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与应用文写作》复习资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99580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选与应用文写作》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选与应用文写作》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选与应用文写作》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选与应用文写作》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文选与应用文写作》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选与应用文写作》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选与应用文写作》复习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选与应用文写作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 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 305 篇。按照音乐不同分为“风” 、 “雅” 、 “ 颂”三部分 ,灵活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初步形成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民族传统,奠定了后世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2、 “风雅颂” “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部分内容。它是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划分的。 “风”是先秦乐曲的通名,即指音乐曲调。分为十五国风, “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共 160 篇。 “雅”即正,是符合朝廷礼仪规范的乐曲的名称,即朝廷正乐。 “雅”又分为“大雅”31 篇, “小雅”74 篇,其作者多为贵族。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

2、多都是舞曲,节奏比较舒缓。 “颂”的本意是舞蹈的“形容” ,舞蹈的“模样” 。 “颂”又分周颂、鲁颂、商颂。3、李煜李煜,字重光,五代词人,南唐国君,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李煜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后期由小皇帝变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使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生活在南北宋之交,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她的词感情深厚,风格婉约,造语清新,后期作品写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尤其憾人心魄,被誉为“婉约词派一代词宗” 。主要代表作有一剪梅

3、 、 声声漫等。5、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是一个思想开放、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等,他们纷纷著书立说,提出各自拯救社会的方案与措施。这些思想家后世便称为“诸子”。他们的著作旨在议论,也富有情采,我们现在称为“诸子散文”。其中写得最好的,在儒家是孟子,在道家是庄子,在法家则是韩非子。6、 论语论语是一部集中体现孔子哲学思想、正统儒家学派观点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纂辑而成。因为是论纂所记之语,故名其书曰论语。论语所记孔子的哲学思想的核心分别讲是“忠恕”,合起讲是“仁”, 它强调的是“爱人”。 反映了春

4、秋时期人的意识的觉醒。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它的语言精练含蓄,意味深远,幽默风趣,富有哲理,能给人以启示。7、 孟子孟子系孟子和他的学生共同编纂而成。 孟子11 篇,现存 7 篇,尚有外书 4 篇,已佚。 孟子一书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以推行仁政的事迹。 孟子文章不仅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而且浅近如话、明白晓畅,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影响深远。南宋时与论语 、 中庸 、 大学一起,被朱熹列为四书。8、 老子也叫道德经 ,分上下篇,约五千余言,分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 ,后四十四章为德

5、经 ,故有道德经之名。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是一部富有诗2意的哲学著作,为李聃所著。文章犹如一组词义洗练的哲理诗,采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变化多端。它和论语奠定了先秦说理散文的基本特征。9、魏晋风流“魏晋风流”也叫“魏晋风度” ,是指在魏晋“玄学”思想和思潮影响下士人精神世界的外现,表现为在言谈、举止、趣味、习尚等方面,流露出“旷达、真率、恣纵、放任、无拘无束”等自然本性,体现了魏晋名士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 “魏晋风流”这种新的社会思潮改变着士大夫的人生追求、生活习尚和价值观念。魏晋名士“任诞”的表现,对魏晋及以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构成了中国传统知识分

6、子人生境界中高远、浪漫的一部分。以魏晋风流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相当深远。10、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11、 “志怪小说” 所谓“志怪” ,就是写非常之人、非常之物、非常之事。就是创造超现实的他界,而且把它们当作现实世界来描写。志怪小说指汉魏六朝时期带有神怪色彩的小说,它们多数来源

7、于巫和方士的奇谈怪论。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等,虽然许多作品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代表作品是东晋历史学家干宝所写的搜神记 ,这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中最成功的一部志怪小说。 搜神记为后世小说、戏曲、诗文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12、 搜神记志怪小说搜神记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中最成功的一部,作者是东晋历史学家干宝。 搜神记为后世小说、戏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小说如三国演义 、三言 、 西游记 、 封神演义等,都从中吸取了材料。戏曲如关汉卿窦娥冤 ,与东海孝妇有明显的承传关系;黄梅戏天仙配 ,也是从搜神记中的董永吸取了素材。至于被后世诗文用

8、作典故,就更多了。13、 “志人小说”“志人小说”又叫“轶事类小说” ,是魏晋时期出现的笔记体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其中,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最具代表性,记述了东汉至东晋时期文人名士的言行,帮助我们了解魏晋时期的社会现象和文人风貌。14、李斯李斯(?-前 208),楚国上蔡人,曾与韩非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早年为楚小吏,后入秦,推行一系列加强君王专制的措施,官至丞相,助秦统一天下。始皇死后,为赵高陷害而被腰斩。15、 谏逐客书是战国末年李斯给秦王政上的一篇奏章。紧扣“逐客”的利害得失,采用大量对比的方法加以论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量,终于使秦王收回“逐

9、客”成命,有利于秦的统一。同时,本文文采飞扬。层层铺陈,大量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排山倒海,气势逼人,表现了战国纵横家铺陈夸饰的文风,开汉魏散文辞赋化先河,是先秦时期散文的代表作。316、巴金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著名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著作甚丰,代表作主要有:小说激流三部曲家 、 春 、 秋 ) , 爱情三部曲雾 、 雨、 电 ) ,散文集随想录等。1986 年完成的长达一百五十多万字的随想录被称为“说真话的大书” 。2003 年 11 月,百岁老人巴金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的称号。同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 2003 年年度人物” 。二、阅读分析1、请赏析蒹葭中主人公的艺术形象。这首诗

10、意优美而朦胧的抒情诗,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执著追求和求之不得的惆怅。诗的开篇,营造出一片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的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他日夜思念“伊人” 。这“伊人”却“在水一方” ,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却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怅惘的情致。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这是述写逆流

11、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惘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抒情主人公的执著追求和求之不得的惆怅之情得到了表现。2、简析蒹葭的含蓄朦胧美。蒹葭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朦胧诗的鼻祖。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诗中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恰恰是这份朦胧、这份不确定性,

12、才使得作品流传至今,依然让人令人回味无穷。词采用了比兴手法,交待时间和地点。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后两节进一步表明了“伊人”的不确定性。但诗人通过渲染出三幅深秋早上河边不同时间的背景,生动地描写了等待伊人,由于时间推移而越来越迫切的心情。 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诗的结尾是余音绕梁,只写寻求之难,伊人

13、“宛在” ,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朦胧美、含蓄美。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你能哪几个方面来概括作品的美?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1) “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a、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b、 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

14、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 “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c、 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 ,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2) “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a、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b、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c、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d、 “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3) “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

15、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4、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议。有“讽喻说” ,有“爱情说” ,有“双重主题说” 。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复杂的,诗人白居易的态度也是矛盾的。这首诗既对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而废弃朝政荒淫误国,以致发生安史之乱进行批判;同时也歌颂了李、杨之间的爱情,特别是对杨贵妃的悲惨结局寄予了极大同情。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即第一段、第二段对唐玄宗迷恋杨玉环,沉醉歌舞,招致安史之乱,很明显是谴责、批判的。诗的开头“汉皇重色思倾国” ,这 “重色”二字就表明了“刺上”的意味。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16、 , “金屋妆成矫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对李隆基不理朝政、淫乐贪色显然是讽谕的。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还在欣赏歌舞,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批判讥讽的态度显而易见。从马嵬兵变、杨玉环被处死开始,诗人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从批判转向同情、乃至歌颂。李、杨的爱情最终以悲剧为结局。白居易作为封建时代的士大夫,对君王虽有所讽谕,但“ 忠君”思想是难以动摇的,李隆基作为君王,其爱情落得如此悲剧下场,诗人寄予深深同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从“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芙蓉如面柳面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这些诗句里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倾向。结尾部分诗人以丰富的想象虚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