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影响因素分析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2059553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外并购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海外并购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海外并购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海外并购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海外并购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外并购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外并购影响因素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 .1二、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外部因素分析 .2(一)法律制度 .2(二)政府背景 .2(三)有效的中介机构支持 .3三、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自身因素分析 .3(一)企业经济实力 .3(二)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 .4(三)海外并购经营管理人才储备 .4(四)文化整合能力 .4四、案例分析 .5(一)案例背景 .5(二)影响因素分析 .6五、结论与建议 .7参考文献 .81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 中国市场经济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资本输出已经成为新一轮对外合作的重点。然而由于经验和理论的缺乏,现在我国本土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存

2、在诸多问题,对现有状况处理不佳。本文就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意在发现相关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总结经验并相应的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关键字:海外并购;外部因素;内部因素;TCL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海外并购活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制造业大国,但是在技术,资源,市场方面与世界发达经济体尚存在巨大的差距。通过海外并购,中国企业可以解决制约长远发展的三大难题技术、资源和国际市场。一方面并购国外一些比较好的技术资源解决我国技术瓶颈难题,发展中国创造,提升品牌认知度和开拓国外市场;另一方面,可以到海外市场购

3、买更多的战略性资源产品 ,如石油和矿产。2006 年股权分置改革基本成功完成至今,我国企业掀起了一波海外并购浪潮 ,其中涉及矿产、石油、汽车、飞机、家电以 IT 行业等。海外并购已成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其规模扩张和获取各种资源的有效途径。然而,据统计,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并不高,仅有 33%算的上成功的海外投资并购例如,联想用 12.5亿美元购入 IBM 的 PC 业务,使得联想的 PC 全球排名由第九一下跃至第三。这次并购从品牌、技术、管理、产品、战略联盟和运营等各方面对于联想本身都有巨大的提升。然而有 67%的海外并购不成功, 例如中海油失意尤尼科、海尔退出对美泰的收购、TCL

4、和阿尔卡特劳燕分飞、华为、中兴等因 “安全问题”收购业务搁浅等一系列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从中可以看出,由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起步晚没经验,因此在实现海外并购的道路上是荆棘满布,坎坷颇多, 还存在2着诸多障碍因素,因此认真分析影响我国海外投资并购成败的影响因素意义重大。二、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外部因素分析(一)法律制度1、海外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从海外并购立法来看,从事跨国并购, 法律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都采取了立法手段保护和支持国内企业的境外投资活动,但在我国,目前企业从事跨国投资、并购的法律还相当缺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迄今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规范、约束与

5、保障企业海外投资与并购的法律。第二、双边及多边投资、跨国并购协定滞后。我国与其他国家和政府签订的一些双边和多边协议无法有效地支持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在对外投资保护等方面权力不对等,并且我国没有建立境外投资保证制度。这些法律与制度方面的缺陷对我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是十分不利的,大大增加了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风险。2、国际法律体系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开展国际经济合作起步比较晚,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创新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处于劣势地位,这些不利因素使得我国在参与国际规则制订时缺乏足够的话语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以及我国企业只是己有国际

6、经济交往游戏规则的一个被动接受者。(二)政府背景中国完成对外并购交易中有 80%左右是国有企业完成的。尽管近年来高科技民营企业对海外并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国有企业仍然是海外并购的主角。国有企业与中央或地方政府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国有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网通等企业在同行业中还处于垄断或半垄断地位,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然而正是我国国有企业的这种政府背景,使得我国国有企业在征战海外的并购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阻力。一些国家开始怀疑我国国有企业发起海外3并购背后存在着一些政治动机,进而对我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产生了一种戒备心理。中海油在竞购美国百年老牌石油企业优尼科公司时,尽管出价比竞争对手美

7、国雪佛龙公司高出 7 亿美元,但是由于未能通过美国政府的审查而最终搁浅。2009 年中铝斥资 195 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力拓公司,澳大利亚国内的一些议员和政府官员认为,中铝这个大型国有企业可能代表着中国政府利益。他们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这桩并购案进行否决。(三)有效的中介机构支持中介机构主要有金融、法律、保险、审计、培训以及商会等机构。发达国家一般都有成熟的非政府中介组织系统,不仅为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从目标企业财务状况到所在国政府监管政策等各个环节的全面信息,而且还能代理并购中涉及的诸多法律手续与业务。虽然我国目前拥有一批商业与金融等中介组织,但由于时间不长,其无论是实力还是经验都明显欠缺,许多中

8、介机构甚至还从未接触过跨国并购业务。因此,我国企业在开展海外并购时很难得到中介机构的高质量服务, 无法获得有用的信息和帮助,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事业的发展。如果依赖海外中介机构,又面临对方不熟悉国内情况并索取高额交易费用的局面 ,这些都加大了企业海外并购的难度,使得企业可利用和调动的外部资源有限。三、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自身因素分析(一)企业经济实力要通过并购实现国际化经营,并购企业必须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尤其是在制造业、银行、电信、汽车等规模经济要求高的行业,实施海外并购的企业应当是在业内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我国企业如果和世界大型跨国公司比,市场集中度和规模都相对

9、较小。虽然钢产量我国居世界第一, 但前四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只占 33%,在日本前五家这一数字是 75%;韩国第一家就 65%;欧盟前六家是 74%。我国汽车行业在 1999 年前四家的集中度为 43.6%;而美国1958 年前四家就达 99%。这样的规模和实力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并购,并不具有优4势。因而总体而论,我国企业进行大规模海外并购的条件并不成熟。(二)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我国一些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只注重获取国际上的知名品牌,而没有认识到要维持一个知名品牌,是需要背后的高尖精科技作支撑的,离开了高端技术作支撑,即使我们获得了知名品牌,也不会使这些品牌给企业带来价值的提升,相反这些品牌对中国企业

10、来说可能会成为烫手的山芋。2009 年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计划收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悼马品牌,然而这家民营企业只是一家生产建筑工程机械的公司,根本不具有生产乘用车的经验,也就是说腾中重工根本不具有驾驾驭悍马的技术。这柱交易最终也在众人的质疑声中不了了之。打造一个知名品牌需要很长的时间,通过并购国外的知名品牌虽然可以快速获得优势无形资源,但是维持一个知名品牌同样也非易事。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联想集团,联想使用 IBM 商标的权利只有五年的时间,联想在 IBM 商标权使用时间截止之前,使 ThinkPad 品牌脱离了 IBM 这个母品牌,并且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三)海外并购经营管理人才储备通

11、晓有关并购知识的专业人才匮乏是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影响之一。海外并购的专业人才应通晓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营销、国际企业管理和国际商法等知识,熟知海外并购业务,并能按国际惯例管理海外并购企业。此外, 还必须掌握当地语言,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处理相关业务和纠纷, 熟悉当地文化习俗和社会环境,有较强的公关技能和适应能力以及强烈的开拓意识和献身精神。而中国目前却严重缺乏这样的人才。很多外派人员连当地的文化和语言都不太懂,法律环境也不了解,这就很难做好企业的海外并购工作。(四)文化整合能力由于跨国投资并购要涉及不同文化间的整合,文化整合能力直接影响着并购后的消化问题。由于我国的弱势文化,大部分对

12、发达国家的并购会遭遇东道5国强势文化的冲击,从而增加并购后整合的难度,使双方企业无形资源系统协同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的影响。如 TCL 在对法国汤姆逊公司的整合过程中遇到了未曾意料到的文化冲突。集团董事长李东升假期想召集法国员工幵会,但根本找不到人。法国强势的工会使得在国内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并购后裁员,在法国执行起来却并非易事。韩国人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对外国货的抵制,也使得上汽在整合韩国双龙汽车时遇到了跨文化整合的麻烦,工会组织的罢工风潮给上汽造成了 5000 万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还使上汽不得不对双龙再次追加了 100 亿美元的注资。四、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在竞争白热化、利润下滑、欧美市场受阻的形势下,TCL 集团详细规划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在 TCL 看来,采用国外代理商的力量,对企业而言,风险较小,但掌握不了目标市场的主动权,也无法及时跟进市场变化,拓展新的市场;而采用海尔集团的渐进式的“自我扩张型”国际化道路稳则稳矣,但时不我待;在欧美市场推广一个全新的中国品牌,成本太高,风险也比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而欧美市场比较成熟,格局基本已经确定,接受一个品牌空间不是很大,打自己的品牌意味着要在一个已经成熟的市场中挤出一块份额,难度很大;同时为了绕欧美市场的贸易壁垒,并购欧美知名品牌对当时的 TCL 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后来 TCL 得知汤姆逊的出售意愿,汤姆逊的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