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西校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2020135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西校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西校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西校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西校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西校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西校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西校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请将选择题的答案按题号顺序涂到答题卡上;将非选择题的答案按题号顺序写在指定的位置上。第 I 卷(阅读题,共 72 分)1、现代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真是她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 ,朝廷对地方、对百姓

2、并不怎么干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 “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 “杂彩三百匹” “从人四五百” ,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待。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这一点恐怕比当代更开明开放。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

3、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 “自专由” 。兰芝的一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在时时处处刁难儿媳。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寡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

4、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他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真实,作品更生动。说他“热衷富贵” “时刻希望往上爬” “自私自利” ,这么上纲上线,罪状似乎太大。如果他真是

5、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哪里还会坐等太守的儿子再来说媒呢?因此,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反抗精神。(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0 年第 11 期,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画横线的“合情合理”的一项是() 。A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刘兄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 2 -B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C如果刘兄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

6、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D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2下列各项中,对作者得出末段主题的理由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B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也不会那么看重的。C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拆散了这对鸳鸯,导致了刘焦的爱情悲剧。D刘兄有点错,他帮助刘母劝兰芝;也有点虚荣,尽管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3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县令、太守相继来刘家为其儿子提亲,这说明当时的人们

7、并不十分看重是否寒门、门阀等级、头婚二婚等问题。B现代人的婚姻爱情观更看重地位、头婚、富贵,不大看重人品,这一点看来还不如刘兰芝时代更开明开放。C焦母与兰芝都想在感情上独占仲卿,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于是焦母处处为难兰芝,这是唯一原因。D 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而是写出了病态的心理的危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致命的江南潘向黎读诗可能尚不明显,读词,简直触目就是“江南” 。对这个词有着强烈的偏爱,觉得它唤起的是湿润而明媚的印象,而且连它的字形都那么亭匀有致,音节也那么悦耳动听。六岁时第一次到杭州,于是对

8、江南的最早的印象就是那柔柔的柳丝、明媚的西湖,还有父母温暖的双手。那真是绝好的启蒙教育。有人说,在历史上“杏花春雨江南”总不是“骏马秋风塞北”的对手,纤柔的南方一次次败给骁勇的北方。如果这是宿命,我想大多数江南人宁可接受这样的命运,也要守着江南,寸步不离,永不叛逃。最早记得的是白居易的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关于江南流传最广、最艺术的广告。而最浓艳消魂的是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是写给江南的情书,表达的已经是身陷其中、无法自拔的爱恋了。韵

9、味深长、风神独具的是皇甫松的梦江南:“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在烛火黯淡的光线下,在有着美人蕉图案的屏风边,- 3 -诗人梦见了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夜雨潇潇,诗人(或有人)在船上吹着笛子,桥上传来低低的吴侬软语。这是个笼罩着迷蒙烟水汽的世界,既温暖又惆怅,既迷离又清新。这是画境,是诗境,也是梦境。江南如果仅仅使人难忘难舍、魂牵梦萦,那还不足以称“致命” 。但是江南似乎真的是“致命”的。它可以使人放弃前途。辛弃疾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水龙吟 ) ”提到的季鹰,名叫张翰,西晋人。 世说新语识鉴篇说他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

10、鲈鱼脍,就说:“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弃官南归。这就是著名的莼鲈之思的典故。后来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看清形势的聪明人脱身的借口,但是谁能否认,莼鲈之思,也是张翰决定的原因之一?因为我始终相信,江南作为人性的栖居之地,有着这样的魅力,让人平息尘心俗念,放弃对仕途经济的热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是这种选择的另一个版本,稍涉香艳而已。它可以使人放下刀戈、率众来降。丘迟的一篇与陈伯之书 ,是一篇招降书,写得文采斐然,情景交融,动人心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逃奔北魏的陈伯之读了,抵挡不住乡思的攻势,率八千

11、人来降。与其说这是文学的胜利,不如说是江南的胜利。它甚至是江山变色、生灵涂炭的缘起。柳永的望海潮将江南的繁华猗旎写到了十分,“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传说金主完颜亮读了这首词,慕西湖胜景,就起了挥鞭渡江、立马吴山之意。我不怀疑江南有这样的吸引力,会让人起觊觎之心,但是将王朝的覆灭,归罪于一阕词,未免荒谬。朱东润先生说得公允:“说金主受一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原不足信;但于此可以说明这首词描绘之工,流传之广。(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 ”但是这都是前尘往事了。留下来的只是关于江南的美丽的咏叹,只是关于江南的千古传说。江南,是一个文化的空间,一个人性的空间,是中国人永远的

12、梦境。在这里,我们滤去了现实中的不洁、不美、所有的缺憾,只留下山明水秀、草长莺飞,才子佳人,美酒佳茗虽然那些笙箫吟唱的烟波画船已经去得很远。(选自才女书百篇女性散文经典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5 分) ()A. 江南不让塞北,且成为历代文人骚客笔下永恒的主题,他们不仅在诗词歌赋中浓缩了这一意象,而且经过竞相歌咏,渐渐形成了一种诗学传统。B. “江花” “江水”承载着江南特有的招牌景致,而“垆边人月” “皓腕霜雪”等场景散发着中国文化最深处的芬芳气息,引发了无数人有关江南的心事与情思。- 4 -C. “让人平息尘心俗念,放弃对仕途经济的热衷” ,作者借解释张翰隐退的

13、原因,表明自己顿悟世事、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D.“逃奔北魏的陈伯之读了,抵挡不住乡思的攻势”一句,说明了乡思、乡愁是陈伯之心中最柔软的一角和最本能的情感,同时也是他人生的最终归宿。5.文中大量引用了与江南有关的古诗文,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6 分)6.作者为什么说江南“使人难忘难舍、魂牵梦萦”?请简要分析。 (8 分)三、古代诗文阅读(44 分)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

14、杵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阵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于官渡。时常从事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

15、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棹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三国志魏书许褚传注:徇:巡视 宿卫:宫禁中值

16、宿警卫 时常从事:时常随从在左右的人7.下列各句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绝:超过 B. 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 将:将要- 5 -C.微褚几危 微:没有D. 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 阴:暗地里8.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间接表现许褚勇力绝人的一组是(3 分)()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 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闻皆畏惮之 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入帐见褚,大惊愕 左手举马鞍蔽太祖ABCD9.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 许褚军中没有粮食了,他便与盗匪讲和,用牛与他们交换粮食。盗匪前来取牛,牛却纷纷奔跑回来。B. 太祖巡视淮水、汝南郡一带,许褚带领部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