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036314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数学组 段伟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人教 A 版必修 3 第三章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我尝试利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过程分析和评价建议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一、教材分析(说教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高中阶段概率内容的起始课,是全章内容的理论基础,它指明了概率课程的研究方向,即研究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和规律性;其次本课的内容所涉及到的其他数学知识不多,主要是通过数与形两方面揭示随机事件发

2、生的规律性,但本课内容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节课的学习体会和感受,将直接影响后续概率课程的学习.因此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的规律性,以及“大量重复”这一呈现规律性的条件和“附近摆动”这一表现形式,具体“如何摆动” 、是否“摆动越来越小”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此本节课的重点定位为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以及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 二、目标分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体会概念、结论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

3、、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能力。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通过试验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过程,归纳总结试验结果,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明确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敢于实践、乐于与人交流合作的良好个性品质.三、学情分析(说学法)在初中, 学生已对随机事件和概率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有

4、较强的学习兴趣.但是初、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并不完全相同,对比而言,高中教材的表述更加严谨,后续内容更加抽象,学生过去的学习、生活经验对这节课的学习有一定引导作用.另外,我校是省示范高中,但学生的计算机使用和实验操作、统计能力比较薄弱,这节课的数学实验对每位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将是一个挑战.基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概率含义的正确理解和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突破难点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对随机事件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的直观感知.四、教法分析(教材处理)张奠宙教授曾在对“概率与统计”的教学建议中倡导“新课程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参

5、与性、实际性、探究性;注意学生在学习中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基于以上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老师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设计上力图体现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等基本原则. 1.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教学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旨的现代教育原则,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通过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共同交流与协作,在教师的引导和合作下,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得果实,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发展,通过不断探究、发现,让学习过程成为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使师生的生

6、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2.学法指导学生学法:互相讨论、探索发现由于学生在尝试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会在新旧知识联系、策略选择、思想方法运用等方面遇到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指导.作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帮助学生重温与问题解决有关的旧知,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表达的机会,共同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等,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给予学生启发和鼓励,在心理上、认知上予以帮助.这样,在学法上确立的教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完整的认知结构,使学生思维、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3.设计理念 :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这也正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本质

7、要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立足教材,通过对例题的再创造,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度的发展;通过激发兴趣,强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逐步地从学会走向会学,由被动走向主动,由课堂走向社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当前新课程所追求的基本理念.五、学法分析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基于此,本节课始终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本节课主要采用实

8、验探究性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六、过程分析(教学设计)这节课我的教学设想是:按照探究式教学法的核心思想,以问题为载体,以数学实验为手段,以计算机为基本平台,以学生为探究主体,围绕概率定义产生的思维过程,从定义产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两方面不断设置问题展开教学活动,具体分四个阶段共七个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设计说明创设情景观看图片(一)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 3000 米接力决赛(二)“超级大乐透” 该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思维活动建立起情感基础。这一情境让学生回到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学习随机事件及概率的原因和必要性.探索新知1、事

9、件的分类及概念2、超级竞猜3 实验引入4、比较试验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辨别,让学生了解事件的分类情况,巩固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思维基础,明确事件分类的标准和概念之间的差异。 通过竞猜,使学生对随机事件的规律性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并为挖掘这些感性认识的理性依据提供了思维铺垫,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反思和探究。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随机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同时发现在次数逐渐增大的情况下,频率数值渐趋稳定.这一环节主要就是想通过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使数学实验的探索发现活动得以开展,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生的亲身体验,更有利于概念的形成,以及对

10、规律的认同.展示历史上几位著名的数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比较今天抛掷的结果会与他们的一致吗?这个表让学生既了解到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感受到他们为追求真理而不惜时间的精神,又惊喜的看到:几位数学家的试验结果跟我们今天的试验结果大致相同-大量试验次数下频率数值稳定于 0.5.学生很有成就感,老师趁此鼓励:今天,你们就可以做出数学家做的事,那么明天,你们就是未来的数学家.通过数学史实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5、模拟试验(师生共同完成)第三步、师生共同完成模拟试验:首先各组在自己电脑上输入实验次数,电脑很快抛掷硬币,得到正面朝上的频数.然后把结果汇报并输入到教师电脑电子表格中

11、,同时自动计算出各组频率并绘制出折线图.最后提出两个问题。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之所以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的频率来估计概率,是因为频率体现出了一定的“稳定性”,即规律性,使得我们能够从图表中大致判断出事件概率的范围、具体大小,从而验证比赛是公平的.1、概率的统计定义2、对概率的理解3、数学实验 2经历了上面一系列的探索过程,再给随机事件的概率下定义已是水到渠成了,这就是 第四个环节 . 我提出问题 1,让学生自行作答,然后阅读课本,修正自己下的定义.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概率是客观存在的;第二,在一次或几次试验中,频率是偶然的. 从而顺利地解决本节课的难点.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

12、会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提出以下三个问题,对问题 1 大部分学生能得出 0p1. 只有少数同学能考虑到 p 可能等于 0和 1,为给这部分同学表现的机会,教师要他们来解释:什么时候概率 p 等于 0、1?对问题 2 师生共同总结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频率本身是随机的. 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通过问题 3 可以让学生理解学习求随机事件概率的必要性.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频率和概率的关系,明确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学习了新的概念后,接下来就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要求完成数学实验 2 解决教材 113 页练习第 1 题。在这个过程中大多同学感觉实验结果与平常直觉不一致,试验结果只有三种,两正、两反

13、和一正一反,可求出的频率却不会接近 1/3,这是怎么回事?通过对实验的归纳和辨析,让学生对新问题的特性形成陈述性的理解,继而与原有的知识结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体会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是不矛盾的,是辨证统一的.课堂小结理解概率的意义,揭示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整体上有更好的把握. 我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和规律等角度进行归纳提练,揭示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这是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认识的升华. 布置作业探究延续这一过程是探究活动在时间上的延续,是对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将课堂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更有助于学生养成自觉探究的学习习惯.板书设计3.1.1 随机事件的

14、概率一事件的分类二频数、频率三概率四频率与概率的联系和区别教学反馈当然在教学中,我努力建立起学生、课本和教师三者之间的立体信息交互网络,从多方面采取调控措施,保证探究方向的正确性和探究过程的有效性. 主要通过整合教材,精选素材,合理安排教学节奏,加强信息的针对性,并注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人机之间的双向交流.这是我对本节课教学反馈的认识。七 评价建议1 学习过程的评价笔记本评价和素质评价表和成长档案册2 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样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 3 评价结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鼓励性语言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八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随机事件的原因是因为所给的条件常常不能完全决定事态的发展,例如,在抛掷一枚硬币的试验中,所给的条件 S 仅是“向上抛掷一枚硬币” ,硬币落地后哪一面朝上不仅由这一条件确定,还受硬币离手瞬间的速度、角度、空气的气流等一些微小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不能完全确定试验的结果。根据已观测的气象资料确定某地区明天是否下雨,所给的条件 S 是“至今为止的气象观测资料数据” ,包括适度、温度、气压、风向、降雨分布等观测数据,但是这些条件还不足以决定明天某地区是否下雨。还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明天下雨成为随机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