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嘉定金融硅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色功能区五年行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053857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嘉定金融硅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色功能区五年行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设嘉定金融硅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色功能区五年行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设嘉定金融硅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色功能区五年行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建设嘉定金融硅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色功能区五年行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建设嘉定金融硅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色功能区五年行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嘉定金融硅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色功能区五年行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嘉定金融硅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色功能区五年行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文件嘉府发201210 号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嘉定金融硅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色功能区五年行动方案(2012-2016 年)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委、办、局、街道办事处,嘉定新城、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管委会:建设嘉定金融硅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色功能区五年行动方案(2012-2016 年)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有关单位按照执行。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三月一日建设嘉定金融硅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色功能区五年行动方案(2012-2016 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促进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加快实现区委、区政

2、府提出的“新城建设出好形象、产业转型全市率先、社会发展市郊领先”三大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大对金融产业的培育力度,优化区域金融产业的发展环境,逐步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辐射长三角的金融产业集群,促进嘉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一、发展优势“十一五”至今,嘉定二三产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初步具备加强金融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发展优势。(一)科技产业先发优势。全区已有各类企业技术中心 126 家,高新技术企业 232 家,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 70 家,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5 家,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9 家,市专利工作示范企业 7 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 超

3、42%。高校科研院所总部回归,形成“十所一中心一基地”集聚规模。(二)汽车产业领先优势。全区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值达 1064.7 亿元,年均增幅高达 25%以上,占全区规模工业比重由 19.7%提高到 41.4%。2011 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 122 家,其中产值 10 亿元以上企业 28 家。基本形成整车制造和零部件配套、汽车研发、汽车贸易、汽车文化等较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上海国际汽车城在功能完善、产业布局以及产业链延伸上达到新的高度。(三)新兴产业战略优势。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市政府九项高新技术产业中,有五项在我区是发展重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和上海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落户嘉定;

4、新建完成的上海物联网中心吸引近百家物联网企业落户;新能源产业部分项目逐步落实推进;基础软件及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四)文化信息产业集聚优势。文化信息产业成为我区产业发展新名片。全区引进文化信息服务企业 1.5 万户,注册资本 100 万元以上的企业超 2000 家,集聚了一批电子商务行业领军企业。2011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电子商务 50 强企业中,我区占 1/3。(五)嘉定新城宜居宜业优势。嘉定新城初级中学、示范性中小学、瑞金医院、妇幼保健院、东方肝胆医院等一批高品质教育医疗项目即将交付使用,全面提升城市医疗教育服务能级。江桥万达广场、嘉亭荟商业广场、新光百货、中信泰富、日月光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加

5、快建设,为提升生活服务业发展能级注入了强劲动力。保利剧院、新城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项目全面完成,凸显中高品质文化休闲服务功能。嘉定新城核心区多家五星级酒店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上海西北近郊高星级酒店集聚区域,重塑了城市品质。二、发展目标围绕嘉定新城总部商务集聚区,建设嘉定金融硅谷。将产业资本、科技资本、金融资本有效结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产业快速转型提供强大助推,使嘉定成为辐射长三角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色功能区。到 2016 年,确立金融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金融业增加值超过 5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 20%。具体目标是:初步建成上海新型金融产业发展集聚区。引导金融服务企业向产业发展重点

6、区域集聚,引进股权投资企业 200 家、股权投资管理企业 200 家、总资本不少于 1500 亿元。设立新型金融企业(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不少于 10 家,积极发行各类债券和票据,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的新型金融发展示范区。初步建成上海资本市场上市企业总部集聚区。引导上市企业及总部向嘉定新城核心区集聚,培育和引进上市企业不少于 20 家,列入培育上市计划企业不少于 100 家。努力培育和引进中国黄金上海交易中心等各类为产业资本服务的要素市场、产权交易机构不少于 10 家,形成资本集聚、上市企业集中的总部示范区。初步建成为长三角地区配套的专业金融服务集聚区。引导专业金融服务企业进

7、入嘉定,培育和引进金融咨询、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保荐机构、资产评估和信用评级等专业服务机构不少于 20 家,形成为产业资本发展壮大提供优质、便捷金融服务的示范区。三、发展重点按照“引导金融资源向优势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对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信息服务等企业给予金融支持”工作要求,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发挥金融服务优势、完善银行信贷服务。(一)直接融资1、股权投资。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建立资金与项目的对接平台,鼓励境内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发挥优势,关注处于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的科技型、成长型创业企业的成长,适时采取投资,让优质企业有效嫁接金融资本,实现快速发

8、展。放大已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效应,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投资区内科技型、成长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向嘉定集聚。2、企业上市。不断推动企业改制工作,做好企业与中介机构的对接,完善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加快推动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境外上市,加快推动已上市公司再融资和重组。积极推进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嘉定园内的科技创业企业进入三板市场,为风险投资资本提供有效的股权转让和退出通道。3、发行债券。鼓励金融机构引导符合产业导向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票据,筹措发展资金,为中小企业逐步壮大提供多渠道的融资路径。(二)金融服务1、新型金融。采取“政府引导、企

9、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鼓励民间资金进入相关行业,调动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适当增加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不断满足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融资需求。鼓励相关重点企业组建融资担保公司,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推动担保模式创新。引入一批知名融资租赁公司,满足区内企业对融资租赁服务的需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企业提升能级提供动力。2、专业服务。鼓励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审查监督机构,资产评估和信用评级等评估机构,投资咨询、金融咨询、保荐等服务机构为产业园区、企业孵化器、重点企业等提供企业授信、信用增级、科技保险、融资等综合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特色金融服务。3、第三方支付。积极引入获得工信

10、部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落户,整合电子商务行业资金流、信息流等环节的多元化需求,开展电子商务类金融结算业务,推动相关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并在我区开展先行先试,创新工作机制。(三)传统金融1、银行信贷。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与信贷政策相匹配的个性化信贷计划,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基地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的信贷资金支持,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综合金融服务。2、保险信托。积极支持保险、信托机构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与银行的深度合作,开发适销对路的金融新品,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四、发展保障(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色功能区相匹配的

11、金融产业发展机制,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区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街镇等为成员单位的嘉定金融硅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色功能区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委,形成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推进合力。积极落实市级、区级专项扶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二)重点培育,加大引导扶持。制定和完善推动金融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细化新城核心区规划,通过设立新型金融产业发展示范区、上市企业总部示范区、专业金融服务示范区,建设“金融服务大厦”等标志性建筑,加快黄金交易集聚区等各类项目引进、落地,在形态和功能上加速集聚,出好形象。同时,对金融产业建设用地项目,优先办理核准预审和报批,优先供地;优先申报国家、

12、市、区级各类政策性扶持;凡符合优秀人才住房保障条件的企业,给予优先支持。(三)搭建平台,优化发展环境。一是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拟改制上市企业资源库、新型金融服务机构信息库、金融专业服务机构信息库和股权投资机构信息库,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二是公共服务平台。结合银企合作沙龙、上市公司俱乐部、股权投资与优质企业对接会、科技博览会等载体,为银行、新型金融服务机构、优质企业之间提供“点对点”服务平台。三是人才服务平台。积极引入国内外一流金融人才。对区内招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全力打造一支高效专业的新型金融产业招商队伍。(四)管服并举,营造服务氛围。对入驻企业设置一定标准,树立一批标杆企业,发挥引导示范作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和配合,依法做好新型金融行业的监管、服务和协调工作,依法做好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行为的监管,并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渠道,规范行业经营管理,服务新型金融产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