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案2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067220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教案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点拨学校 点拨天下学子为了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1八年级语文教(学)案 第二讲短文两篇(一)答谢中书书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再诵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了解以声衬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课前预习: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教学过程: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

2、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了世界。我们无不为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曾引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 ,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一) 、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 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 ,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3、“山中宰相” 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名师点拨学校 点拨天下学子为了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2。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 陶弘景(452536 ) ,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

4、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 与朱元思书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二) 、文体简介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 ,是一种应用

5、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一)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 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将歇,猿鸟/乱鸣;夕日 /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山水图画,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2)反复朗读课文。 (学生大声朗读,选一学生读、学生齐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二) 、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学生读课文,口头

6、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解释下列词语 (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四季。 (3)歇:消散。 (4)夕日:夕阳。(5)颓:坠落。 (6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 (7)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 (8)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 (9)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10 )奇:指奇山异水。 全文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名师点拨学校 点拨天下学子为了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3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

7、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一)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二) 、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 ,再俯瞰“清流见底” ,再平视“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三)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五、研读书信讲解(一) 、:文章第一句起了引言的作用,看似平常,却给人一种启示:被世

8、人誉为“山中宰相”的作者,对山川之美定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作者所写的是其隐居地 句曲山。可以想见,这里的山水,作者早已熟谙心中,而凝聚于笔端的定是反复观赏、饱览胜景后的精辟之见。 讲解(二):1、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2、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分析:这三句是写静景,写得形色俱备,精彩纷呈。作者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峻与雄伟,以“见底”表示水之清澈与透明,一仰一俯,视野开阔,山水尽收眼底。接着移步换景,由清流而写两边的景物。可写之景物必定多不胜数,但

9、作者抓住其色彩给人以具体的视感:五彩缤纷的石壁,郁郁葱葱的树林,碧绿青翠的竹园。一年四季,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斓,足以让人大饱眼福。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点。 3、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分析:这一句是动态描写。所写之动态,时有朝暮之分,地有山林水泉之别,可谓多姿多彩,丰富无比。这里有晨雾将散时的山猿啼叫,林鸟相鸣;有夕阳斜照下清流中的游鱼出没,竞相跳跃。表现了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衬托这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4、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 。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色彩)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

10、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 ,再俯视“清流见底” ,又平看“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最后又分“晓” , “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讲解(三) 、最后,作者以感慨收束,自己置身于此景 高峰、清流、石壁、翠竹、晓雾、夕阳、猿鸟、沉鳞等景物之中,能不发出由衷的赞叹吗?难怪作者以“人间仙境”誉之。作者似乎还意犹未尽,于是又举出诗人谢灵运。表示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美妙,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名师点拨学校 点拨天下学子为了学生的终身

11、幸福奠基 4于言表。小结: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 ,写的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六、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这是作者写给梁中书鸿胪谢征的一封信。信中以清丽的文辞,极力称道江南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的喜悦,抒发了对这些秀丽景色的酷爱之情, (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惬意之感。 )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 七、佳句运用 本文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

12、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八、作业布置 1、抄写背诵默写 2、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幅画面,写一段赏析文字。板书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总-共谈山水特色:美分-具体描绘手法、角度山水相映之美 (静态、形体) (仰视俯视)动静相衬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静态、色彩) (平视

13、)晨昏变化之美 (动态、声响) (听觉视觉)总-感慨收束,其与谢公(谢灵运)比肩之意抒发亲近自然的喜悦之情 ,古今知音共赏惬意之情(二)记承天寺夜游一、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点名师点拨学校 点拨天下学子为了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5诵读、积累三、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竞赛法,合作探讨。5、教学过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14、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有一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天,我们学习他被贬滴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

15、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男女生分组竞赛。 (生译读,师巡回质疑)抢答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2) 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3) 月色入户:(门)(4)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5) 怀民亦未寝:(睡)名师点拨学校 点拨天下学子为了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6(6)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7)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 (罢了)抢答题(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四)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1、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抢答题(三):先思考,后分组讨论,再抢答。(1)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2) 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3) 夜游期间,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