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合同订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067146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销售合同订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销售合同订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销售合同订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销售合同订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销售合同订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销售合同订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合同主体应使用全称,具体明确我们法律专员在审查合同中发现的问题是:1、公司名称不准确 例如“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简写成“国星光电” 。在工商局登记档案中,公司简称并不存在,将之写在合同中就会造成合同主体的不明晰,对后续合同履行过程中权利义务的分配都将有所影响。2、对方公司联系人用语不准 很多订单中写联系人是 “X 先生/小姐” ,但这只是口头称谓,并且同姓的如此之多。一旦发生纠纷,除非有明确证据证明对方联系人的真实姓名,不然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同样道理,中文合同中联系人也不应写英文名字。二、交货涉及到交货期限、交货地点、收货人、运输方式等方面。1、

2、 交货期限 必须与生产部门沟通确定合适的交货期,避免发生延期交货的风险。2、 交货地点与收货人 在与中国客户签订买卖合同时,此项内容没有写明可能影响不大(因为很多时候都是供应到客户的工厂并且距离也不是很远) ,但最好是写明。并且如果是与外商客户订立的涉外合同,此项内容缺一不可,港口名字必须准确唯一(因为国外港口同名的很多) 。三、产品内容应全面,并采用有利于我方的标准1、 质量标准 一般的质量标准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与地区标准。据我们所知,目前 LED 行业并无统一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而每个地区的标准又不同。所以,最有利的选择就是选择我方企业标准,具体就表现为以我方所供规

3、格书为准。若不能达成以我方规格书为准,也应尽量争取以双方共同书面确认的技术标准为准,万不可让对方掌握对质量要求的主动话语权。同时,细节部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1 ) 国星虽取得了多项体系认证证书,但并不是每一类产品都集各种质量要求于一身。所以,涉及到产品质量条款应询问质量管理部相关专业人员。一定要记住,针对不同的产品我们切不能逞强或者无中生有。若最终无法达到要求,将产生违约的风险。(2 ) 尽量只用一种标准为准,不要同时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来表示,否则将加大我方完全履行合同的难度,导致合同风险的扩大化。(3 ) 有些订单约定以样品的质量为准,但并没有约定样品的封存方式也没有约定由谁保管。若真

4、的发生纠纷,对方主张我方质量不符合样品的要求,我们将难以举证辩驳对方的主张。当然,如果真由我方保管是最为有利的,但这在实际操作中很有难度,并且对方一般也不会愿意。实际中最为可取的办法就是将样品的各项指标、内容形成书面文字,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此,双方的利益都能切实的保护。2、 包装标准 应约定“按供方常规方式包装;若需方对包装有特殊要求,必须取得供方同意,因此而产生的包装费用,由需方自行承担。 ”3、 检验标准 检验标准与质量标准的区别就在于:质量标准的范畴更大,而检验标准更具体。例如符合 ROHS 指令要求,这更趋向于质量标准,而规格书之类的更趋向于检验标准。当然,很

5、多时候,检验标准可能就是按照质量标准执行的。所以检验标准与质量标准应尽量统一。在货物检验的条款中,法律专员认为必不可少的一项约定就是货物验收及异议期条款,应具体约定:“货物验收及质量异议期为七天,自买方收到货物之日起计算。逾期未通知者,视为货物合乎约定” 。如此,我方就掌握了对实质交货义务的主动权。4、 质量保证期 此期间应从我方供货之日起算。因公司每类产品的质量保证期都不同,若对产品质量保证期不够明确,应联系质量管理部,万不可出现随意定数的情况。并且质量保证期最长一般不得超过两年。四、付款方式付款方式的选择必须结合客户信誉与实力去选择。1、 对于首次合作的客户,大家都会选择款到发货建议约定“

6、款到发货。买方应在合同生效后的三个工作日内付款。货款未到,交货顺延。 ”2、 对于选择月结的客户。第一,月结时间不宜太长,以 30 天为宜。第二,约定付款违约责任,以起到敦促对方按时付款的作用。毕竟货款是我们最为重要甚至是仅有的利益来源。付款违约责任条款具体应表达为“每逾期一日,买方需按应付货款的千分之三向卖方支付逾期违约金。 ”五、违约责任碍于订单合同空间的有限性,多数订单中都不会约定违约责任条款,或者即使有约定也是简单的一句“若一方违约,应赔偿因此给对方造成的一切损失” 。这样的约定毫无意义,因为真有损失,请求赔偿是法律的权利。问题就在于如何向法院提交己方实际遭遇的一切损失的有效合法证据,

7、而取证一直都是费时耗力的事情。若没法举证,关于赔偿的请求将得不到法律支持,或者只是低廉的赔偿。结果可能远不能弥补我方的实际损失。最为有利的作法就是明确约定:“若一方违约,应按应付货款总额的 20%向相对方支付违约金,并赔偿因此给对方造成的一切损失。 ”六、争议解决的司法管辖权关于管辖法院的争夺一直是合同双方当事人必争之处。如果法院管辖地选择不当,除参诉的差旅费用,调查取证的费用等诉讼成本价值不菲之外,还可能面临地方保护主义和司法不公的影响。多数订单合同中都会约定由需方所在地法院管辖。我们的建议就是:1、尽量选择仲裁方式解决纠纷。选择仲裁时,合同中要写明“本合同(或协议)若发生纠纷,应协商解决。

8、在协商不成时,凡因本合同(或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或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应提交佛山仲裁委员会按照该会现行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2、选择诉讼。合同中要写明“本合同(或协议)若发生任何纠纷,应协商解决。在协商不成时,甲乙双方有权在各自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即如果甲方提起诉讼的则由甲方其所在地法院管辖,乙方提起诉讼的则由乙方其所在地法院管辖。如双方均在各自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的,由先受理的一方所在地法院管辖。同时要注意的是,不要同时约定由两个地方的法院管辖,这样的约定无效。也不要约定所谓由第三方城市管辖,因为法律明确约定了合同纠纷的管辖权法院只有五类可选,除了原

9、告所在地法院对我方有利,其他的都对我方不利。3、不能同时约定诉讼与仲裁,二者只能选其一。七、常见问题1、 客户提供的格式订单中,我常见如此的的规定:“此订单在 X 日内回传确认;逾期未通知者,视为接受此订单” 。这样的条款,我的意见是改为“逾期未通知者,视为未接受此订单。 ”原因很简单,因为工作总会有太多的意外,来不及或者忘记回传是常有的事。按照客户的条款,其订单所有的内容都将对我方产生法律效力,倘若恰好遇到产品生产紧张或者规格型号有所变更,我们将承担履行不能的违约后果。2、 对方规定产品不合格时要求退换货的同时约定延期交货的违约责任。这样的条款对我方是双重的惩罚,产品验收不合格了,对方要求退

10、换货合情合理,但是却不能再要求我方承担延期交货的责任。所以,对于延期交货违约责任的条款应如此约定:“若卖方迟延交货(买方要求退换货致使迟延交货的情形除外) ,每延迟一天,卖方应支付产品价值千分之五的违约金。 ”3、 关于违约金数额大小的约定 法律上对违约金数额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一般是总额 30%的比例。但是面对延期交货的违约责任时,对方一般是约定延期一天的违约比例,有 1%、3%。如此比例相对而言是非常苛刻的,所以我建议一般比例应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4、 合同中涉及时间及各种资格条件的条款时应尽量详细、可量化。在规定合同履行期限时,不要用“及时” 、 “尽快”等模糊词语,而应确定具体的起止时

11、间点。例如,对方约定“在合理的期限内” ,那么怎样的时间才是合理?并且,时间单位上不要采用以天、时为单位,而采用“工作日”的说法。八、合同整体要求1、约定应尽量全面,不要遗漏重要的条款。2、未涉及的内容尽量直接删除,不要遗留在合同中。避免发生纠纷时,对方以此作为我方未全面履行合同的事由。例如,合同中约定了以人民币结算,那就无所谓汇率风险。涉及汇率风险的相关内容直接删除。3、合同相关条款我方能做到的就去做,不能做到的尽量跟对方沟通寻求理解与支持。不要因为短期或者暂时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风险的防范。4、根据实际,抓大放小。在订单合同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条款就是产品质量及验收条款、付款方式及

12、付款违约责任条款。九、其他注意事项1、 订单订立的形式: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传真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我不主张采用复印件、电子邮件的形式,主要原因:一是复印件与电子邮件的法律证据效力欠缺(除非经有效公证机关公证) ;二是两者很容易作假。同时要注意的是:框架合同形式应当区别于订单。订单可以采用传真件是为了实际的方便,因为订单发生量比较大。但对于框架合同,我们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由买方先签字盖章快递给我方,我方再签字盖章快递给买方。并且我建议框架合同一式四份,我方持两份原件进行分开管理(销售部门自持一份,交市场管理部一份归档) 。如此,即使一份原件丢失,亦有另一份原件(因为合同复印件的证据效力并不强) 。2、 关于合同与相关资料的送达形式:采用挂号信、快递、EMS ,不要使用平邮,并保留受理回执或单号进行归档处理,保留期限为合同有效期限再加上两年。3、 应严格审查对方的盖章与订单中所写明的买方名称是否一致。只要有细微的差别都要询问对方原由,并最终使两者一致。同时,要注意的是订单必须有客户的公司盖章,只有签名不行,因为订单条款中一般都会约定“本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4、 合同订立后应注意:(1 )时刻关注对方履约能力变化,发现重大变化后应当采取防范措施,包括要求其提供担保或解除合同等;(2 )合同原件必须妥善保存,保存期限应为合同有效期限再加上两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