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培根人生论》有感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2065096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培根人生论》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培根人生论》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培根人生论》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培根人生论》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培根人生论》有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培根人生论有感关慧敏什么是人生?人生是什么?这个问题有谁能够确切解答呢?或许人生就是一个解答人生的过程。人生有大大小小的课题,在每个课题前,我们会有不同的想法,会有不同的困惑。读了弗兰西斯培根的人生论 ,对人生的各个课题也有些不同的想法了。培根的人生论有 59 论,我觉得每一论就是人生的一个课题。诸如死亡,逆境,家庭,爱情,时机,友谊等都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十分难以解答的课题。这本书真的值得我们去好好品味,好好琢磨。这本书布满了培根对人生的通透的洞察。然而人生的理论是很难以讲得清楚,道得明白的。而且往往讲人生的书都很枯燥无味,但培根的人生论何新译本文笔非常美丽,语句

2、简洁,格言精妙,趣味隽永。不过语言这些东西都是外在的,最重要的是其精神内随。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困惑,或许我们的困惑就可以在这本书中得到解答。不过我觉得这本书不是指导书,我们每个人在里面都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你惧怕死亡吗?我可以很坦诚的说我非常惧怕死亡和任何有关死的字眼。然而看了人生论的论死亡篇后,似乎这样的感觉不是那么强烈了。为什么人类会惧怕死亡呢?这或许与人性有关,人总是想长生!人总是太贪心,对太多东西恋恋不舍。也或许像培根说的那样“人类对死亡的惧怕,也由于听信太多的鬼怪传说” 。这似乎是合理的解释,人往往倾向于夸大事实,越传越夸张,所以一些鬼怪故事就这样玄之又玄了!

3、论死亡篇中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死亡和生命都是自然的产物,一个婴儿的降生也许与死亡同样痛苦” 。看到这句话,我立刻想起了我的母亲。我没有亲身感受过婴儿的降生是怎么样过程,但我对于死亡的恐惧却非常的熟悉。在我的认知中,我觉得死亡应该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而婴儿降生的痛苦竟然可以和死亡的痛苦不相上下。这是我难以想象的,我的母亲是忍受了怎样的痛苦而让我来到这个世界。或许我们往往会忽略掉别人的痛苦而只想到自己的惧怕。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一种态度来面对死亡呢?培根说“与其视死亡为恐怖,倒不如采取一种宗教性的虔诚,从而冷静地看待死视之为人生必不可免的归宿,以及对尘世罪孽的赎还” 。我们中国人大部分都是不

4、信教的,没有西方宗教中的虔诚。但同时培根也提出了在那种宗教的沉思中,也难免掺杂有虚妄与迷信。可见培根并不是说我们要信教而是为我们指出一条道路:用冷静的态度面对死亡,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结局。有点既来之则安之的意味。然而如何才能冷静的面对死亡呢?我在文章字里行间寻得了大概的答案。“一个坚定执着、有信念的心灵也不会为死亡畏惧而陷入恐怖”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依靠心灵的力量来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诞生于我们自己的心灵,正所谓物物相克,我们心灵中也有一些东西可以克制这种恐惧。 “人类的心灵并非真的如此软弱,以至不能抵御和克服对死亡的惧怕。人类可以召唤许多伴侣,帮助人克服对死的恐怖仇忾之心压倒死亡

5、,爱情之心蔑视死亡,荣誉感使人献身死亡,哀痛之心使人奔赴死亡。 ”这种战胜对死亡恐惧的力量正是这么多人英勇就义,为爱殉情的原因。当我们心中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也就不再惧怕死亡。然而不是谁都有这种信念的,由事实可见贪生怕死之徒不在少数,这就牵扯到人生价值观的问题了。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想到了一个问题:似乎大家都对死亡很惧怕,为什么还有人自杀呢?难道他们对死亡不怕吗?我思考了很久,我想或许他们活着的时候他们对于一些东西的惧怕已经超越了他们对于死亡的惧怕。我在文章中找到了一句话或许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厌倦和无聊也会使人自杀,乏味与空虚能致人于死命,尽管一个人既不英勇又不悲惨。 ”那些自杀的人或许在他们

6、结束自己生命之前,他们的心灵早就被厌倦、无聊、空虚给杀死了。他们已经没有心灵积极的力量来支撑他们走下去。这或许是一件比死亡更恐怖的事情。我们活着就应当有所追求,这是我们活着的动力。 “怯懦软弱却会使人在死亡尚未到来之前心灵就先死了” 。这世上怯懦软弱的人不少,但我坚信自己不是其中之一,因为我非常清楚人生不是用来浪费的。除了论死亡,我对论嫉妒印象也很深刻。培根在论嫉妒的开篇中就有提到“在人类的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爱情与嫉妒。 ”我没有经历过爱情,相对来说,我对嫉妒更有感觉些。嫉妒能创造出虚幻的意象,激发人心中强烈的欲望。培根讨论了“哪些人轻易嫉妒,那些人轻易招来嫉妒”的问题。嫉

7、妒者往往是有某些地方比不过被嫉妒者。或许人类有这样一种倾向:人若不能从自己的优点中获取到养料,就会试图从别人的缺点中获取养料。也就是说嫉妒者会试图破坏别人的幸福来安慰自己没有这样的幸福的缺失。我觉得培根的分析很有道理。嫉妒者的心理是不平衡的,他必须贬低别人的能力才华,破坏别人的幸福才能使得他的心理平衡些。其实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心理不平衡的状态,但我觉得有些嫉妒只是放在心里而不会采取行动,但有些嫉妒是会令人采取一些行动的。文章里面有句话挺有意思的“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他的只能是闲人” 。因为闲人空虚,才有时间,才有精力去嫉妒别人。说实在的,我也嫉妒过别人。我想我算是闲人而不是贤人。培根

8、还提到了一种容易嫉妒别人的人是经历过巨大的灾祸和磨难的人。 “因为这种人乐于把别人的失败看做对自己过去所历痛苦的抵偿” 。我想这也是由于心理不平衡所引起的。我想起了我朋友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优秀也是一种错” 。因为优秀引起了别人的嫉妒,也造成了许多伤害。然而就因为避免或者躲避别人的嫉妒或别人的诋毁就隐藏自己的优秀吗?当然不是的,每个人都应该追求优秀。然而走向优秀的路径是很多种的。文章中有一句话“一个有崇高美德的人,它的美德愈多,别人对他的嫉妒将愈少” ,这是因为美德很多的人相对于嫉妒者而言是没有可比性的。假如没有比较就没有嫉妒。所以我们要做特别优秀的人。同时培根也说了那种在饱经艰难之后才获得的幸福也是不太招人嫉妒的。也就是如果我们辛苦才得到的成功别人就会认同,认为这是我们应得的。我们也不能够骄傲自大,骄傲自大的人最容易招来嫉妒。其实我们大学生应该都有这样的感觉:人缘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总想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优越的人最容易被别人所嫉妒,被别人所排斥。所以我们应当当真正聪明的人,真正聪明的人会给别人嫉妒留下余地。我们每个人都会要面对嫉妒这个课题,对于自己对别人的嫉妒,对于别人对自己的嫉妒,我们都要学会好好把握,好好处理。人生论中还有很多章节是很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对不同的人我相信是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不同的感悟。在这里我们或许会找到我们寻找已久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