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130842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挑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挑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挑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挑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挑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挑战及对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挑战及对策摘要:目前,国际、国内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对于湖北省来说,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同在。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着区位交通、自然资源、产业基础、人才科教以及政策扶持五个方面机遇的同时,也需要妥善面对与化解如:其他产业承接地的竞争、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先进技术转移缓慢以及金融危机背景下,承接产业转移态势减弱等一些列的挑战。在此形势下,湖北省必须抓住机遇,化解挑战,从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注重资源环境保护以及先进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地对策,来确保在中部崛起战略中脱颖而出。关键词:湖北省;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对策Hubei Provinces opportu

2、nities,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in the course of undertakeing the Industrial Transference Abstract:Industrial transfer has a considerabl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regional industr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deepening,as

3、well as financial crisiss bad influence is spreading, hubei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be faced with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challenges in the course of undertakeing the Industrial ransference. In order to make Hubeis economic situation more better and faster ,hubei must make use of

4、its advantages , handle the challenges ,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take som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measures.Keywords: hubei;Industrial transference;promote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strategies2引 言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要素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引起产业在某一地区或国家内部、以企业为主导的转移活动,是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使产业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经济调节过程和经济互动现

5、象,是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20 世纪 80-90 年代,“亚洲四小龙”以及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低端产业向中国沿海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劳动力低廉、土地资源丰富以及优惠的税收政策等综合性成本优势,主动进行了承接,改造了传统产业,建立了新兴产业,推动了本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目前,国际产业继续向中国转移的同时,我国东部沿海产业从 2005 年也开始向外转移。一方面,在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能源、劳动力、环保成本不断提高的压力以及沿海地区产业“腾笼换鸟”,提升产业层次,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拉力的驱动下,东部地区的加工工业和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

6、制鞋、塑料等轻工产品及机械制造、铁合金、化工等传统产业,开始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外部需求减弱,订单利润下降。沿海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处境艰难,开始向“内向型”转变,为了更加靠近内陆市场,开始将生产经营地向内陆地区迁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输出高端产业优势,到中国中西部兴建研发型、总部型产业园区,中西部地区乘势主动而有科学高效的地承接,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产业转移作为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大趋势,其迫切性已经得到政府和企业普遍认同。1、湖北省承接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面对世界产业向东部转移、东部沿海产业向中部梯度转移的浪潮,湖北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北省承接产业

7、转移整体情况是稳步有进,势头良好。湖北省承接项目来源的重点地区主要为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区,同时兼顾国内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重点吸引的是长三角纺织、服装、汽车配套等产业的转移,珠三角的电子、制衣、制鞋、玩具、家具等产业的转移。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来源地应主要为亚洲,重点为香港、台湾等地区,同时吸引欧美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大企业、大资本。湖北省产业承接的重点接入区是那些产业基础较好、产业承接优势突出的地区。根据产业承接地需要湖北省对全省进行分层分片规划,逐步扩大承接区的范围。其中:武汉市和襄樊、宜昌两个副中心城市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层级;沿四大产业带的城市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二层级,即武汉-鄂州-

8、黄石冶金建材产业带,武汉-十堰汽车产业带和武汉、襄樊、十堰、荆州四大汽车零部件集群,武汉-潜江-荆门石油化工和盐化工深加工产业带,襄樊-荆州-仙桃-孝感-武汉-鄂州-黄石纺织服装和家用电器产业带;各县(市)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三层级。2008年,湖北省开发区规模进一步壮大:湖北省124个开发区实际开发面积达8.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9625公顷,增长13.3%。124个开发区内已聚集各类企业38553家,比上年增加4867家。其中,工业企业131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90家,比上年增加24.3%,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8.7%;高新技术企业3152家,占开发区工业企业的23.9。安排就业

9、人员达191万人,比上年增加1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107.8万人,比上年增加14.3%,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42.2%;湖北省招商引资卓有成效:2008年1-12月,全省纳入外资统计的7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武汉市3十三个城区开发区历年来没有单独统计)新批外商投资项目共计121个;合同外资金额20.5亿美元,同比增长53.91%;实际利用外资14.92亿美元,同比增长21.54%。08年湖北省共成功举办“第三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 、 “鄂港粤经贸合作洽谈会” 、 “湖北.武汉台湾周”、 “鄂沪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共引进省外资金950亿元。襄樊、

10、宜昌、荆州“深圳工业园”开工建设,荆门“李宁工业园”奠基,累计有8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湖北。二、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所面临的机遇突出的比较优势以及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因此,湖北省有条件把自己打造成最佳承接地。(一)区位交通条件优越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核心地带,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品聚散中心,商品可辐射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四川周边五省近 4 亿人口。湖北省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美誉。发达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与长江水运构成了湖北省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京广铁路、京九铁路、焦柳线纵向以及襄渝、汉丹、宜万、汉宜、武九线横向穿过湖北省。随着京广客运专线、沿江高速铁路

11、等 6 条铁路新线及一批复线的建成,预计 2012 年湖北省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将达到 3400 公里;07 年底湖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中部六省中居于第二位,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居于第三位。到 2010 年,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3500 公里,实现与周边六省市高速互通,省内所有市州全部通达高速公路;目前,湖北省基本形成以长江为主干,汉江、清江等为骨干的干支直达、通江达海的内河航运体系。到 2010 年,预计港口吞吐能力达到 2 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 170 万标准箱。此外,湖北省在积极发展航空运输,将天河机场建成全国大型枢纽机场,开通武汉直达东南亚、大洋洲及欧美的国际航线。这样的区位交通条

12、件使得湖北省成为我国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重要枢纽,也使之具有较强的市场辐射力。在当前我国日益重视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的背景下,湖北省可以凭借“圆心优势”或“半径优势” ,以及优越的交通运输条件,着力承接内销型产业转移,积极引进和承接“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产业以及金融、商贸物流、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二)自然资源丰富湖北省生态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拥有长江三峡、原始森林神农架、武当山等众多享誉世界的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目前,湖北省旅游业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旅游投资格局,成为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领域之一。湖北省资源相对较丰富:已发现的矿产有 13

13、1 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 88 种,其中磷、红金石、硅灰石、石榴石、泥灰岩居全国首位;铁、铜、石膏、岩盐、重晶石、萤石、石墨、金、汞、锰、钒、镍等储量亦很丰富。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冶金、建材、化工等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湖北省水力资源居全国第 4 位,可开发水能达 3308.1 万千瓦。地表水体积占第 10 位,淡水湖泊众多,有“千湖省”之称,洪湖、梁子湖面积均在 200 平方公里以上。浅层地下水储藏量丰富,估计为 2650 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约每年为 355.7 亿立方米。全省过境容水量约有 6338 亿立方米,因而有丰富径流量可供4调蓄利用;湖北的农产品资源也很丰富,许多农

14、产品产量在全国排名前列。通常,湖北省粮食居全国第 9 位,棉花居第 3 位,油料居第 4 位,生猪和茶叶居第 5 位。丰富的资源可以使得湖北具有综合成本较低的优势,有利于湖北省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大力承接资源精深加工企业,发展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做大做强湖北省资源加工型产业。(三)产业优势突出湖北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现代产业体系基础也较为扎实,具有较强的产业吸纳和融合能力。 “十一五”期间,湖北工业通过科学布局与升级,逐步形成了“一核四带”的新产业增长体系,即以武汉为核心,构筑以汽车、钢铁、石化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聚集核心区,通过武汉核心区向

15、周边辐射形成四大现代制造业产业带。一是以武汉为核心向鄂东南辐射,形成武汉-鄂州-黄石冶金建材产业带。二是以武汉为核心向鄂西北延伸,形成武汉-十堰汽车产业带和武汉、襄樊、十堰、荆州四大汽车零部件集群。三是以武汉为核心沿汉江流域及江汉平原向西延伸,形成武汉-潜江-荆门石油化工和盐化工深加工产业带。四是以武汉为核心分别向东西辐射,形成襄樊-州-仙桃-孝感-武汉-鄂州-黄石纺织服装和家用电器产业带。目前,湖北省形成了汽车、钢铁、石化、纺织、信息、食品加工等六大千亿元优势产业,其中汽车总量占全国的10%,钢铁产量占全国的5.2%。这些优势产业加工配套能力雄厚,产业本身有延伸加工链条的内在需求,对承接沿海

16、产业制造业转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此外,80万吨乙烯、富士康、中芯国际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上马或建成投产,也为湖北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合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人才科教实力雄厚湖北省科教实力雄厚,人才资源丰富,位居中部六省前茅。湖北省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比较集中的省份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基地,在部分领域的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其中,武汉市是全国第三大教育中心,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光纤通信、激光技术、新材料技术、电动汽车研究、遥感技术、生物基因等科研领域在全国领先。科技教育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居全国大中城市第 3 位。目前,湖北拥有普通高校 120 所,在校大学生 130 多万人,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 1300 多家,拥有科技活动人员近 20 万人,其中两院院士达 54 人。科技与人才的优势为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良好的中高层次人才供给基础。随着美欧经济持续衰退,海归回流的进程加速。在此形势下,湖北省面临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的新机遇。湖北省通过加强湖北高层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从而为高效地承接产业转移做足了人才资源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