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诗山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2123705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诗山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诗山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诗山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诗山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诗山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诗山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诗山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福建省东山县 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本卷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商代神的权威性很高,凡事都要占卜;西周认为周王权力的确立是“受命于天”,国王自称“天子”。这说明中国古代早期A封建迷信思想盛行 B政治统治借助社会人伦C王权神权紧密结合 D血缘亲疏决定政治地位2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下列节日中与宗法制关系最密切的是A端午 B清明 C七夕 D元宵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

2、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宗法制的主要目的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性 D.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4.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 ,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5史学家钱穆指出:“此

3、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材料中的“此制”是A科举制 B世官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6.“网络反腐”成为当下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门下省 D.监御史7高一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论文,其中论文标题明显错误的是A浅议商代的政治制度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2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 D试论清代丞相与君主的权力管理8.君臣关系的好坏,应当说是一个政权的政治是否正常和能否稳定的标尺。有学者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

4、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论道” ,从宋太祖以后 “站而论道” ,到了明代只能“跪奏笔录” ,这种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被废,六部地位极低9.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10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该现象反映破坏了中国的A司法主权 B领土主权 C关税自主

5、权 D行政管辖权11.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 1972 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历史上日本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通过下列哪一条约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12、下列图片的内容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从事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13“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火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

6、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14.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3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15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16.当代学者提出

7、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1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于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最重要的贡献是A.认清了中国国情 B.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C.决定加入共产国际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18.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 孙中

8、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此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共产国际的援助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D广大工农群众支持19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南昌起义受挫 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C日军全面侵华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20、前不久,某电视台举办了一项大型的纪念活动,该活动从瑞金出发,途经遵义等地,最终到达了陕北。这一活动是为了纪念A. 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 五四运动 D. 红军长征21、毛泽东曾赋诗颂扬骁勇善战的彭德怀:“山

9、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40 年下半年,彭大将军纵横驰奔在中国华北战场,亲自指挥了一场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的战役。这场战役是- 4 -A.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22、“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C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 D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23、2015 年 12 月 13 日,为第二次“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

10、恶之一。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A.当年受害者的控拆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24下表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摘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目录第三章 南昌起义的参谋长第六章 长征第七章 到敌人后方去第十三章第十六章 决战淮海A北伐先遣战江南 B三次反“围剿”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过大江25.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 19211935 年处应该填写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

11、开天辟地,渐趋成熟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5 -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请将所有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二、本卷共 4 题。第 26 题 15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2 分,第 29 题 11 分,共 50 分。26.(15 分) 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中国古代在政治制度方面多有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央官制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 ,隋唐为“第二帝国” ,明清则为“第三帝国

12、”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 “开放” ,带“竞争性” 。与明清之“内向” “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

13、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中央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4 分) (2) “第三帝国”在中央政治制度建设上有何重大变化?(2 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 分)(3)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1 分)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2 分)- 6 -(4)据材

14、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2 分)27.(12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面是高一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救国的道路)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15、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而是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请回答:(1)请判断材料一中的“救亡图存运动”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 分)这一事件具有怎样新的时代特征?(2 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2 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2 分)决定这一道路的根本因素是什么?(2 分)28、(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