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2063322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山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山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广东省中山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一、 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以北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以南为南温带地区,这点的地理以经纬度是A(180 ,2326 N) B(160E,2326 S)C(20W,2326 S) D(0,2326 N)2有关纬线和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任何地方,纬度差 1的经线长都相等 B经度差 1的纬线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C0纬线的长度是 0经线的两倍 D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3右图中,从 A 到 B

2、再到 C,前进方向是A、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B、先向正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D、一直向正南4右图是以地球极点为中心的某半球经纬网示意图,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地理坐标是(30N, 45E)B.甲点在乙点的东北方向C.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上D.甲地纬度数值和经度数值都比乙地大5一支特种小分队,在方圆 25 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执行任务,指挥员所使用的地图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图,该图比例尺应当为:A1:1000000 B1:500000 C1:5000 D1:100006右图中的四条剖面线与剖面图图相符的是 - 2 -AAB BCD CEF DGH7.右图

3、是世界某地区略图,下列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甲处位于亚欧板块乙地有世界“雨极”之称丙国洪涝频繁,主要与当地的季风气候有关图中丁附近的河流水运发达读某运河图,回答 8-9 题8该运河长度(从 A 至 B)约为A小于 50 千米 B110 千米C190 千米 D240 千米9该运河( )A是埃及的苏伊士运河 B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C. 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D穿过海拔 500 米以上地区读下面区域图,完成 1011 题10能反映乙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 ) A.A B.B C.C D.D11. 有关甲处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3 -A温带海洋性气候沿岸暖流的影响B地中海气候气压

4、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C热带沙漠气候沿岸寒流的影响D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环流的作用读下列一组图,据此回答 1214 题:0110里海印度洋黑海地中海180180 6012. 四幅图中,位于亚洲与北美洲边界的图是A. .a 图 B. .b 图 C. c 图 D. d 图13. 图中字母所示地点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的有Aa、b Ba、c、d Cb、c、d Da、b、c、d14. 四幅图中符合下图气候类型的图是A. a 图 B. b 图C c 图 D. d 图15某地年均气温为 15,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为 750 毫米,且各月分配均匀,该地位于A非洲北部 B北美洲东北部C亚洲东部 D欧洲西部

5、- 4 -16天然橡胶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下列四图所示气候类型,适合其生长的有:A. B. C. D.17.读世界某区域(右图),关于图中、四地自然条件的描述,正 确的是:A、两地均为荒漠 B地年降水量最少C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D地温差大于地温差18关于地中海的叙述,正确的是A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是直布罗陀海峡B地中海处在信风与副高交替控制地带C地中海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D地中海沿岸的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9右图是某河流量图,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若考 - 5 -虑南北半球,该河所在气候类型不可能是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

6、气候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 29%。回答 20-21 题20关于该国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南高北低 B属于内陆国,降水稀少C河流众多而湍急D纬度低,各地最冷月气温都在 0以上21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滑坡和泥石流 生物多样性减少A B C D读右图回答 22-24 题22.关于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B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C植被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D甲乙两河流主要依靠上游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23.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 水土流失 B.泥石流和滑坡

7、C. 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 D. 洪涝灾害24.区内最重要的特产是A. 甘蔗、黄麻 B.棉花、石油 C. 水稻、石油 D. 茶叶、棉花25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首开放日期里海甲乙- 6 -各不相同(右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C地形 D洋流26读非洲某区域图,E 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 2100 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A地形影响 B降水影响 C大气环流影响 D洋流影响读眉公河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 2728 题。27图中河流的乙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A水流湍急落差大B两岸高山束缚C高原气候降水少D泥沙淤积河床高28形成丁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区

8、位条件有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粮食需求量大A B C D读下图,完成第 2930 题- 7 -29.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上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30. 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A含沙量小、冰期短 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C水量丰富、落差小 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甲- 8 -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 第二次统测地理

9、试卷 第二卷(40 分)二、主观题(共 4 题)31撒哈拉沙漠南缘的 11 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 7 100 千米,宽 15 千米。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界带延伸?(4 分)(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4 分)(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

10、可以采取什么措施?(4 分)(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 11 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本特性。(8 分)- 9 -33. (20 分)下面右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 察,读图,分析回答考察小组遇到 的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 分)。 ; (2 分) ; (2 分) 。(2 分)(2)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原因是 。(4 分)(3)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型。 原因 。(4 分

11、)- 10 -(4)根据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该区域的能源开发的措施有(列三种)(6 分): ; (2 分) ;(2 分) 。(2 分)地理卷1 2 3 4 5 6 7 8 9 10B D C B C A C B C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D B C D C C A B C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C B C B B D B D B B31.20 分 (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4 分)(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

12、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4 分)(3)措施: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4 分)(4)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4 分)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4 分)3220 分 (1)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 (2 分)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 (2 分)淤积有肥沃的土壤(2 分); (不能答河运便利,因是小溪流)(2) 原因:乙村与甲村之间地势平坦(2 分),公路可平直修建;同时减少工程量节约成本(2 分)。 (3)呈“之”字型原因: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2 分),“之”字形使公路呈大部分与等高线平行,可减小公路的坡度(2 分)。 (4) 措施:积极营造薪炭林; 大力开发小水电; 推广普及沼气等。(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