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管理分局2017年工作总结2018年工作思路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2080668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监督管理分局2017年工作总结2018年工作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市场监督管理分局2017年工作总结2018年工作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市场监督管理分局2017年工作总结2018年工作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市场监督管理分局2017年工作总结2018年工作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市场监督管理分局2017年工作总结2018年工作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场监督管理分局2017年工作总结2018年工作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监督管理分局2017年工作总结2018年工作思路(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场监督管理分局 2017 年工作总结2018 年工作思路导语:工作总结一定要全面,要把从各级领导的关心、兄弟部门的支持、员工们的努力和部门的主要工作写全面。市场监督管理分局 2017 年工作总结 2018 年工作思路2017 年是“三合一”后的余姚市场监管局运行履职的第一个完整年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系统紧紧围绕服务发展主线、守牢安全底线的要求,努力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强化效能,推动市场监管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1.深化改革推动大众创业。将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作为激发创业创新活力的主要抓手,深化注册资本登记改革和 211 项前置审批“先照后证”改革,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企业名称核

2、准全程电子化和“食品经营许可”改革,牵头国地税、统计、人社等部门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办事效率平均提速 90%,大大缩短了企业创办周期。目前,全局已核发“五证合一”营业执照近万张,换发进度已达%;累计办理“先照后证”841717 户;完成简易注销登记 43017 户。今年 1-10 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 118175 户,同比增长%,注册资本(金)亿元,同比增长%,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 10 万大关。全面启动食品经营许可证改革,今年共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 药品经营许可证 、 医疗器械许可证5135 件,数量稳步增长。2.悉心帮扶助推企业发展。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现状,牢牢把

3、握扶优汰劣、优化结构的要求,牵头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 ,大力开展“守重”企业培育、 “个转企”体质扩面和商务诚信建设,充分激发小微企业转型发展的活力。今年共申报 A 级“守重”企业 171 家、AA 级 31 家、AAA 级 14 家,数量居全省前列;今年已办结“个转企”135户,其中转公司制企业占%;累计个转企 2520 户,转公司制企业 1128 户,有力推动了我市个体经济提档升级。切实抓好“金融科技双对接” 、企业管理者培训教育和其他点单式涉企特色服务,努力增强企业攻坚克难的信心和能力,今年已印发各类宣传资料 8 万余份,帮助企业招工引才 51700余人,培训管理人员 2000

4、余人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逾 20亿元,联合浙江大学举办的企业总裁 EMBA 接力余姚班已圆满结业。大力推动“规改股、股上市” ,帮助宁波余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完成股改、合并分立,出具行政合规证明 130 余份,其中涉及企业上市融资的近20 余家。3.多措并举推进“质优余姚” 。切实推进质量强市工作,深入实施品牌、标准化和质量管理“三大战略” ,强化对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的定向培育和帮扶,尤其在创牌上实现了“商标、商号、名牌”等工作资源的全面整合。今年推荐申报宁波市知名商标 14 件,成功认定 12 件,申报成功率创近年来新高,知名商标实际有效数居全宁波第一;新申报省著名商标 12

5、 件,中国驰名商标 2 件(结果未出);全市新增注册商标 1280 件,注册商标总数首次突破 2 万件。完成“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县申报并顺利入选,4 款产品入选首批“浙江制造”重点培育产品目录,数量在当批次全省县(市、区)中位居第一。加快推进标准创新,加强试点项目指导,今年指导我市首个“浙江制造”产品通过评审,积极推进农业和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新立项宁波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5 家。1.着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 、 “安全用药月” 、 “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主题活动,结合专题知识讲座、媒体宣传、现场指导等活动形式,切实增强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开展“四品一

6、械”安全风险大排查,强化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对食品生产、药品经营、医疗器械产销使用单位开展专题走访和专项约谈,进一步深化药店 GSP 跟踪检查,完成 17 家企业“透明车间”建设,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自查申报率达 75%。加快推动企事业单位食堂的软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在 424 家重点餐饮单位全面推广主体责任自查报告制度,相关做法在全省处于创新领先和地位,食品药品企业的主体责任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今年共检查相关食堂 550家次,现场指导和培训超 5000 人,并实现了 211 家熟食经营户食品信息挂牌公示,努力破解自制食品来源杂、风险高的现状。2.结合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基础监管。全面启

7、动省食品安全市创建,并将 G20 峰会维稳安保、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创建等我市中心工作与食药安全监管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创新推出“机关片长负责制” ,集中抽调人力物力,做到定岗、定人、定责,加强部门、街道、村委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纵向合作,实现了对所有重要路段的全覆盖检查,并通过“回头看”等形式加强一线督查防止问题反弹。将小餐饮整治作为创卫的重中之重,督促无证无照户改善软硬件条件申办许可证,全面介入和加强网络供餐单位的监管,共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5300 余家次,换发小餐饮单位许可证 1100 余家,发现和整改餐饮单位各类问题 1400 余次,印制日历式消毒记录表等创新举措得到广泛

8、肯定并在全宁波推广。3.不断强化食药安全执法力度。扩大食品小作坊许可发证类别和监管范围,进一步强化酱腌菜产业监管,积极探索榨菜行业责任保险机制,今年已实现全市 52 家榨菜获证企业监督抽检全覆盖,抽检合格率保持在 97%以上,并及时稳妥地处置了网络上关于余姚榨菜舆情事件,迅速遏制了负面舆情的传播。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三大一严” 、 “两违两超” 、地产食品“533”安全保障和“四周边两部位”食品安全顽疾治理等专项行动,共完成食品定量抽检 4273批次,抽检合格率%;完成快速抽检 2340 批次,合格率%;并提前完成了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监督抽验目标;今年已办理食品药品安全案件 104

9、 起,案件罚没款达万元,移送追究刑事责任 1 人,对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形成了强大的震慑。1.积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有序推进市场主体年度报告工作,通过设立服务专线、服务专区和上门指导等方式,切实解决各类市场主体申报难题,圆满完成全市 2017 年度年报工作,其中企业年报率为%,个体工商户年报率为%,农专社年报率为%,各类市场主体年报率稳居全省同类县(市、区)前列。紧扣社会化规制理念,出台专门操作办法,把清理市场冗余、提升市场活力作为重点工作来开展。今年已依职权注销各类市场主体 3173 户,注销食品经营许可主体 287 家,过期餐饮服务许可证1800 余本,有力地释放了市场资源,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

10、的清理吊销工作也将于年内完成,泗门分局还作为先进典型在全省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工作现场会上做了经验交流。2.切实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加大民生热点商品和地产重要产品的质量抽检力度,今年已完成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 2170 批次,不合格检出率%;接受生产领域省级抽检208 批次,批次合格率%,自行组织生产领域抽检 114 批次,合格率%。全力投入 G20 安保监管工作,重点做好类金融、废品回收、物流、家政服务、跑腿公司、危化等行业的整治,累计排查无照经营 340 余家,取缔 18 家,立案查处 7起。集中力量加强打假治劣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入推进保护知识产权“双打”行动、 “红盾网剑”行动和“蓝剑”

11、质量安全监管专项行动,以“议题管理”模式严厉打击商标假冒侵权行为,以泗门镇为中心开展电线电缆行业整治提升工作,今年全局累计立案查处各类案件 5173 起,办结453 起,罚没款万元。3.加快推进监管效能建设。启动“余姚市企业信用立方”项目,不断完善市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目前接入共享平台的部门(单位)达 54 个,平台入库数据总量已超过533 万条, “信用余姚网站”已抓取和发布部门重要信息 3万余条,有力推动了我市商务诚信建设。持续加强市质检中心能力建设,今年接收政府采购第三方验收项目 105 批次,总标的额超 4800 余万元,重点开展政府招投标第三方验收工作,截至目前 217 个项目整改

12、复验合格。市食检中心目前检测项目及参数达到 703 项,检验检测项目及参数已通过 702 项计量认证,使我市食品检测水平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积极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累计安装食品流通电子监管客户端 237 个,新上传电子台账数据 81 万条;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丰富执法软件功能,增配蓝牙打印机等执法设备,扩大智能监管平台的应用面,餐饮智能监管平台的覆盖率已接近 170%,系统全天候执法能力不断增强。(经费数额)1.真抓实干办好民生实事。以宁波和余姚两级政府的民生实事为抓手,切实做好各类基础性工作,不断提高对民众诉求的响应能力。大力推进“计量惠民”活动,共检定加油枪、电子秤、燃气表、水表等超 1

13、3200 余台,内容涵盖生产、流通、邮政等领域,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 95%;免费开展医疗卫生机构计量器具强制检定,今年已经检定 1878 台,合格率为%。大力推动农贸市场“双体系”建设,以城区农贸市场为抓手,基本实现市场内制度台账完整、检测人员到位、进销货登记合规、检验设施设备配全,在 10 家农贸市场建成食品安全快检室并对外免费开放,城区农贸市场追溯体系建设和快速体系建设均达到 78%。抓好典型培育和规范创建,累计完成“阳光厨房”建设 254 家,新培育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星级示范店 100家(预计 11 月底),创建省保健食品经营示范单位 27 家并实现了各乡镇(街道)全覆盖。大

14、力推行“餐饮全面报告制” ,我市餐饮安全量化等级 A、B 级食堂已达%,公办学校学生的食品安全责任险已由财政全额买单,355 家学校及幼儿园食堂的大宗食品全部采用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方式购买,相关既定目标提前完成。2.多措并举强化消保维权。整合原三局举报投诉平台,有机结合舆情、信访等工作,改进处置规范和流程,建立疑难投(申)诉局领导领办等制度,强化调解室视频录像设备和基层所录音电话等消保工作的硬件支撑,不断提升消保维权工作水平。今年我局妥善处置了我市首起群体性 O2O消费纠纷(姚食汇)和美发行业预付卡群诉案三起,并主动与各类媒体开展沟通引导,发布消费警示信息,有效预防了群诉事件的发酵。今年已受理

15、投诉举报 3584 件,同比增长 1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万元。针对职业举报人、网络食品经营等新领域举报投诉多发的情况(今年已接到职业举报人举报投诉 700 件,同比增长 290%),切实加强中小超市等被举报多发单位的消保专项约谈,开展母婴用品等行业综合评价,推进格式合同“征霸反霸”专项行动和省、宁波两级放心消费示范区建设,并借助微博微信、消费体验、消费比对和抽检公示等途径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配强城区、主要市场等重点区域的消费调解力量,今年将争创宁波级和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区各 1 个。3.主动有为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结合 G20 峰会、中东欧博览会等重大事件保障工作,以危化品、压力容器、起重机

16、械、锅炉等为重点,加大特种设备专项检查力度,今年共巡查特种设备相关企业 511 家次,发现安全隐患 240项,整改完成率 100%,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 75 份,停用重点管控特种设备 21 台,查处特种设备违法违规案件11 件。大力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网络活动,共培训三级监管人员 332 人次、企业负责人(安管员)1700 余人次、在校师生 5300 余人次。注重隐患闭环管理,有力督促电梯使用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结合电梯应急救援演练等载体,共培训物业管理人员 118名,检验电梯 17129 台,发现问题并整改 347 台,有效降低了监管风险。1.着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启动“七五”普法工作,做好相关普法规划和培训计划;完成责任清单疏理,重新确认部门主要职责 20 项、具体工作事项 118 项、职责边界事项 22 项、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39 项、公共服务事项 25 项。面对职业打假引起的行政复议和诉讼的爆发式增长,在积极做好应对处置的同时,切实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