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中国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090373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美术《中国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美术《中国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美术《中国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美术《中国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美术《中国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美术《中国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美术《中国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中国画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3 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主题为“中国画” 。选择该主题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1遵从认知结构,优化教学内容。 “梅竹精神” 、 “苍松翠柏” 。内容有联系,有利于学生系统认知的生成。为此,根据学情和课时等,梳理、整合鉴赏和研习内容, “赏” “练”结合、 “悟知” “体验”结合,规避原有结构脱节的不利影响,前后贯通,相互促进。2内容系统完整,学习目标多元。热爱、继承并弘扬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美育的永恒主题。中国画是传统艺术之瑰宝,语言独特,积淀丰厚,体系完整,逻辑缜密。无论是内容重要性,还是其内在价值,都利于主题单元的设计和实施。3整合

2、课程资源,多角度引领。本单元共设计了两个专题:专题一鉴赏中国画,专题二学画中国画。以传统的人文精神做引领,通过导学、导思、导练,调动学生质疑、思考和探究,在带给学生较大学习挑战和成长空间的同时,既很好地体现三维目标,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又通过适度的拓展和延伸,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画的发展、继承和创新;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多角度赏析国画作品;体验并尝试创作中国画;探究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体悟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过程与方法:用艺术家的人文精神做引领,理解、鉴赏和创作国画作品;通过质疑、探究和体验,提高国画鉴赏能力。情

3、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画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对应课标1 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初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2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3. 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4. 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 中国画有什么特点?2. 如何鉴赏中国画?3. 怎样创作中国画?专题划分专题一:鉴赏中国画 (1 课时)专题二:学画中国画 (2 课时)

4、专题一 鉴赏中国画所需课 1 课时时专题一概述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 。毋庸置疑,中国画的学习也是如此。否则,热爱、继承和弘扬就无从谈起。本专题的“鉴赏”学习是整个主题单元学习的开端,对此后的“尝试”学习等将奠定良好的基础。本专题从鉴赏入手,学习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艺术特点、内容、技法,掌握美术鉴赏的角度和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中国画的内涵和外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并为接下来的“学画中国画”专题的学习做好铺垫。尤其是通过欣赏、鉴别与评价等,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增强热爱、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画

5、的形式、内容,发展脉络,认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感受其独特的构图、笔墨等形式美感,以及蕴含的人文精神。知道鉴赏中国画的角度和方法,能够恰当地使用其美术术语(如构图、笔墨、线条) ,以自己的观点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中国画作品。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有关信息,运用观察、想象、直觉等开展中国画的鉴赏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国画与自然、社会等的联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情境中认识中国画,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专题问题设计1. 中国画的创作用到了哪些工具和材料?2. 中国画

6、在构图、透视、笔墨等方面有着怎样的艺术特点?3. 如何鉴赏中国画?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信息化资源采用多媒体等。常规资源采用图板、教材、视频光碟、黑板及笔、墨、纸、砚、挂图等直观教具。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学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专题二学画中国画所需课时 2 课时专题二概述 本专题是中国画的实习体验课,并包含相应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本课紧紧围绕工具、材料及相关的创作技法安排学习活动。一方面以熟悉工具材料等的特性为主,设计了以笔墨线条训练为主的片段性训练;另一方面以了解和掌握中国画的程式化语言为主,辅以临摹、写生等学习方法的指导,设计相关的主题训练。目的在于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中国画创作的主要方法

7、和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围绕学习目标、内容,本专题学生共需完成 3 幅作业。其中,1 件片段性作业,2 幅主题性作业。本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画创作的工具、材料,以及学习创作的主要方法和过程。恰当地使用美术的语言元素、工具、材料等进行中国画的学习和创作活动。并且,能够大胆地进行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中国画作品进行评价。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学会处理一个中国画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中国画的学习活动。能通过学习探究,运用中国画特有的工具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主题、语言、技法,创作两件以上的中国画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

8、极参与并享受学习、创作的乐趣,以此建立对中国画的整体的创新的意识。并由此激发对中国画的热爱,增进继承、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本专题问题设计1. 中国画工具材料的使用,有哪些特点?2. 中国画创作有着怎样的方法,又有怎样学习和创作思路?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常规资源教材、视频光碟、黑板及笔、墨、纸、砚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设备、书画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第一课时【活动主题】 认识工具材料 体会笔墨情趣【学习情境】 书画室【学习过程】 活动 1:学习了解活动目的 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1. 导学:观

9、看书画室内陈设的国画作品和工具材料。1)中国画的创作都运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2) 他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又各自有什么用途,将如何使用?2.教师点拨:(结合相关的工具材料进行,增强认识)1)笔:硬毫、软毫及兼毫。硬毫:主要为狼毫,刚劲。常用的有“小红毛” “小叶劲” “衣纹笔”等,主要用于勾线。软毫:主要为羊毫,柔软吸水强。常用于点、擦、皴、染。用法:根据用途选择用笔,初学不必齐备。及时清洗,防止宿墨和余色滞留笔根。2)墨:“油烟”与“松烟”两种,多用油烟墨用法:磨墨用清水,宜重按轻推。磨研圈子大,用水不可多。3)纸:宣纸、绢。常用宣纸有:净皮、料半、棉连等。4)砚:5)颜料:矿石色与植物色两大

10、类。 活动 2:分析探究活动目的 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技巧1. 导学:示范梅竹画法,学生练习后思考一下问题:中国画学习中,应该怎样使用笔墨(线条等)?2. 教师点拨:(结合示范演示)1)用笔与线条:骨法用笔,意在笔先,力透纸背。2)用墨:以墨代色,墨分五色。3)用色:随类赋彩。 活动 3:实践体验活动目的 熟悉并掌握中国画工具材料的特性活动目的按照教师提供的范本,通过临摹熟悉并掌握中国画工具材料的特性1. 临摹兰菊写意花卉,初步体会并掌握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用墨。2. 临摹山水画中松柏、山石的勾、皴、染,主要掌握墨色的变化。第二课时【活动主题】 研习中国画【学习情境】 书画室【学习过程】 活动一:分

11、析发现活动目的 研习中国画活动目的教师提供山水和花鸟画的若干临摹范本导学设疑:1. 直观感受:你更喜欢范本中哪幅作品,为什么?2. 鉴赏分析:1)它在题材和技法上分别属于什么画?联想此类画科的主要特点和艺术追求。2)你能分析出该画在笔墨、线条、构图等技法方面有哪些特点吗?3. 悟知:1)你认为在临摹中该主要学习和表现哪些?2)你认为应该以怎样的步骤去作画,每个步骤中应该注意些哪些问题? 活动二:实践体验活动目的 研习中国画活动目的任选一幅作品,在自己进行理解分析的基础上临摹研习中国画导学:1. 选择适用的笔、墨、纸、色,以及相关的毡、板、砚和笔洗等。2. 按照步骤来进行研习 活动三: 交流展评活动目的 展评研习作品,交流学习心得,拓展生成悟知。1. 个体陈述自己研习创作的思路和过程,总结经验体会,并开展自评。2. 同学间互评,并汲取他人经验。3. 教师点评,发现每个同学的点滴优点,激励并指导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的继续研习。4. 通过课外鉴赏、阅读,了解并掌握中国画与其他文化或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学评价过程评价:1.按时参加学习,不迟到,不早退。2.认真参与范本作品的讨论,认识较为准确,评述基本到位。终结性评价:1. 能以线条和笔墨展开研习,至少上交 1 张练习性作业。2. 能够较好地掌握作画方法、步骤,完成并上交 1 幅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