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感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2065095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感单 位:房 山 二 小姓 名:尤 艳 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实践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自觉地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充分感受并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如何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我感到困惑的问题。无意中翻开了朱滇生老师写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本书,未读几页,便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我坐下来抓紧一切时间进行反复阅读。朱老师不仅讲述了训练学生数学能力的方法,而且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是一本针对性、实用性都很

2、强的好书。在这本丛书的启迪下,在实践的探索中,我理解了新课标中的理念,改变了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课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 。一、为学生获取知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新课程提倡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学好学的动力。所以,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个人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1、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是学习者内在的激素。

3、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求知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学期末的“整理与”时,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电视节目“开心词典”。在课上进行“开心辞典”的情境创设:把“整理与”的内容设计成让学生抢答的问题,这样的游戏可以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枯燥的课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2、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

4、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创设学习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心理的特点,具体形象,活泼直观,使他们想学数学。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课前我让每个学生剪两个三角形。课上要求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把两个三角形拼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小组合作操作后得出两种结论,一种是无法拼,一种是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我让第二种拼法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做法,学生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过程,最后得到统一的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顺利地推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3、创设有疑问的学习情境古人云:“学起于

5、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质疑,从而不断启迪学生创新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看画面,说说你的感受?” (放课件,一辆有着方形轱辘的小汽车在路上行驶的画面)看完画面学生很自然的提出这样的问题:圆形的车轮为什么可以又快又平稳,而方形或其它形状的就不可以呢?学生心中有了疑问,自然会对新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在教师的参与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列举验证,明白了“圆” 、 “圆心” 、 “直径” 、 “半径”等有关的概念及性质。通过讨论,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

6、主的探求知识,在“问”起来、 “议”起来的过程中,激起了更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多抓住“然”字,多让学生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加以分析、比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数学是开展现代化科学技术研究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数学课既然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工具课,那么引导学生树立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实际的意识,并教授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所在。数学教学如果脱离生活实际,那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1、安排实践

7、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完“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后,让学生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老师买了一套住房,要进行装修,有几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你们愿意吗?”(用课件出示平面图及问题,问题 a:计算出每间房子的面积是多少?b:用边长为 50 厘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多少块?每块地砖售价 8 元,一共需要多少元?c:要在客厅和卧室的吊顶四周装上石膏线,需要多少米?图略)学生一听要帮老师忙,都跃跃欲试。又如:在学习了“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后,我让学生利用体检检查所获得的数据,比较同学之间的体重、身高和胸围;布置学生了解水、电、燃气单价和每个家庭每月的耗量,计算每月自家应付的这些费用;核算本人

8、、本班考试的平均分和优秀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倡导数学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使他们再 探索、再创造、再提高。例如上述房子的装修问题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书本中学到的死知识转化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活知识,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问题意识不断得到增强,有利于加深数学价值的认识。2、组织社会调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今社会信息瞬息变化,教学的时空范围也应突破课时和教室这狭小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融入社会。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向学生提出一些专题调查任务,组织学生做一些社

9、会调查,使他们感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如:“调查我镇有多少人口、有多少绿地,如果每公顷绿地可吸收二氧化碳 900 千克,放出氧气 700 千克,照这样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以上信息,谈谈你对我镇绿化问题的看法。 ”使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感受数学知识存在的普遍性,再现了数学知识与人类社会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认知空间。三、以生活经验为载体,深化数学知识的学习除了要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还应该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相联系,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数学化”的途径来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良好的数学品质来帮助自己更好的生活。因此,教师

10、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知识。也可以说,从现实出发,经过反思,达到“数学化” 。在这个过程中, “数学现实”和“反思”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同时,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又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所以,数学教学要基于儿童的生活现实,还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升和丰富学生的经验,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动手、动脑、 “做数学” ,在多样的方式中不断获得丰富的学习数学的体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本丛书从理论阐述到经验介绍,及时为我指明方向,为我的教学开阔思路,成为我走进新课程的良师益友。今后我将在它的帮助下继续学习、实践、探索,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