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型高科技园区的规划探索——年会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985182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生态型高科技园区的规划探索——年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构建生态型高科技园区的规划探索——年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构建生态型高科技园区的规划探索——年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构建生态型高科技园区的规划探索——年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构建生态型高科技园区的规划探索——年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生态型高科技园区的规划探索——年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生态型高科技园区的规划探索——年会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生社区”:构建生态型高科技园区的规划探索以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永丰产业基地规划设计为例张琳琳、李守旭、 陈阳、郭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规划咨询研究院)摘要:当今中国处于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关键时期。研究以生态工业园区理论为基础,分析知 识经济背景下生产、生活与生态之间的关系, 认为生态型高科技园区是由“ 产业 -城市- 自然”组成的复合生 态系统,阐述了三者共生关系内涵,并在实施层面提出了 “共生社区”的规划理念。在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规划中,将构建虚拟产业园、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园区 发展策略,通 过多元混合、职住平衡、紧凑发展以及绿 色交通等具体技术手段诠释了“ 共生社区”

2、理念。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型高科技园、共生社区1、引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是协调城市发展与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生 态型园区是区域发 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模式,是生态城市的重要功能组成部分。建设生态型园区有利于在中微观层面落实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态城市实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产业发 展备用空间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园区主导产业与集群特色不突出,生产 服务性功能较差、园区配套不足等问题。开展生态型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已成为我国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目标的重要手段。2、生态工业园区理论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

3、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 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的物质 循环方式,使一家工厂的废物或副产品成 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2。国内关于生态工业园的研究,多集中在如何构建工业生态系统、完善生态产业链,实现 物质和能量的封 闭循环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方面,强调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在园区建设层面上,倾向于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将工业生产活动及其实质环境放置在土地嵌合体的框架中来分析,对园区斑块、廊道、基质 和缘等景观要素进行

4、生态化设计 3。国内的实践较多的集中在构建传统行业的生态工业园区方面。截至 2007 年,已批复的 26 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覆盖了从制糖、电解铝、造 纸到矿山开发、化工、 钢铁等多个门类的传统行业。如贵 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包头国家生态工 业(铝业)建设示范园区、包头钢铁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而对高新技术开发 区生态工业园规划研究相对比较缺乏。3、构建生态型高科技园区“共生社区”3.1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生活、生产、生态的关系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城市工业生产组织形式从大规模集中工业区发展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中小企业,工业生产的空间组合方式以地域上的分散化布局

5、取代了成片工业区的存在方式。生产与管理越来越在空间上分离,城市生产活动与城市其他活动表现出更多的共生关系 4。一方面,信息社会企业的小型化、轻 型化、清洁化为生产空间与居住空间的邻近提供了可能。商务办 公、工 业生产与居住生活的土地使用兼容化日趋明显,出现了居住及其他功能与生产功能的整合。另一方面,基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对于创新环境的塑造,在高科技园区,生态与生产有从对立走向融合的趋势 5,表 现为一种依托自然的高效混杂,结合自然环 境布局、城市功能融入其中,成 为一种具有自身良性发展的生态体系 6。3.2 “共生社区”的内涵借鉴生态工业园区理论,生态型高科技园区可看成是由产业系统

6、、城市系统和自然系统组合而成的复合生态系统。这个复合系统通过共生机制运行,在产业之间、产业 与城市、产业与自然之间形成相互交织、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作为城市的基本功能单元,从规 划实施的现实途径上来看,生态型高科技园区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生态 “共生社区 ”。 图 1:共生社区模式图在这个社区,产业、城市、自然系 统之间的共生关系主要表 现为:1、产业之间的共生:产业共生是构建生态共生社区的基础。不同企业合作, 在多维度的空间支撑下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共同提高企业的生存和获利能力。2、产业与城市共生: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城市通过产业落地带动新的

7、区域发展,城市配套服 务功能的完善为产业升级发展创造便利条件。产业与城市之间具有相互促进服务的共生关系,产业与城市融合度越高,园区的活力和发展能力就越强。3、产业与自然共生:一方面,产业发展需要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与能量,通过工业代谢排放废物。即使是具有清洁技术特点的高科技产业,也难免对资源环境的掠夺与污染。另一方面,优雅宁静的自然空间 ,会启迪和激 发产业创新。 ,产业升级改造将减弱对自然环境的干扰。3.3 实现“共生社区”的技术手段1、对高科技园区来说,在信息时代,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在产品与原料关系的循环利用中,更多传递的是信息与技术等非物质要素。构建虚拟产业园是促进产业共生的主要手

8、段。虚拟产业园打 图 2:共生社区的内涵及技术手段破了传统生态工业园在地理空间上集中的限制,在网络空间上建立企业间的物、能交换联系,有利于在园区内外共同构成一个更大范围的工业生态系统 7。2、在当代高科技园区,智力和资本的流动非常频繁迅速,人的创造革新能力是园区发展的决定因素。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园区,需要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心理的归属感和创新活动所需要的社会氛围,同时让丰富的城市文化生活成为创新可资借助的物质环境依托。因此,增强 园区功能的多元混合,注重园区就业与居住功能的相对平衡,营造多样化的交流空间将成为促进产业与城市互动融合的有效手段。3、在高科技园区,协调产业与自然的关系,需要

9、 对传统 高科技园区低密度、花园工厂的模式进行反思,提倡集约紧凑的发展模式,采用合理的开发强度与密度;提倡绿色交通,减少能源消耗;采用节能减排的生态技术,引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生态良好的园区在产业 安排上是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在景观环境上是自然优美的,在生态环境是健康向上的,在生物环境上是丰富多样,易于激 发灵感的 8。4、永丰产业基地城市设计4.1 项目背景永丰产业基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北部地区,面积约 14 平方公里。基地外围由翠湖南路、北清路及京包快速路构成对外联系通道。轨道交通 M16 线穿越基地西南部,加强了用地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区内自然条件优越,西山林地和翠湖湿地成为区域生态核心,南北

10、沙河、京密引水渠穿流而过,自然风 光旖旎。永丰基地新的定位为导航与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与南侧西北旺的上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功能区、西侧 的翠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区、信息通信产业区以及北部上庄的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区共同构成海淀北部地区的四大专业功能园区。4.2 规划理念在“核心引领 ,生态渗透, 组团发展、社区图 4:海淀北部地区四大功能组团图 5:永丰基地空间结构示意图 3:区域位置图海 淀 新 区 在 北 部 研 发 服 务 和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集 聚 区 中 位 置 示 意 图六 环 路五 环 路联动”的理念指 导下,按照产业转型与功能升级的要求,依托现有的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打

11、造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平台。同时围绕产业需求,完善居住功能和其他城市生活配套,引导生态网络的渗透,从而形成功能各异的社区组团。各个社区之间的产业、生活和生态功能有机共存、相辅相成,形成平衡 稳定的共生社区。4.3 产业发展策略4.3.1 构建虚拟产业园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在其产业链中需要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通信产业等进行关联配套。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突破地域限制,在整个中关村科技园地区构建虚拟生态产业链更为可行。永丰产业基地西部翠湖组团以通信业、生物工程为主,南部西北旺组团以信息、软件产业为主。周边区域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有条件与永丰导航与信息服务产业形成上下游协作关系。4.3

12、.2 利用可再生能源位于翠湖的区域能源中心提供部分片区的集中供热。大规模的公建区域可考虑选择楼宇式燃气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能源供应方式;结合绿色建筑评定标准,可考虑采用地源热泵系统、 污水水源热泵、太阳能 热 水、光伏 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规划到 2018 年和 2025 年,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 6%和 10%。4.4 城市设计4.4.1 多元混合根据组团包含的产业用地内涵性质不同,将其分为产业型社区、研发型社区、居住型社区和生态型社区。产业型社区内包含有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功能,研发型社区包含有大学、文化娱乐设施和居住功能,居住社区内包含有少量研发中试功能,生态型社区以 环境优美的中央绿地为主,

13、穿插少量企业总 部。在社区内部,通过 商业和办公、大学和研发、小型无 污染产业 和居住等功能的融合,实现用地功能的多元混合,为整个基地提供了多样的生活可能。4.4.2 职住平衡表 1 北京市部分高科技园区单位岗位面积指标表表 2 永丰基地产业用地及居住人口规模估算街区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公 顷) 平均容积率 建筑面积 (万 M2) 就业人口(万人) 就业带眷人口 (万人) 居住人口(万人) 居住率永丰基 C6 438.5 1.1 471.8 11.8 22.4 / 图 7:功能主导的社区分类F3 162.9 1.8 287.9 7.2 13.7 / R2 226.5 2.1 470.1 /

14、/ 16.1 F2 8.2 2.0 16.4 0.3 0.6 0.5 地F1 18.6 2.2 40.9 0.3 0.6 1.2 合计 19.6 37.2 17.8 0.5 参考北京市部分高科技园区单位岗位面积标准,结合永丰基地导航与定位服务产业特点,按照建筑面 积 40 平米/人计,估算永丰产业基地的就业人口规模约为 19 万人。根据街区控 规与现状居住区人口统计,园区能容纳的居住人口约为 17.8 万人。按照 60%就业人口带眷系数计算,就业带眷人口约为 37.2 万人。就业住房平衡指数(居住率)指园区居住人口与就业带眷人口的比值,直接反映了园区居住用地与产业人口之间的匹配关系。永丰产业基

15、地的居住率 0.5,相对于远离中心城区的位置条件来说,永丰产业基地基本上可以为 50%的就业人口提供居住配套,可以减少 50%的长距离出行。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职住平衡、就近工作,为提升产业与城市融合度提供了较大可能性。4.4.3 适当强度表 3 中关村部分园区土地使用强度园区名称 容积率 绿化率 控制高度北大科技园上地园区 - 60% 15-18m中关村环保园 0.48 50% 12-18m中关村软件园 0.44 55% 12.5m苏家坨镇中心产业用地 1.3 15% 18m上庄镇中心产业用地 1.3 30% 18m针对共生社区的不同定位,规划限定了差异化的建设强度与密度。本着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原

16、则,提高产业组团与服务组团的建设强度,平均容积率达到控规规定的上限,至 1.5 左右。远高于周边以突出环境特色 为主的园区,如 环保园、创资 料来源:李文静,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问题新园。在生态社区则限制建设强度,平均容 积率为 0.8,将园区 环境优势集中,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4.4.4 绿色交通作为对外轨道交通的有机互补,构建园区绿色交通系统,并与之形成良好的衔接成为交通规划的主要任务。园区绿色交通主线以有轨电车或采用清洁能源的常规公交系统为主。主要承担永丰基地内产业片区与居住片区之间的联系,整个系统可满足各个功能片区之间的快捷沟通。园区绿 色交通支线系统以自行车为主的慢行交通构成,结合步行交通,提高园区内各片区的可达性。5、结语人类社会三百年来的工业发展历程表明,工业文明是一条不可持续的道路,人类社会必须转向生态文明。“共生社区”理念的目标是希望在高科技园区建立产业、城市、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