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疾病早期活血化瘀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199048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出血疾病早期活血化瘀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脑出血疾病早期活血化瘀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脑出血疾病早期活血化瘀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脑出血疾病早期活血化瘀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脑出血疾病早期活血化瘀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出血疾病早期活血化瘀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出血疾病早期活血化瘀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脑出血疾病早期活血化瘀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 观察脑出血疾病早期活血化瘀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将脑出血病人 57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7 例)和对照组(30 例) 。对照组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在出血的早期(2472h )即给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入院后的第 2 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即有进步(P 0.05) ,颅内血肿体积变化不大;第 3 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明显(P0.01) ,血肿吸收明显加快(P0.01) 。结论 脑出血疾病早期采取活血化瘀治疗,可以促进血肿的吸收,降低

2、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未见出血加重的情况发生。【关键词】 脑出血; 早期; 活血化瘀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死亡率国外报道达58%92%,国内报道为 24.5%81.6%1 。如何降低脑出血病人的死亡率,减轻其残疾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奋斗的目标。传统的对症治疗显然已经满足不了医患双方的期望。因此,脑出血疾病的基础研究和动物研究一直在开展,一些大胆的临床应用研究也在逐步进行。早期活血治疗就是这种临床研究之一。我们在学习别人运用丹参的经验基础上2 ,采取早期中药活血化瘀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将我们的观察结果报2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

3、资料 2003 年 5 月2006 年 1 月,将我院内科和 ICU收治的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剔除入院后 72h 内死亡的病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例、留院观察时间不足 2 周的病例等,共有 57 例病人被列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在入院 3h 之内经 CT或 MRI 确诊,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3 。其中观察组27 例,男 19 例,女 8 例,年龄 4572 岁,平均 58.6 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 22 例,丘脑出血 2 例,颞叶出血 1 例,额叶出血1 例,小脑出血 1 例;其中血肿破入脑室 3 例,包裹性出血 24 例。对照组 30 例,男 20 例,女 10 例

4、,年龄 4478 岁,平均 60.3 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 26 例,丘脑出血 2 例,颞叶出血 1 例,小脑出血 1 例;其中血肿破入脑室 4 例,包裹性出血 26 例。两组病例在年龄、出血部位、发病时间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2 方法1.2.1 对照组 按脑出血常规治疗:包括甘露醇脱水 125ml 静脉滴注,q6hq8h ,能量合剂或极化液 500ml 静脉滴注,酌情用药3物控制血压在 150160/8090mmHg 范围,防治感染,吸氧、吸痰、发热者予以降温等对症处理。1.2.2 观察组 常规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病人入院 4872h 内复查 CT 或 MRI,确认出血停止

5、后,给予中药活血化瘀治疗。选用中医经典名方“血府逐瘀汤”:桃仁 12g,红花 12g,当归 12g,生地 15g,川芎 10g,赤芍 12g,牛膝 9g,桔梗 9g,柴胡 6g,枳壳6g,甘草 6g,随症加减:气虚者加北芪、党参;阳虚者加制附片、锁阳、干姜;阴虚者倍生地,加龟版、枸杞;痰淤者加制南星、半夏;湿浊者加苍术、佩兰。患者神志清楚者,予以煎汁口服;神志不清者,经胃管注入。每日 1 剂,分 2 次服用。1.2.3 观察指标 (1)脑血肿体积:利用 CT 的等密度曲线,以35Hu 为下界来确定脑血肿的大小,按田氏法(/ 6 长轴 短轴 出血层面)来计算相应的体积。(2)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6、:采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MESSS)方法计算。(3)生活能力分级:采用爱丁堡 -斯堪的那维亚会议标准统计。(4)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91%100% ,病残程度为 0 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46%90%,病残程度为 13 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18%45%;无变化:功能4缺损评分减少 17%以下;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 18%以上;死亡。1.2.4 观察时间 入院时、入院后 1 周、2 周、3 周分别对两组病例进行检查并记录 。第 3 周比较治疗效果。2 结果2.1 两组病例血肿体积的变化 见表 1。表 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肿体积的变化比

7、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病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MESSS)及生活能力状态的比较 见表 2。表 2 两组病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的变化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2.3 两组病例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 3。表 3 两组病人治疗 3 周后临床疗效比较注:以取得进步以上疗效的病例为有效,进行比较,2=0.0878,P 0.053 讨论脑出血疾病一直被认为是内科系统的第一大急危病种。对脑出血疾病的治疗也经历了“止血治疗-中性治疗-活血治疗”的三种理念转变。传统的治疗是在脑出血稳定后 23 周开始活血治疗。随着5病理生理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脑出血后

8、形成的水肿带比血肿自身危害更大。因此现在更趋向于早期对脑出血疾病进行活血治疗4 。已有临床观察发现,脑出血一周后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可以改善脑出血病人的神经功能积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5 。我们采用中医名方“血府逐瘀汤”来早期治疗脑出血,该方具有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解肝郁、升清阳,载肺气上达等功效,又具有养阴润燥、凉血清热的作用6 。能够提高血肿的吸收速度,这种作用在病后 2 周开始显现,病后 3 周可见差异有显著性(P 0.05) ;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1) ,改善生活能力;近期临床疗效也高于未采用活血化瘀疗法的对照组(P0.05) 。中医理论中的活血化瘀概念是一个全身调理

9、过程,也可以认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等同于单纯的拮抗毛细血管收缩,或血小板激活,或纤维蛋白凝固。它包含了益气,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活血,血行气行,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逐瘀,改善微循环,清除淤血、死血的全过程。在脑出血疾病的早期服用活血化瘀类中药,近期即可以减轻脑出血所带来的神经损害,干预脑出血的病程,改善脑出血预后。未见脑出血加重的临床表现。【参考文献】61 王一镗.现代临床急诊医学.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41.2 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8-380.3 汤克仁.复方丹参静滴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 30 例.山东中医杂志,1987, (5 ):32.4 郭富强,扬友松,宋文忠,等. 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脑水肿及不同时间用药临床变化的影响.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14 ( 1):6-9.5 邱全.辨证分型治疗急性脑出血 80 例.陕西中医,2001,22 ( 2):71-73.6 段富津.方剂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