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调查的内容是根据事先明确的规划、设计、监测、监督等任务确定主要包括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各种因子(自然、社会经济)的调查、水土流失及其防治调查,即自然条件调查、社会经济情况调查、水土流失调查一)自然情况的调查1.自然条件(1)地质地质条件是水土流失形成的大背景或者说是控制性因子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层与岩性、地震、新构造运动、地下水活动等地质条件对于地貌形成、成土母质及土壤特性十分重要;是滑坡、崩塌、泥石流调查的主要内容a.地质构造:大地构造位置、构造系统、褶皱性质与产状、断层性质与产状地质构造与沟道系统形成、沟沿线(与构造线有关) 、滑坡、崩塌、泥石流的产生关系最为密切b.地层的地质年代、产状和岩性:与节理发育、岩石风化与破碎、母质及土壤形成有关;也直接影响到地质稳定性一般老地层成岩石作用好、质底坚硬,不易风化,但在多次构造运动过程易形成发育的节理;反之,则成岩作用差,质底疏松、易风化岩性与风化关系更为密切;花岗岩地区,易开成崩岗;沙页岩区易形成泻溜c.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岩体崩塌、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条件我国一般地震多发区也是滑坡、泥石流多发区d.新构造运动:新生代以来地壳的水平与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岩浆侵入、火山喷发等是泥石流、滑坡形成的重要原因。
我国喜玛拉雅运动以来形成的新构造地区,也是泥石流与滑坡重点颁发生区和防治区e.地下水活动及各种不良地质运动等2)地貌与地形地貌与地形是造山运动与夷平运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大地构造运动起着决定性和主导性作用,它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必要条件;同时,水土流失(一种主要的夷平运动)也塑造着地貌与地形,只是相对于地史来讲,水土流失对地貌与地形的变化影响很小,而地貌与地形却深刻影响着水土流失地形:包括坡型、坡度、坡长、坡向、坡位等,是影响水土流失的直接因素,常作为水土流失预测预报中的一个主要因素来考虑地貌类型划分指标见表 2-9地貌类型划分指标阶梯 地貌类型区 海拔高程(m) 相对高差(m)极高山区 >6000 >1500高山区 5500-6000 1000-1500中山区 5000-5500 500-1000低山区 4500-5000 200-500丘陵区(山前台地) 4000m)极高原区 4000 2500 >1000中山区 2000-2500 500-1000低山区 1500-2000 200-500丘陵区(山前台地) 1000 >500低山区 500-1000 200-500丘陵区(山前台地) 35坡度(°) 林业 45备注 缓坡与斜坡的阶线划分,造林立地划分上采用15°,水土流失调查采用8°坡向划分表四分法 阴坡 半阴坡 阳坡 半阳坡(°) 337.5-22.5 22.5-157.5 157.5-212.5 212.5-337.5三分法 阴坡 半阴半阳 阳坡(°) 337.5-22.5 22.5-157.5,157.5-212.5 212.5-337.5二分法 阴坡 阳坡(°) 67.5-247.5 247.5-67.5备注 表中与南北向为0°-180° 生产上多采用二分法(3)气象a.降水:降水与水土流失特别是水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降水主要包括降雨和降雪,一般地区主要是降雨,高原地区降雪也非常重要降水特征调查主要包括降水(雨)量、雨强、降雨历时、汛期雨量、一日最大降水量、一次最大降水量、降水量年际分布、年内季节分布等降水量越大,雨强越大,降水历时越长,流失量越大同时,降水量与植被生长有大关系,400mm 以上地区以森林分布为主,400mm 以下则为森林草原区或草原区而植被生长越好,流失量越小降水与植被共同影响着水土流失即使在风蚀地区,降水量与植被也同样是最重要的因子降水量一方面与大气环流有关,同时也与海拔有关,即使在干旱荒漠区,高山地区的降水量较大,因此,常有森林或草地分布b.光照与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同时,光照与温度变化是影响冻融侵蚀、泥流、物理(胀缩、风化等)性侵蚀等的主要因子调查主要包括:年平均气温、一月和七月平均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10°的年活动积温、无霜期、冻土深度、日照时数等c.风:是风蚀的动力因子,同时,也加大蒸散,造成干旱,影响植物生长,并间接影响风蚀调查主要包括:年平均风速、春冬季月平均风速、大风日数、沙尘日数、干热风日数、风频风向,特别是主害风方向4)土壤或地面组成物质土壤是土壤侵蚀的对象,也是植被生长的基础。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仅影响土壤的抗蚀性,而且影响植物生长,反过来影响水土流失调查主要内容有: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厚度、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等) 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可查阅土壤志或农业区划相关资料土壤厚度可调查实测土壤厚度划分见表 2-12地面组成物质一般可用风化岩壳组成说明,如风化砂质花岗岩、风化碎砾状页岩、粗骨质土状物等 土壤厚度划分表薄土 中土 厚土1 2 3 4 5 6Cm 100(5)植被 是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植被调查多采用线路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种类、植被类型、郁闭度(森林) 、覆盖度(草或灌木) 、生长状况、林下枯技落叶层等见表 2-13 植被线路调查登记表地理位置 省 县 镇 村土地利用类型 ; 地貌类型 ;地貌部位 海拔 m; 坡向 ; 坡度 地表组成物质 ; 基岩种类 土壤类型 其它 线路调查线号 调查点 离起点距离 乔木林调查表树种组成 林 龄 H (m) 3.1D (cm) 郁闭度 下层灌木 下地被物高度 覆盖度 草被 覆 盖度枯枝落叶层厚度(cm)灌木林调查表树种组成 高度(m) 覆盖度 生长状况 灌下草被及枯落物草被覆盖度 枯枝落叶层厚度 (cm)草坡调查表主要草种 高度(m) 覆盖度 生长状况 分布情况 利用形式调查人: 填表人: 核查人: 填写日期: 年 月 日植被调查也可以采用样方进行调查。
样方大小根据第四章的规定执行植被类型从水土保持角度划分可粗可细,具体应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确定,一般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此三者又可分为落叶和常绿) 、灌木林、灌从草地等表中:郁闭度是调查样方地块内林冠垂直投影与地块总面积的比,野外调查一般是抬头法;覆盖度则是调查地块内草灌覆盖面积与地块总面积的百分比,野外调查的方法一般是触针法 (6)水文与水资源水文与水资源状况对水土保持、防止径流冲刷、加强水资源利用及植被恢复等具有重要意义水文调查包括:地表径流量、不同地面入渗状况、地下水位、地下水资源(包括小泉小水) 、植被耗水量、沟道洪水位、沟道冲刷情况等7)其它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其它资源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我国国土资源部将土地利类型划分为 8 大类:耕地、林地、园地、牧业用地、水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地各类又若干亚类但分类的出发点不同,在水土保持应用上仍有一定不适用目前水土保持调查中尚未有统一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各地可在国家土地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取舍如以长江流域为例可分为:(1)耕地:a.水田,指有水源保证或灌溉设施,一般年份可保证灌溉,用来种植水稻、莲耦、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
b.水浇地:指水田以外,有水源保证或灌溉设施,一般年份可保证灌溉的耕地c.梯田:山坡呈梯状分布,有田埂,田面平坦的耕地有石坎梯田、土坎梯田等d.坡耕地:指地面坡度大于 3 度(有的地方规定 5 度)的耕地2) 林地a.有林地:郁闭度≥0.21 的林地(原规定为≥0.31,现森林法修改为≥0.21)b.疏林地:郁闭度≤0.20 林地,且林下有一定覆盖度灌草c.灌木林地:指灌木覆盖度≥0.41 的灌丛林地d.未成林造林地:即人工幼林,郁闭度≤0.20e.经济林地:种植经济林(木本粮油植物,如板栗)的土地但不是耕地,如占用耕地种植经济林木,则应列入园地 (3) 园地 种植在耕地上,并以集约化形式种植蔬菜、果树、经济林木的土地如菜园、果园、茶园等4) 牧业用地:草地(也包括专门用放牧的灌木林地) ,分为人工草地、天然草地、人工改良草地草被覆度应≥0.61(黄土高原规定为≥0.41)(5) 水域:包括河流水面、水库水面、池塘水面等6) 居民点与独立工矿用地:城镇、村庄、工厂矿山用地等7) 交通用地:铁路、公路、农村道路,可通过调查进行折算8) 未利用地:荒草地、地坎及裸岩、裸土、陡崖、荒漠、盐碱地等暂难利用地。
土地利用调查,可采用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航空照片进行判读或用地形图进行野外调绘2.社会经济调查社会经济情况调查是水土流失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调查内容包括:(1)人口与劳力重点是人口总数、人口密度、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劳力总数、农业与非农业劳力、男劳力与女劳力、人口自然增长率、劳力自然增率等2)村镇产业结构与状况村镇经济总收入、农、林、牧、渔、工副业收入结构、用地结构a 农业生产:耕地与基本农田(或基本田) 、作物种类、种植结构、总产量与单产、坡耕地与基本农田建设,主要问题与经验b 林业生产:森林覆盖率、林地总面积、宜林地面积、林种与树种、林业生产主要收入来源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主要经验与问题c 牧业生产:草场及草场经营、牲畜存栏量、草场载畜量、舍饲情况、饲料来源、牧业收入来源、主要经验问题等d 渔业及水产:水面、养殖种类(渔、虾等) 、经营状况、单产、收入、主要经验与问题等e 工副业生产:工副业生产门类、主导产业情况、从事工业的劳力、工副业收入及主要来源、经营管理水平、第三产业发展等f 其它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信息 3.村镇人民生活水平人均收入、人均占有粮食、人均占有牲畜量、燃料、饲料、肥料、人畜饮用水、交通道路建设、通电等。
4.社会经济情况相关表格年 小流域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乡 ( 镇 ) 村 户 总 人 均 总 人 均( 个 ) ( 个 ) ( 户 ) ( 人 ) ( 人 ) ( km2) ( 人 /hm2) ( 亩 ) ( 亩 ) ( 亩 ) ( 万 元 ) ( 元 ) ( 万 元 ) ( 元 )产 值 纯 收 入合 计人 口 密 度 人 均 土 地 人 均 耕 地 人 均 基 本农 田辖 区 总 人 口 农 业 人 口 总 土 地 面 积年 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亩田 35°60-75 轻度 轻度 轻度 中度 中度45-60 轻度 轻度 中度 中度 强度30-45 轻度 中度 中度 强度 极强度非耕地林草覆盖度(%)15000低于轻度指标时称为微度,不计入水土流失面积a.面蚀 目前通过调查只能获取定性的分级状况,没有观测与实验数据是很难定量的,SL190-96 中采取地面坡度和林草覆盖度两项指标来确定,这两项指标在野外较易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