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庙安乡西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051805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庙安乡西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对庙安乡西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对庙安乡西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对庙安乡西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对庙安乡西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庙安乡西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庙安乡西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庙安乡西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如同往年一样 ,四川省宣汉县庙安乡生产的西瓜风靡宣汉和达州等地,甚至远销重庆市的万州和梁平等地,产品供不应求.一个昔日山区贫困小乡,如今为什么能够把西瓜特色产业做成规模品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推动农民持续增收? 怀揣这个疑问 ,笔者深入庙安乡对其西瓜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总结其发展经验,为其他地区发展提供借鉴.一,基本情况庙安乡地处宣汉县东南部,面积 28km,辖 5 个行政村,2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户 1759户,总人口 6548 人,平均海拔750m,耕地面积 285.13hm,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小乡,地理上无位置优势,

2、亦无资源潜力.十多年来,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土质状况及农民种植西瓜的习惯和经验,庙安乡紧紧围绕西瓜特色产业, 突破西瓜 重茬的瓶颈,摆脱西瓜烂市 的束缚,大做西瓜文章,利用优势,做大做强西瓜这一产业,取得了显着成效.2006年,全乡西瓜种植面积 140hm,每户平均 733.7rn,占全乡耕地面积的 30%以上,产量突破 1万 t,创产值 600 多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近 1000 元.二,西瓜种植给庙安乡带来的变化(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种植西瓜尝到甜头后,农民自发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瓜生长周期短,每年仅 3 个月左右,其余时间可以在瓜田发展其他蔬菜或经济作物.目前,全乡共发展烟叶

3、 26.67hm,草莓26.67hm,秋番茄 33.33hm,反季节蔬菜 33.33hm.此外,庙安乡还发展了肉牛 2100 头,生猪65o0 头,基本形成了果蔬,烟叶,畜牧齐头并进,持续规模发展的良好格局.(二)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20 世纪 90 年代初,庙安乡是全县有名的贫困乡,落后乡,年人均收入不足 500 元,粮食种植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往往入不敷出.通过十多年的种植结构调整,庙安乡西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农民持续增收.2006 年,全乡人均纯收入高达 3000 元,居全县前列.(三)培育了一批专业瓜农随着西瓜产业的发展壮大,庙安乡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农民也逐渐增多.在西瓜销售

4、的过程中,部分头脑灵活的农户开始主动与经销商联系,直接将产品送到经销商手中,既方便了经销商,自己又能赚到差价,这批人目前已逐步成长为庙安乡第一批经纪人.目前,全乡共有 6O 多人从事西瓜营销,为庙安乡西瓜开拓销售市场做出了很大贡献.三,庙安乡抓强西瓜产业的成功经验西瓜是一个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市场风险也比较大.庙安人在实践中一步步总结经验,破难解困,完成了从传统种植到特色种植的转变.庙安人总结了十六个字的发展经验:顺势引导,长期坚持,勇于创新,强化服务.(一)顺势引导 .示范发展庙安乡种植西瓜要上溯到十几年前.1992 年,洞子村 1 社村民田礼先看到邻近的达州市通川区盘石乡种植西瓜收入高,便从

5、盘石乡亲戚家中带回西瓜种子试种,当年见效,收入达 2.55 万元/hm2,高出传统种植收入的 3倍以上.如今,他每年种植西瓜均在 0.2hm2 以上,年收入在 8o00元以上.蒋秀,号称西瓜女状元,2006 年种植西瓜 0.33hm2,收入 1.4 万元.附近村民便纷纷效仿,种植大户不断涌现.其中,种植面积在 0.33hm2 以上的大户33 户.庙安乡党委,政府也及时作出决定,聘请科技人员对庙安乡的地理环境和西瓜生长条件进行研究,认为庙安乡紧邻城市,距达州市区约 20km,距宣汉县城约 25km,地势四周低,中间高,土质好,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适中,种植西瓜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

6、位,生态,自然优势.随后,庙安乡制定各种政策,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西瓜生产.乡党委,政府组织乡干部驻片抓点示范,做给群众看,指导群众干,创建了干部示范基地 5 个,带动发展示范户 47 户.同时,庙安乡还降低门槛招商引资,开发了3 个优质水果园,辐射带动农户600 余户,迅速形成了业主带动大户,大户带动散户和八庙村,洞子村,胜观村等一村一品的西瓜特色产业发展格局.通过政府引导,全乡西瓜种植面积迅速增长,1996 年发展到 133.33hm2多,1997 年高达 266.67hm 多,占全乡耕地面积的 2/3.(二)长期坚持 ,目标明确稳定就是速度,连续就是效益.十多年来,庙安乡的各届领导班子和主要

7、领导干部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在西瓜这一产业发展上,发展目标始终没有改变,而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农村政策变化,市场经济规律,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紧紧扭住西瓜这一特色产业,始终确保农民增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庙安西瓜才得到更好的发展.(三)勇于创新 ,改良品种由重茬问题导致的枯萎病,炭疽病等病害是西瓜规模种植的最大障碍.因此,一块耕地种一年西瓜后,一般要间隔 23 年才能再种.1997 年,庙安乡 95%的西瓜苗染上枯萎病后枯死.乡党委,政府面对困难,及时请县技术部门出谋划策,并邀请县农业专家指导帮助,与当地的土专家 一道探索出了一套西瓜苗嫁接技术.一年后,抗病,高

8、产的嫁接西瓜开辟了规模种植的新途径.同时,瓜农紧跟消费观念大力调优品种结构,开始试种黑美人,黄美人等价格高,效益好,销路广的礼品小西瓜.2006 年,在乡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洞子村 1 社杨勇试种了 200m 的黄美人 西瓜,收入 1700 元.2007 年,杨勇自家80%的耕地都种上了这个品种的西瓜.(四)强化服务 ,利为民谋一是抓技术服务.庙安乡初步建立起了以乡为中心,村为纽带,种植示范户为基础,专群 结合的多成分,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庙安乡政府聘请了 20 名土专家, 挨家逐户指导西瓜嫁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乡干部驻村包点,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指导农民掌握新技

9、术,接受推广新品种.现在,庙安乡 1700 多农户,每户至少有 1 人是西瓜种植能手,自己会育苗,能嫁接,懂病虫害防治技术.二是抓信息服务.庙安乡领导非常重视西瓜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服务工作,及时成立了庙安乡西瓜生产发展领导小组和庙安乡西瓜协会,正在注册庙安西瓜 商标.在产前向瓜农发布种子信息,推荐优良品种;在产中向种瓜户发布技术信息和病虫害防治信息;在产后向种瓜户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减少了农户来年种植西瓜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三是抓销售服务.在每年西瓜成熟前,乡党委,政府不仅帮瓜农找销路,主动与周边市场联系,用优惠政策吸引客商驻乡收购,当好了市场红娘, 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整治维修天(宝)庙(安)路,

10、庙(安)盘(石) 路,庙(安)洋(烈)路等县级公路 ,保证运销车辆能够通行.乡党委,政府领导曾提出了西瓜烂在境内 ,就是庙安罪人的口号 .四,庙安乡西瓜种植给人们带来的启示(一)庙安西瓜的喜与忧调查虽然结束了,但庙安西瓜未来发展的思考却刚刚开始.庙安乡西瓜产业承载着农民太多的期望,要将其进一步向纵深推进,还面临着巨大压力,特别是一些具体矛盾和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主要表现为三喜三忧 .一是部分种瓜户依靠技术输出, 外出种瓜是喜,更是忧 .喜的是既提高了庙安西瓜的知名度,种瓜户也可以得到实惠;忧的是相当部分种瓜户外出种瓜是因为自家交通不方便所被迫 .庙安乡境内主干道有三条:即庙安至天宝,庙安至洋

11、烈,庙安至盘石,共 27km,但路面坑坑洼洼,达不到通车标准,境内无客车,营运货车也极少通行.不仅老百姓出行难,也严重影响了西瓜销售,提高了运价.庙安乡在公路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始终不能治本.迫切需要要在项目上,资金上给予修建公路更大支持,确保境内公路通畅无阻,以公路的大改观促进产业的大发展,创造庙安西瓜发展的硬环境.二是西瓜价格稳定是喜,更是忧.喜的是 2007 年以来,尽管湖北,甘肃和河南等省西瓜先后跌至 O.2O 元/kg,甚至大量西瓜无人问津,而庙安乡西瓜始终保持在 O.6O 元/kg 左右,瓜农收入相对稳定.忧的是十多年来,庙安乡西瓜始终徘徊在 O.5OO.6O元/

12、kg,扣除物价上涨等因素,实际上西瓜价格已经明稳实降 .庙安西瓜个大,皮厚,味淡,上市迟,上市期集中,竞争力弱,效益低等问题亟待解决.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改变生产方式,增加名特优稀品种,大力发展早熟中果型品种,尽快形成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大生产格局,避免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出现.三是农民的增收项目多是喜,更是忧.喜的是庙安乡的农民有发展的迫切要求,发展意识,科技意识强,能自发地发展一些新项目,如脆红李,梨等,致富项目多样化.忧的是产业多而杂,小而全,没有规模,经济效益低下.要依靠科技,围绕西瓜主导产业,尝试探索发展豆类 (菜豌豆,蚕豆)+西瓜 +秋菜(早秋玉米) 等高产值的多种,高效

13、,间作,套种模式,大幅度提高庙安西瓜产业的综合生产效益.(二)发人深省的启示庙安乡西瓜种植的鲜活经验,既有深刻的启示,又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一是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庙安乡西瓜特色产业发展中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都是在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正是这些来自基层,源于群众的创造,使庙安西瓜发展生机勃勃.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产业发展没有统一的模式,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二是必须树立长期发展的思想.产业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而

14、是一个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要把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科学地结合起来,尤其要重视打基础,管长远,做好积累性的建设工作和经验总结,为产业长远发展夯实基础.三是必须转变政府职能.产业发展固然少不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同样也少不了政府这只有形的手. 但政府不能强制,不能命令,必须由干预型政府转为引导型政府,由包办型转为服务型,由代理型转为市场调节型,真正把政府的意愿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达到顺利实现预期经济效益的共同愿望.四是必须依靠科技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庙安乡在发展西瓜产业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特别是从葫芦实生苗到嫁接苗的转变,从根本上延续了西瓜特色产业的生命.同时,通过大力培养 土专家,田秀才,庙安乡真正把产业发展引入到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作者单位:四川省宣汉县茶果站(636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