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985189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90 年日本金融危机曾经强大到似乎要买下整个美国的日本,在 1990 年的金融危机后,轰然倒塌,接下来十年的一蹶不振。到底是什么让日本如此不堪一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追溯他的历史,来找出答案。背景:广场协议1985 年 9 月 22 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此后,日元迅速升值。当时的汇率从 1 美元兑 220 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 1 美元兑150 日元。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账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

2、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起因:房市投机和楼市圈钱投机这些热钱流入了房市和股市。随着日本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住房需求猛增,对土地的需求也飞快地增长,需求促使土地价格猛涨,房价也猛涨。于是,过剩的流动资金找到了出路,进行房市投机。因此,土地的买卖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买了卖,再买,再卖.举国大搞房地产的开发,各大城市都是一派建筑工地的红火场面,到处是钢筋水泥的建筑景象随着日本企业战后的不断发展,技术上已经超过美国。制造业的崛起,使得日本股市有实体经济的强大支撑,进入牛市,股

3、价不断攀升。而日本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涨不单单是提高了公司及其领导的威望,而且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去投资股票。似乎再没有比通过股票来赚钱更容易的了。使用贷款进行投机也能获得很大的收益,因为行市上涨所获得的收益明显高于利息费用。这也诱使日本公司用公司资金和公司贷款去进行投机,这样就有更多的资金涌入股市,股价也因此被进一步抬高。同时,公司在投机上获得的成功也增加了公司利润。利润的增加会使人们买进更多的股票:景气一浪高过一浪。而维持高股价的原因是,股价的下跌会损害到公司的威望并且对公司的管理也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就存在着通过买进股票(集团之间或者集团内部相互持股)来防止出现价格损失的倾向。从表面上看

4、这是一种不错的途径,但是如果不直接指明原因的话,那么这种做法会给揭露缺点造成困难。这会掩盖可能出现的畸形发展及其不利影响。此外,在日本公司内部员工们会普遍形成一切向上看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楼道、茶馆或是澡堂里也不会有人就可能或是必要的纠正措施展开讨论。为什么不会?因为股票价格这个收买不了的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仲裁人在不断上涨。25 年以来它都在不断上涨。即使是石油危机也不能动摇股市的乐观情绪。这难道还不足以证明投资计划的正确性吗?因此,人们一直坚信股价的上涨。同时,日本的好企业在大牛市期间,大多是在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将大量低成本的募集资金,一部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股票和土地投资外,当然要把银行的借

5、款必须还掉。银行的大量资金是如何能找到好的项目,把钱贷出去。(日本的银行和证券业务是严格的分开的,和中国的银行一样,禁止银行从事国债和政府债券以外的证券业务,即使是外国的证券业务也受到限制。)那想当然的,在房地产火热的状态下,房地产开发就是那时的首选。银行鼓励拥有土地者赶快进入房地产开发,土地拥有者也以土地作担保向银行大量贷款,银行对担保的土地作评估时期正是土地价高升涨期间。一浪推进一浪,一浪高过一浪,房地产和股市使日本人的腰包很快涨起,原来还是平民,有的不到一年很快就发现腰包快鼓破啦。日本人认为,房地产等于不动产只涨不跌,增值潜力最大。故而,不但在国内搞房地产,也同时向世界各地大大地伸手,如

6、三菱公司出资 8.5 亿美元收买了被称为美国“富有的标志”和“美利坚的标志”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 51的股份。同时还收购一些公司、艺术品等。比如,索尼公司动用 34 亿美元买下了被称为“美国灵魂”的好莱坞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三星电影公司和汉堡的四季酒店;松下公司斥资 6l 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环球影业公司;日本 Shuwa 株式会社购买了洛杉矶花旗广场和梵高的名画向日葵。这些都表明,当时日本的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流动性泛滥,为了资产保值增值,投资者选择了不动产、公司、艺术品、黄金等。泡沫的破灭一) 内部因素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契机是 1989 年 5 月。日本资产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使日本政府逐渐感受

7、到了压力。1989 年 5 月,日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将维持了两年多的 2.5%的“超低利率”提高至3.25%。1989 年底,主张不惜一切代价抑制泡沫的强硬派代表三重野康出任日本央行行长,上任伊始,他就将中央银行贴现率由 3.25%提高到 4.5%,结束了日本的超低利率时代。当时日本央行采取了紧缩银根、限制不动产贷款等对策。货币政策开始紧缩后,贷款成本增加,土地投机渐冷,土地价格下跌,随之房价下跌,银行出现呆账坏账。同时,企业融资成本增加,投资者预期不乐观,大多数股票开始出现疲态。二) 外部因素1989 年 5 月日本的货币政策开始紧缩后,大多数股票开始出现疲态,上涨的大多是日经 2

8、25 指数成份股。在日本紧缩货币政策之后,美国的投资基金大量买进对日经 225 指数有影响的成份股推动指数不断上涨,同时又在指数期货抛空日经 225指数期货。当在日经 225 指数期货有了足够的抛出仓位后,就大量的抛出对日经指数 225 有影响的股票。可想而知,日经 225 指数引起下跌。1990 年美国强烈地批评日本股市的封闭交易,批评日本的企业集团互相持股的种种行为。并对具体的对日本提出要求:(1)将日本的银行持股标准由 5%降低到 2%;(2)取消综合商社不得持有制造业企业股份的限制;(3)强化子公司持有母公司股份的限制。这一规定的实施,直戳日本股市的要害,同时暗藏杀机。这样日本股市里将

9、会有大量的本来是企业常期互相持有的股票要流入市场,突然要有大量的股票流入股票市场,股价必然会大跌。在日本股票市场里,企业间相互持股是惯例,一般是常持有不想上市流通的。特别是银行持有的大量股票要求减持,在牛市里是违背和错失银行持股获大利的机会,一旦银行抛出大量股票,也必然会引发恐慌性大跌,而导致股市崩盘。金融危机原因分析1) 在广场协议之后,热钱涌入,而日本由于国内市场不大,消耗不了庞大的产出,为了保证出口,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从而造成流动性泛滥,投机盛行,促使房市股市泡沫的形成。而日元不是国际货币,因此流动性过剩只能在国内消耗。2) 在房市和股市价格被扭曲的情况下,银行的住房和股票抵押贷款,无

10、疑增加了银行体系的风险,从而增加了系统风险。3) 企业集团内部及集团之间互相持股维持高股价,隐藏了真实股价和一些潜在的问题,从而抗风险能力减弱。4) 房价股价的高收率,造成公司不务正业,贷款或者股权融资去投机,造成实业一定程度的偏废。而且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日本当时传统的制造业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这是日本衰弱如此之久的原因。5) 日元的持续升值,以及美国国内贸易保护势力对于日美之间巨大顺差的强烈反抗,迫使日本企业逐步外迁,把生产制造基地签到中国、东南亚等地区,从而造成日本国内就业情况不客观,国内抗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削弱。6) 日本政府在意识到泡沫的时候,货币政策过于猛烈,加速

11、了泡沫的破灭。7) 国际巨鳄在利益的驱动下,对日本泡沫的狙击,也加速了泡沫的破灭。8) 美国对日本的压力,对日本的要求,可谓致命一击。给我国的启示我国目前同样是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房市泡沫,跟日本当时的情况很相似。政府现在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不断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好几次加息,下药很猛,但是由于传导机制和时滞原因,效果不明显。很让人担心,因为货币政策的过猛,加速泡沫的破裂,而不是泡沫的缩小。而且,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打压了泡沫,回收了流动性,也基本截断了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的渠道,从而使中小企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紧缩到一定程度,将会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倒闭,众多农民工失业,社会稳定堪忧。因此,货币政策的拿捏很重要。房市泡沫,不得不注意银行资产的安全,降低银行的系统风险。另外,得随时警惕国际巨鳄的狙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