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051831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张文玫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我是高中的语文老师,有义务教会学生学好语文,注重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提高。同时我觉得高中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语文一直都是主要学科,特别是现在,语文是 160 分,高考时文科的语文试卷是 200 分,按照道理学生应该重视语文,特别是文科的学生,但是学生根本语文放在它应处的位置,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对语文学习不敏感,不知从何学起,学的很被动。结果老师教的也很被动。费的劲不小,教学效果却不佳。素质教育一直是我们提倡的,也是也是新课改要求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在高中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要教会学生怎么

2、学,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渐提高这种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必要的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少的东西需要我们研究,特别是作为老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预习,怎样更快的使课前预习成为学生的习惯等等,很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怎样使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怎样改变语文的尴尬处境,让语文教学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二 核心概念的1“课前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知对象,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它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时候预习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

3、堂教学的好坏。注重课前的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给学生的课堂学习创造一个学习动机。2“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这里我们所说的习惯主要是指一种行为。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在学新课前,进行课前预习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不需强迫,成为自觉的行为,而不是一时的做法,也不是偶然的动作。三 课题研究的意义我们都知道,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中第一个并且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老师开讲前学生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学生在预习时会带着以前学过的知识去学习,自觉对以前的知识回顾了一遍。但是将要学习的东西肯定有新的以前没有接触到的,凭现有的知识储备不能解决,这就自己给自己提出了问题,

4、有了问题就想解决,这是人的天性,要解决问题有的通过和同学讨论,有的在课堂上向老师询问,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再说如果学生问题的答案跟老师说的一致,会使学生很有成就感,这会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预习知道自己哪里会哪里不会,在课堂上的听讲才会有的放矢,不至于紧张的“奔命”于老师的思维步伐。老师通过检查显示的预习情况,在讲授的时候才能有所侧重,既节省了时间,又让课堂详略得当,不至于死板,很自然的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总的来讲,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一是有利于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以及运用,二是有利于提高自觉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5、,给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个机会。四 课题研究的内容(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课前预习习惯的现状目前,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甚至有些学生课前根本就不预习。即使课前进行了预习,也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被动的做法,况且在预习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该学习什么,怎么预习,大部分学生就是把将要学习的课文看一遍,解决一些生字词,其余的就没有了。由此看来大部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预习,更谈不上养成一种习惯了。(二)没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原因及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老师没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也就是老师就没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意识,在

6、课堂上老师就按照自己的思路讲,对学生的认知情况不了解,不痛不痒的讲完了一课。二是老师没有对学生课前预习给予一定强调和指导,学生不清楚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即便自己在课前先学习也不知道该学习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结果是瞎预习,效果不好。三是老师没有坚持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让学生预习,不能形成习惯,学生的课前预习也是时断时续。至于对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致使课堂上对老师所讲的新知识新课文,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积极的思考,有时候根本就跟不上老师的步伐,紧张的不得了,影响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就像前面说

7、过的,学生对自己的知识储备心里没数,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不清楚,在上课听讲时就没有重点,学习效果就不好。对老师而言,学生不预习,就谈不上检查预习情况,对学生的情况不了解,上课的时候就不能有的放矢,也不能突出重点,有时候还会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整个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因为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场仗肯定打不好。最终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三)对学生课前预习方法的分析和指导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仔细研究和探讨预习的内容、原则以及方法等。在给学生确定预习内容的时候,我强调了几点内容,比如课文的特点,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知识储备了等等。在学生预习前我会提出几

8、个问题,以注意到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提高等等。(四)学生充分预习下的课堂教学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在上完课以后进行分析研究。五 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遵循研究问题由表及里有深入浅的原则,分部实施。1 现状调查分析阶段(2009.12-2010.2)(1) 对学生学习语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2) 确定研究的方向,实施方案并申报立项。2 实验研究阶段(2010.42010.12)(1) 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查,同时学习阅读有关的书籍,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和心得。(2) 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了一些方法和方案,进行相关的案例教学,并对案例进行

9、研究总结,写出相应的案例分析。3 总结阶段(2011.12011.2)(1) 对一年来的研究进行总结,探索相关的理论写了一些随笔。(2) 撰写结题报告,为结题做各项准备,并申请结题。六 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我校高中学生(二)方法:1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个别交流、座谈等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课前预习情况。2 文献研究法。通过读相关的书籍好文献,了解相关的理论,了解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为自己的研究做基础。3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运用一定的教学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根据课堂的实际效果适时的调整对策,对问题继续研究。4 观察法。通过这个方法,了解在预习前后学生对学习语文兴趣

10、和积极性的变化。七 课题研究的成果由于本人积极认真的研究,并及时的总结,颇有收获。(一)对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时课前预习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在读书的学习过程中,对有关的内容仔细揣摩,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认识到课前预习是自求了解的一个重要步骤,对相关知识有强化作用,对旧知识的缺陷有补救作用,对新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准备。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为我们一直都提倡“向 45 分钟要效率”,要想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必须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在培养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课前预习习惯的时候,我了解了不少的方法,又经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也总结出了不少的东西。比如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11、提预习要求时要遵循几个原则(一)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三)要尽可能的兼顾更多的学生。(四)对学生预习和学习的情况要及时的反馈,及时的调整政策。在预习的方法上,根据不同的班级和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二)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和自己的摸索,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去年到现在,我有意识在我教的两个班级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90%的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这种习惯,实际证明效果是很好的。首先想说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再把上语文课当做受罪的时间,因为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地思考和回答,如果自己的答案和老师比较接近,学生会很高兴,以

12、后回答问题会更积极,同样要想回答的更好,就要更好的预习,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除此在预习前,我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侧重不同的问题,在上课时进行比赛打分,引进了竞争机制,并且一直都坚持,这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其次语文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以前我们两个班的成绩始终没有多大起色,不温不火的,越是这样学生越没有积极性。在 2010 年暑假的考试中,两个班的成绩分列 9和 12 名,处于中等,在今年寒假的考试中,分列 3、4 名,有了很大的进步,两班的平均分比年级平均分高出 5.6 分,这个数字很可观。其实学生只要对学习语文感兴趣,从心里想学,就一定能学好,成绩上去了,就更有兴趣学

13、,这两方面互相促进。再次,我的这种做法得到学校领导的赞赏和学生的认可。我们年级搞了一个教学和学习方法讲座,年级组让我通过学校的广播开了一个讲座,我重点介绍了这种学习习惯,课后有别的班的不少的学生到办公室来询问,对此学生很感兴趣,不少学生尝试去做,不少老师也开始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八 课题研究的反思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必需有责任心,作为老师,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为中心,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不然的话就只能流于形式,不会把课题做好,对教学不会有帮助,只会浪费时间。同时我还有一种感受,我对课题本来几乎不懂,后来听了相关专家的报告,觉得有意思,先在进过一年的研究,我对研究课题有了基本的认识,并越来越感兴趣,想继续研究。本课题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要对课堂教学认真分析,及时的改进,不停的反馈改进。在研究过程中我认识到我也有不足,虽然以课堂为基础,但不是全部,相对就是在课下和学生交流的时间不是太多,学生的情况大部分来自课堂,这毕竟是不全面的,这对研究会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我觉得对学生有效预习的研究不到位,还应该深入,我打算今后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本课题系 2010 年市教科所的结题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