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土家族民居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2059892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渝东南土家族民居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渝东南土家族民居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渝东南土家族民居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渝东南土家族民居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渝东南土家族民居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渝东南土家族民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渝东南土家族民居(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水深处的渝东南土家族民居之基本形制及其智慧一山水深处的人家1质朴而优雅的土家族民居吊脚楼走出满是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喧嚣城市,涉过重山复水,来到渝东南地区(重庆市行政市域东南部)的山水深处,不时会看到丛山树影中一个个依山而建、架空而立的黑灰色瓦木建筑,那就是土家族的传统民居吊脚楼(图 1) 。与躁动的都市建筑相比,它们显得是那样的自在闲淡,质朴中不失优雅。2调研区域与背景(1)区域。湘鄂渝黔四省(市)结合部是土家族传统聚居地域,这次调研的渝东南地区是这个地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渝东南地区包括重庆黔江、彭水、石柱、酉阳、秀山五个土家族自治县。(2)土家族。土家族先民可追溯到殷商时的古代巴人,然而直到

2、20 世纪 80 年代,酉阳、秀山才开始进行民族身份确认,所以生活在这里的土家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3)土家族民居。与地域民族生活紧密相联的就是独特的土家族民居,它们散布于山间溪畔、坡角田边,正是这里的山地环境和气候特征,决定了土家族民居形成以“吊脚楼” 为典型特征的住宅形态,所以我们又称土家族民居为吊脚楼。所谓吊脚楼,是指民居厢房部分楼台悬空,其下数柱落地,就像是人吊着脚而站立,因此得名“吊脚楼” 。吊的形式分单吊、双吊、二屋吊、平地吊等多种类型,各种类型均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土家族民居与土家人相依相伴,里里外外几乎无处不有神灵,特别是其注重龙脉、人神共处的宇宙化观念,渗透在从开工到落

3、成的复杂仪式中,意味深远,可以说土家族民居是土家人内心的深情依赖。然而,处于山水深处的土家族民居那份与生俱来的自在与闲静、质朴与优雅,在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地区快速城市化的今天是否还能够独然自持呢?(4)建筑学人来此停一停。当我们调研小组还在行车的公路上时,路边的乡村民居已和外界没有多大区别了,所看到是面砖墙、混凝土预制板,水泥地不加区分地蔓延。到了不能行车的山岭小道,步行翻山一、二个小时后,才真正开始感受到不同一般的意境。传统吊脚楼民居越来越多,沿路风景越来越美。我们也越来越强烈地感悟到这个装载着地域世代相传的生活、铭记着民族历史印迹的土家民居是不应该那样轻易地被抹掉的。不少有相当历史文化价值和

4、地域民族性的民宅聚落,当我们意识到应认真审视它们的时候,却已经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因此,对于这些山水深处的土家民居,我们太需要“停一停” 了,静下心来先保护这些民居与聚落,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至少先从做一个地域民居风貌的记录员开始。二土家族民居的基本形制土家族民居以其总平面形式,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制:一字型、曲尺型和凵(音 qian)字型(三合水) 。另外,由基本形制还可以组合延伸出口字型(四合水) 、山字型、皿字型以及其他随山就势、便于生活的多种平面形制等。1一字型土家族民居通常由正屋和厢房组成。一字型平面是最基本的形式,房子(包括正屋和厢房)呈一字排开状,通常为三间或更多(奇数) 。正

5、屋不架空,而是置于夯土整平后的地基上,从外形看它座基而建,也称“座子屋” 。正屋中间为堂屋,下不设木地板而直接落地,上不设天花而暴露屋顶梁架。堂屋是精神中心,屋内供奉“天地国(君)亲师 ”牌位,许多仪式在此进行。堂屋两侧住人用的叫“人间” ,人间下铺木地板,上设天花板形成阁楼。这种一字型的房屋其吊脚部分设在端部,根据地形,吊脚设在“一字型 ”的一头或二头。以桥梁村黄泥滂王宅为例,正屋五间并列,中间堂屋开敞,是祭祀、迎宾、办理红白喜事的场所(图 3) 。两侧人间分别由王氏兄弟两家居住,依循以左为尊的习惯,兄长住左,其弟居右。人间以中柱为界分前后两间,前间中部设三尺见方的火坑,后面是卧室。 “一字

6、型 ”靠地势高的一端是用石块加砌的厨房,另一端地势较低,设吊脚,下为猪圈,上不住人只堆杂物。2曲尺型由一正一横,即由一正屋加一垂直厢房(故也称“横屋” )组成,如此房屋呈现曲尺型(L 型) ,它是土家族民居最普遍的一种固定类型。主要特点是正屋基本不变,而厢房通常做成吊脚楼形式。例如酉阳可大乡七分村李宅,其厢房与正房相交处加建“磨角屋 ”,在此设灶台作厨房使用(图 4) 。通常在厢房靠院坝面一侧设走廊或朝前一侧亦设走廊,甚至内、前、外三侧均设走廊,称“转千子 ”。厢房上盖以歇山顶,这种厢房被形象地称为“龛子 ”,过去这里通常是女儿家对歌、刺绣的地方。厢房由吊脚柱支撑楼板,垂柱支承走廊,走廊上部设

7、披檐与挑檐相接,既挡风雨又美观。3凵字型凵字型是在曲尺型的基础上于另一端又添一垂直厢房而成,即一正二横,也称“三合水 ”。这种房屋的平面一般为正屋三间、五间或七间,两边厢房出两间到三间。厢房做成吊脚楼的形式,与正屋围合成一个开敞型的院坝空间(图 5) 。4口字型(四合水)及其他口字型(四合水)的特点是在凵字型的基础上,将正屋两头厢房的前端相连,形成了四方围合的型式,又称“四合水” 。有的仅将厢房吊脚楼上部连成一体,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入口“朝门”。口字型(四合水)再进一步发展即可成“ 二进一抱厅”、 “四合五天井”等。不过,这一般在较为平坦的市镇中出现,在山地村落中并不多见。另外,由于生活需要及地

8、形等因素,凵字型亦可能演绎出多种类型,如两边厢房不一样长或层数不一致,而出现山字型、皿字型等平面,或在凵字型平面的一侧或两侧添加小天井等(图 6) 。三土家族民居的智慧1古老的居住智慧从历史渊源看,土家族吊脚楼形式民居的原型是干栏式建筑。 魏书僚传曰:“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兰。 ”远古中国西南地方人类以巢居形式生活在森林里,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人们走出森林,模仿巢居式样,离地数尺架空在平地或山坡上构筑居室,巢居逐步演变为干栏。土家族吊脚楼民居的这种“上以自处,下居鸡豕” 的干栏样式,正是古老汉字 “家”的现实注解。后来干栏式建筑演化出多种形式,从形式上可以简单归纳为“高脚干栏 ”和“矮脚

9、干栏”两类,高脚干栏如傣族的 “竹楼”等。土家族民居是两种干栏的结合:高脚的厢房与矮脚的正屋卧室。其中,高脚的厢是指:厢房吊脚楼以柱落地将厢房楼台高高架空于坡地上,体现为高脚干栏;而矮脚的正屋卧室是指:正屋处于夯土整平后的地基平台上不架空,外观上与厢房对应充分展现建筑结构层次,正屋中间的堂屋落地不设地板,两侧卧室则设置据地约 30 cm 高的木地板,这样正屋室内就形成两个标高,其架空的卧室地板,体现为矮脚干栏,与此相应的是,在土家族历史上经历过“床榻合一” 的阶段。卧室的这种架空建造方式与中国古代席居制度息息相关。秦汉以前,席居制度长期占领着中国的大雅之堂,塑造了古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并衍生出礼

10、仪、衣履、尺度等等体系。所以说,土家族民居含藏着中国自古以来的居住智慧,正像张良皋先生所说,它“更多地表现为中国建筑之源而不仅仅是流,是我们美轮美奂的故居之一。2当代适宜性智慧(1)土家族民居是适应地形与气候的合理选择。渝东南土家族地区境内山峦起伏,有“八山一水半分田 ” 之称,为了不占或少占宝贵的耕地资源,土家族民居随势赋形、灵活有致,以吊脚之高低适应地形变化,减少土方开掘,尽量维持地表地貌的原生态性;另外,土家族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带,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特别是夏季,湿热气候突出。吊脚楼使居住脱离地面,隔绝潮湿,促进通风,防止毒蛇害虫,在经济可行的条件下做到居住的舒适性。所以,

11、吊脚楼是土家人在居住方式上作出的合理适应地形与气候环境的智慧回应(图 7) 。(2)土家族民居建造的技术与经济适宜性。土家族民居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堪称详备的法式,建造者根据代代相传的手艺与口诀,可以有条不紊地分开加工梁、柱、枋、板、椽、檩、榫等构件,然后迅速拼装,在不长的时间内即可完成,故其建造技术作为当地较为成熟的技术,至今仍然发挥重要作用,有着其技术上的适宜性;同时,土家族民居在建造的时候,通常采用家庭自助和乡间邻里换工方式,在农闲时进行,无须大的建筑施工机械投入,因而具有经济上的适宜性。经济上的适宜性还体现在建筑材料以当地天然材料为主,没有对大型运输工具的依赖,在交通不发达的山区尚是适

12、宜的(图 8) 。当然,这里牵涉有对木材的消耗等不利问题,不过当地正通过一些管理办法来克服,目前的措施:一是山区乡民在办理建房手续后,才可在控制范围内采伐一定数量的木材;二是乡民建新房时,一方面尽量移用老房子中的木料和配件,另一方面新房往往分期完成,先做主体骨架,其它维护板材陆续添置,这种小规模的建造方式避免了一次性对木材的大量需求。最后,我们应看到本质上木材是可以循环的生态材料,并且对木材的大量消费其实在城市,加强木材消耗管理应该主要针对城市,而对于纯为本身需要的山民应允许在适量前提下就地取材。(3)土家族民居仍具有满足当代本地生活要求的实用性。土家族民居一般在下部作畜圈或堆放杂物,上部往往

13、利用阁楼空间储放物品,如粮食、农具及其他各种家什。阁楼分板楼和条楼。板楼用厚木板铺成。条楼则用木条、竹条来铺,主要用来悬挂食物,以便通风透气,不致腐烂。如把成熟的苞谷打成小捆挂在条楼上,一般半个月左右便可晾干;如碰上阴雨连绵的天气,则可以在地面生火,火烤烟熏,十天半月食物也大都可以烘干(图 9) 。吊脚楼这种“下养畜放杂物、中居人、上贮粮”安排方式,为土家山民提供了一个有序而有效的、满足生活实用需求的居住空间。3独特的美学智慧(1)整体风水环境与景观意象之美。土家族民居以风水来相土择居,风水“形势宗 ”讲究“靠山”、 “望山 ”与“龙脉” ,实际上既保护了生态,同时也解译了“借景” 与“对景”

14、的景观艺术。最终,土家人以风水诠释了美学:建筑与场地的配置,讲究视觉效果和心理效应;单体建筑类型的不同组合显现空间之美;坡地聚落前后纵深、高低错落,显现层次与轮廓之美。故而青峰丛林之下、平谷田园之边,不时隐现土家吊脚楼的层栏曲槛,而站在出龛的吊脚楼凭栏望出,青山、金田、桔园、场坝相融如画,风水环境与景观意象具有朴实而又优雅的美学境界(图10) 。(2)独特的建筑形象之美。土家族民居长期形成的结构与构造和建筑外观形象上达到了和谐一致。屋顶反翘、屋面举折和飞檐使吊脚楼安定踏实之中赋予飞升飘逸之势,表达出富有节奏的艺术韵味;而出檐深远的檐下通过设置柱廊与过亭,既能保护墙体,也可为过往行人和邻里串门提

15、供避雨遮阳,是现代建筑所提倡的“灰空间 ”;立面上整齐的柱列框架与悬空的层层干栏纵横有序,极富张力色彩的挑枋在承托挑檐廊的同时,成为立面构图的重要标志。土家族民居内在的简洁有序又不失细腻的结构与构造,最终成就了它婀娜多姿的建筑形象之美(图 11) 。(3)细部装饰之美。土家族民居在其门窗花格、栏杆、柱础、柱头、挑枋、吊脚垂柱、门头等处构配件上往往雕饰以各种图案,如花卉、动物或几何纹等(图 12) 。在调研中,发现有的住家的窗花格样式多达 11 种之多(图 13) 。这些装饰,无不表现出土家人对审美的追求,对吉祥的祈祝。这些细部装饰丰富了民居建筑艺术,这些传统工艺的传承,使地域民族建筑在现代工业

16、化的冲击下仍保持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扬。四结语(1)渝东南土家族民居。它是一种与其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与民族文化相包容的居住形式。土家族民居的技术适宜性及其阐发的独特美学价值,体现了传统建筑的生态观和美学观,具有继续传承和发展的内在属性。(2)地方文化与地域特色。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而又历史悠久的国家,到处都留有丰富多样的地域建筑文化遗产,它既是地域地理特征和地方文化的荟萃和积淀,又是一种强有力的特殊媒介,向外界和后人传递着特殊的地理和文化信息。随着中国建设的加快,像渝东南土家族聚居区这样有着特殊地理和文化信息的地域,其乡村和城镇风貌日新月异,如何及时地挖掘和继承地方建筑文化传统、建构地域特色,是一项社会各界都应关注和投入的重要课题。(3)对于建筑学人。走出日益同质化而又喧嚣夸张的大都市,面向这绿水青山间的村舍山寨,在享有传统民居的浑朴和亲切之中寻求那久违的一份智慧和灵感,这对于当代建筑学人来说不蒂是一条很有意义的道路,特别是在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