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木里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2025038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凉山木里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凉山木里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凉山木里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四川省凉山木里县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古代早已有“贤贤”的观念。据孟子追述,齐桓公在葵丘召集的诸侯会盟,第二条盟约即言“尊贤育才,以彰有德” 。 国语齐语载管仲佐政,行考选制度,贤者报告给国君,国君召见,试以官职,成绩好的可以上升到“上卿之赞” 。 “匹夫有善,可得而举也。 ”“民皆勉为善。 ”这似乎是说从平民中举贤,职位并可上升到卿佐,但不知是否真的实行了,实行的效果如何,坚持得怎样。在春秋有名有事可稽的人物中,罕见有庶民出身的人,更勿论平民出身的卿相了。

2、春秋社会的流动性主要还是表现在贵族内部的流动,上层贵族有一个他人很难进入的圈子,重要的选贤举才都是在这个圈子里进行的。相形之下,作为贵族下层的士阶层却相当活跃,不那么封闭,民之秀异可跻身其中,士之顽劣大概也会下降为民。 但是, “贤贤”的思想毕竟确立了,只是问题在于能否打破等级之间的界限。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与实践,为社会开辟了一条新路,而这正是孔子的伟大贡献。 “有教无类”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人人我都教育,不加任何区别。 ”不区别地域、贫富,而尤其重要的是不区别血统、出身。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而这一学费(束脩)在当时是不难置办的。 孔子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老有少,有

3、贫有富,有贵有贱,并且是贵者少,贱者多,富者少,贫者多。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列的“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中,唯一的贵族是司马牛。此外,从其他典籍中可知孔子弟子中出身贵族的亦只有孟武伯、南宫敬叔和孟懿子等寥寥数人。故钱穆说:“孔子弟子,多起微贱。颜子居陋巷,死有棺无椁。曾子耘瓜,其母亲织。闵子骞着芦衣,为父推车。仲弓父贱人。子贡货殖。子路食藜藿,负米,冠雄鸡,佩獗豚。有子为卒。原思居穷阎,敝衣冠。樊迟请学稼圃。公治长在缧绁。子张鲁之鄙家。虽不尽信,要之可见。 ”而后来他们中许多人后来却在政治方面甚为活跃,各有成就,地位显赫,影响巨大。如果不是通过孔子的教学和游说活动,这些人很难有政治上发展的机会

4、。 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孔门的“有教无类” “学而优则仕”还主要是在思想观念方面发挥影响,其制度化及制度的定型完善尚需时日。战国时期,儒家的荀子说:“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这是明确的对于世袭社会“血而优则仕”原则的否定,而其依文学品行为新标准的取士选官原则,则在后世逐渐得到了相当彻底的实现。 (摘编自何怀宏世袭社会解体的原因和后果 ) 1下列关于“举贤”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代的“举贤”之所以在齐国能被管仲制度化,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古代已有的“贤贤”观念为他的举措施行奠定了思想基础。

5、B古代的“举贤”受出身的极大限制,庶民出身的人很少能晋升为卿相,平民出身的人更是很少能进入那个时代的权力中心。C古代的“举贤”在那个时代实际上被分为两类,重要职位的举贤都是在上层贵族圈子进行, “士”的“举贤”才与“民”有关。D古代的“举贤”没能打破那个时代等级制度的限制,真正实现一定突破的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与实践。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收弟子,既不区别地域、贫富,更不区别血统、出身,一视同仁,都给以教诲,这- 2 -充分体现了他的“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B孔子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而且人数众多,教肓效果显著。根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学业精通

6、的就已达七十七人。C孔子那些贫贱弟子,许多人政治上获得了发展机会,取得了显赫地位,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这应全部归功于他们的老师孔子。D儒家荀子明确地否定了世袭社会“血而优则仕”的原则,提出了自己的选官原则。他的原则在后世逐渐得到了相当彻底的实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推行考选制度,为国家举贤,他实现了让平民出身但才华横溢的人走上政治舞台,为国效力,但是他的政治理想没能实现。B春秋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上层贵族之下是下层贵族士阶层,士阶层之下是民阶层。庶民虽然属于民,但地位高于平民。C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改变了春秋社会教育仅限贵族的传统,开创了平民教

7、育的新纪元,为当时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可用之才。D战国时期荀子的“举贤”思想是对孔子“有教无类” “学而优则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后世“举贤”的制度化奠定了基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孙犁的艺术道路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东辽城人。在他的童年时代,家乡的民间艺术活跃,艺人街头说书,伶人搭台唱戏,画匠挂卖年画,在本村上小学的孙犁满心都是这些传统艺术,追着去欣赏。孙犁十岁初读红楼梦 ,虽然有许多字不认识,书中的内容也不能完全理解,但那生动的语言、纯美的女子形象,却让他坚持读完了整部作品。在县城读高级小学时,孙犁对意境优美的“绝妙好词”产生了浓厚兴趣,学校图书室的“

8、五四”期刊,让他“大开眼界” 。两年后,孙犁来到保定育德中学,他的兴趣转向了社会科学与新的文学。他读了西方的唯物论、唯物艺术论,读了名家撰写的中国文化史、哲学史,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伦理与人生智慧。他热爱鲁迅的文章,钦佩鲁迅以捍卫真善美为己任,认同鲁迅重视文学的道德力量。孙犁喜欢苏联小说,尤其是拉甫列涅夫的第四十一与爱伦堡的烟袋 。两篇小说以战争为题材,但是没有展示残酷战争与史诗画卷,而是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通过描写人物日常生活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搏斗的剧烈。孙犁赞赏前者具有“简洁的叙事诗的风格” ,后者“包含强烈的、真实的革命的激情” 。孙犁喜欢写农村的聂维洛夫,他对他的短篇一个女布尔什维克欣赏有

9、加,赞不绝口。育德中学毕业后,孙犁怀着文学的梦去了北平,但未能如愿,后来在保定同口镇做了小学教员。同口镇位于白洋淀岸边,当地的那秀美的水乡景色、纯美的风土人情令他徜徉不已。一年后, “七七事变”爆发,9 月下旬,保定陷落。孙犁望着逃难的人流以及国军的散兵游勇,迫切希望执干戈以卫社稷。1938 年春,孙犁参加了吕正操领导的冀中抗日武装。他用笔参加抗战,以极大的热情从事抗日文化宣传,传播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晋察冀边区文联成立后,孙犁先后编辑过机关刊物山与晋察冀日报副刊。晋察冀边区的生活十分艰苦,但是这支农民组成的抗日队伍让孙犁真正认同了乡土文化、传统情操与民族性格。他说:“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

10、抗日战争。 ”农民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 , “英雄带有群众的性质,只有我们这个时代” 。他产生了对农民战士记录与讴歌的热情。孙犁收获的最初果实都是时代鲜活生活的记录。1944 年初春,孙犁去延安学习,住在小窑洞里,远离了冀中战火。孙犁伏案静书,发表- 3 -了荷花淀 、 芦花荡等著名短篇小说。小说以抗战为题材,却没有血腥厮杀:写景诗情画意,写人细腻委婉,对话饶有余味,主要塑造温柔却又坚贞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叙事简洁,以日常生活为主,战斗场面也以轻松愉悦的笔调处理。小说通过日常生活事件的摹写,多方面地展示时代的风貌,乡土气息浓郁,特色鲜明,与当时的创作相比可谓别开生面。荷花

11、淀是孙犁风格成熟的标志,此后,无论是抗日主题、土改主题还是农业合作化主题的小说,他总是以清新、细腻、简洁、精确的语言记录日常生活的真相,塑造具有传统伦理人性的人物,尤其是青年女子形象,以远离暴风骤雨式的谈笑从容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天津解放后,孙犁进了天津,担任天津日报副刊编辑。他热心扶植文学新苗,尽心培养青年作家,很快形成了一个风格独特的文学流派,人们称之为“荷花淀”派,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孙犁的小说柔美婉约,但在炮火纷飞的时代、轰轰烈烈的土改时代、激情澎湃的农业合作化时代,这样的艺术始终处于边缘地带。伴随孙犁的创作,批评的声音时有出现。1953 年的“胡风案” ,让孙犁受

12、了很大刺激,沉重的压力,最终让他变得神经衰弱。后来病好转,却又遭遇“文革” ,他被下放天津郊区的干校,进行劳动改造。 “文革”后,孙犁又拿起笔来,但他的文风日渐转向冷峻。(根据郭志刚、章无忌孙犁传编写)相关链接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刻骨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写这些东西,我也不愿意回忆它。(摘自孙犁文学和生活的路 )孙犁评价聂维洛夫的短篇一个女布尔什维克说“情节、对话、叙述、描写、结尾,全是讲故事的样子,一切单纯、一切统一。 ”“作者根据那个时期乡间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动态和节奏,制成他的文章。 ” (摘编自孙犁文艺学习第四章

13、)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上小学时,孙犁对家乡的说书艺术、地方戏曲和年画等传统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B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后,孙犁产生了当文学家的理想,育德中学毕业后他去北平,就是为实现这个理想。C “七七事变”爆发后,孙犁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国军败退,产生了指挥军队、抗日杀敌的强烈愿望。D孙犁“神经衰弱”的直接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发生的“胡风案”给他的激烈刺激与产生的巨大精神压力。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 ( )A孙犁家乡艺人街头说的书、伶人搭台唱的戏、画匠挂卖的年画这些民间传统艺术是他小说艺术具有民族性特征的唯一源

14、泉,这是毋庸置疑的。B在县城读高级小学时,校图书室的“五四”期刊,让他初步接触了“五四”新文化、新思想、新文学,也促成了他后来阅读方向的转变。C边区生活十分艰苦,孙犁虽有些不适应,但他真切地了解抗日生活,认识农民战士身上的美好东西,为他日后的小说创作打下坚实的生活基础。D延安学习期间,孙犁住的虽然简陋,但是远离了冀中战火,客观上为他创作出荷花淀 、芦花荡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提供了绝好的契机和环境。E这篇人物传记以孙犁的小说创作道路为主线,展示了孙犁充满坎坷的一生以及小说风格形成的各种原因,反映了一位卓越的小说家艰难的成长历程。- 4 -6.孙犁在育德中学阅读了社会科学与新的文学,这对他的小说创作产

15、生了哪些具体影响?(5 分)(2)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进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长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 ,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 ,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 ,因为这位

16、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 ,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 ,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 ,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不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得官员都不说话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 ,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