用。(2)土壤动物:动物遗体增加土壤有机质;动物机械地粉碎植物残体,及通过硝化作用引起土壤中有机质的变化。(3)绿色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重要来源,对土壤肥力的发展影响也最大。3、母岩的风化作用(1)物理风化 矿物和岩石的热胀冷缩 地表岩石空隙中水的冻结和融化 地表岩石空隙中盐的结晶和潮解 (2)化学风化 氧化作用:低价铁氧化成高价铁 水溶液的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3)生物风化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