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识字四》教学设计--反思--评课稿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031559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识字四》教学设计--反思--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年级《识字四》教学设计--反思--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年级《识字四》教学设计--反思--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年级《识字四》教学设计--反思--评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年级《识字四》教学设计--反思--评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识字四》教学设计--反思--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识字四》教学设计--反思--评课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识字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2.我会正确认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成语。3.我会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引起兴趣。 1.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内容。2.简介成语的特点。成语是中国汉语宝库的精华,对我们说话,作文大有好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个有趣的故事。推荐一本好书中国成语故事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成语,读准字音。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成语,读准字音,读通顺。2.对子互相读纠正读音。3.对子展示读成语,集体正音。三、初识生字,合作学习。1.出示生字词,小老师带读。(出示带拼音的生

2、字词自由读、领读,去词齐读、男女生轮读,去拼音对子互读、开火车读)。2.出示泰字底 绿 泰 豸字底 豹 貌3.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会认的字,说说自己记字的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自主识字,重点是不会的同学帮助或小组学习中难记的字交流)四、展示交流,检查巩固。1.请每个小组推荐认字快的同学介绍识字的经验,老师帮助学生加以引导和归纳认字技巧.如:村 寸(减一减) ,工功(加一加) ,彰障(换偏旁) ,生活中识字,动物 “豹子” ,唐僧有三个徒弟认识“徒” ,从五岳之首“泰山”认识“泰” 。2.让学生学会用生字组词造句。如:功 功课我们要学好语文数学这两门功课。益益虫蜻蜓是益虫。3.用开火车

3、的方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4.师引导彰、障;形声字中声旁表音的作用:障(故障)彰(表彰)帮助学生记下生字的读音。豹 换一换 的 钓 出示豹的图片及字的渊源理解记忆渠 人工挖的河道 南水北调干渠 出示图片红旗渠理五、回归课文,概括大意。1.读书要求:读出节奏,体会韵律感(个人挑战读,齐读,背诵)2、了解成语意思 板书 泰字底 绿 豸字旁 豹 貌 障 彰 渠 六、指导写字,当堂检测。1.观察字的结构,关键笔画。2.师范写,点拨“落、拔”的写法。3.生练写,展评。教学反思:一、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 。这种

4、教学情境的设立,学生有了一种“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感觉。他们主动地学习,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趣味识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创设对子王国的情境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在鼓励他们同桌合作识字,并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进入“开列车”的游戏中认读不带拼音的字,后半步通过“摘苹果”的游戏

5、让学生趣味识字,加强巩固。 3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学生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还学生真正“读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 但是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许多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便呈现出来。 1、教学形式再严谨些。 2、生字词的口头训练容量还可以加大些。 3、常规加强训练。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评课人 李仲慧听了冯蕾老师上的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觉

6、得这是一堂朴实无华、扎实有效的课。一、激趣导文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这切入点犹如是照相摄影时寻求的最佳角度,又如高明的服装设计师在衣料上最关键的一剪。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冯老师从图入手,让学生比较葫芦枝叶茂盛的样子与被蚜虫咬过以后的样子,激发学习的兴趣。二、思路清晰文学作品都有一条线索,或为情感线,或为叙事线。冯老师师善于把握这条线,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贴近这条线。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教学中抓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我要的葫芦一文,篇幅虽短,但要落实的知识点却不少。在教学设计上,陈老师始终抓住一条线:“变” 。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

7、样?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究竟有什么密切的关系?三、目标明确在教学中,冯老师牢牢地抓住了教学的目标和重点进行识字教学。整节课教师设计的识字教学层次分明,能层层递进,先是初读课文,找出所要学习的生字,学生合作学习,然后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带拼音的、去掉拼音的、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教授生字形式比较多样,尤其是让学生去发现,学生说哪些是同部首、同结构、同部件的字,这样一来更加了巩固所学的生字,同时能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如学习“盯着”一词时,先指导学生了解词意,后指导学生说话。在进行写字教学时,教师能示范写,把难写字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进行了强调,

8、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教学中,有几个细节也是值得我们学习,整堂课教学的各环节连接自然,内容组织严密,学生训练有素。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评课人 李仲慧听了张玲老师上的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觉得这是一堂扎实有效的课。1、字词检查扎实。对于低段生字教学,张老师很有她的一套教学特色方式。通过认读、给生字换偏旁、给生字组词读等方式,训练学生自学生字词对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二、识字教学扎实而有效,课堂展示多式多样在揭示课题后,相机教学“葫芦”一词时,借用图片,顺势教授“葫芦” ,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芦”单个念第二声,放在一起念轻声于良好情境中将学生识字兴趣与课堂教学完美契合;此后翁老师又拓展葫芦教学,向

9、兴趣正浓的学生介绍葫芦的妙用,可以做菜、做器皿、做乐器,还可以制作成为工艺品,借由词语的音,深刻记忆词语的义。在教授“哇”字的时候,将字送入句子中形象记忆,凭借儿歌的韵律体会“哇”字的感叹功效!在品读第一自然段时,翁老师又独具匠心地采用贴图的方式,一边贴叶子,一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长满”的深切含义与作者用词的贴切,同时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葫芦的生长周期,帮助理解文本。2、注重阅读。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 ”老师注重用好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注重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第一段的教学中,张海静老师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雪白、细长、满

10、等词语,随机出示所要学习的句子,使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3、重点突出。张老师在课文内容的把握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选择重点词句段启发学生的思考与分析,突出了文章主旨。如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识字四评课稿评课人 李仲慧听了董晶老师上的识字四一课,我觉得这是一节高效的课。一、教学目标明确这是一节识字课,在教学中,教者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本次的教学目标:1

11、、认识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教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识字。二、教学思路清晰本课是优秀成语选摘,在学生认读成语的同时,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教者在第一环节中以谈话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积累的成语,再引入课题。这样,采用联系实际方式,从学生的喜好出发,带学生进入学习内容,激发兴趣,为识字教学打下情感铺垫。第二个环节中,是整节课的重点。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先让学生自学课文,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接着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从中引出生字。让学生自读词语。这样,让学生通过图理解词语的意思突破难点,还激发

12、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新知识。在分析字形时,教者提出识字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去分析字形,教师给予适当总结。这样能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自学能力。在学习词语时,教者通过举例的方式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动作词,同时出示巩固练习,这样不仅能检测学生对动作词掌握情况,还让学生积累许多课外词语。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教师采用了捉迷藏,扩词,认读词语卡片这三种方式进行教学,在捉迷藏的活动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效的巩固了识字效果。三、朗读形式多样化。在整一节课中,不管是学习生字还是学习词语,教者都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如小组读、自由读、齐读、指名读等,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