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977902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3 页14,我要的是葫芦湛江师范学院 梁红英【教材简说】我们知道,植物生长一般要经过这样一个历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情之间的联系。你看,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多可惜呀!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取探究式阅读法,让学生在独立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中阅读和感悟,探索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

2、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理解文中的内容。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本课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学生通过朗读很容易理解故事情节。【教法设计】1、激趣法 2、谈话法 3、提问法 4、引导法 5、启发法 6、归纳总结法【学法指导】1、通过简笔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理。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3、引导学生明白植物的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这一主线第 2 页 共 13 页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各环节的设计能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指导学生的朗读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通过文本的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

4、设计理念】(一)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因此,课一开始,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绘画的特点,我采用了图文并茂的生字葫芦娃导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比较传统的导入新课方法是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的特点是讲究知识结构的以旧引新,沟通前后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因此为促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同时也为探索新知识创造了前提条件。这不仅可以让学生

5、温习了旧知识,而且还可以为下面的阅读作好语言铺垫理清阅读障碍。(二) 、仔细观察,大胆想象,训练口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而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文章的节奏有起伏变化,或者因审美感受的需要,将文章的某一部分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文章的这些空白之处,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空间,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扩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叙述具体化,没有明示的内容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以此为源点,辐射。在这节课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用色彩鲜艳的插图让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观察、说话,培养

6、学生的发散思维,第 3 页 共 13 页和观察听说能力。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面的学习。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三)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 ,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体会课文用语的准确性和

7、规范性靠读,体察课文所蕴藏的丰富情感靠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靠读。因而,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自如地读、动情地读,读出课文的节律、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神韵。如在读文探究时,我首先让学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其次,在反馈时,进行朗读接力赛,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后请“小评委”进行评议。第三,深入细读,比如学习第一自然段,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完后数数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划出喜欢的句子,圈出喜欢的词语。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些什么,随机从“细长” 、 “雪白” 、 “多么可爱” 、 “每天” 、“几次”等词语进行体会,同时辅以图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然后再采用指名读、比赛读、

8、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四)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积极倡导新教改的大潮中,我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不但体现新的理念,更要始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既活又实。比如:在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就注意了学生对“葫芦”的词义有异议。 “我要的是葫芦”中的“葫芦”是指果实。 “从前有人种了一棵葫芦”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这个过程,不仅要让学生会认这个词语,更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它的用法。再如:学完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根据课文文字提示,说出葫芦的生长过第 4 页 共 13 页程这一环

9、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五)发展思维,培养想象能力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像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挖掘训练点,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得以驰骋。如在教学拓展时,我让学生说说“假如你就是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把自己想的写下来” 通过对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一次人文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六)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

10、确认和尊重。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做到:一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提倡自主、自觉、自悟、自得。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为什么葫芦都落了?2、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呢?在学完课文后,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插图,产生了新的疑问,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了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问题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

11、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教学目标】(一) 、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二) 、知道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第 5 页 共 13 页(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教学重难点】(一) 、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二) 、知道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巩固生字比较传统的导入新课方法是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的特点是讲究知识结构的以旧引新,沟通前后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因此为促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同时也为探索新知识创造了前提条件。正如这里一样,我采用了图文并茂的生字葫芦娃导入,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温习了旧知识,而且还可以为下面的阅读作好语言铺垫理清阅读障碍。二、观察挂图,练习说话师:你发现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引导学生从图中种葫芦人的表情,和葫芦的变化上说)(说得好的同学可以获得我奖励的“笑脸

13、贴图”一个)【发现式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第 6 页 共 13 页这种模式最根本的地方在于让学生像科学家的发现一样来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用色彩鲜艳的插图让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观察、说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听说能力。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提问技能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问题提的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达到训练学生口语表达

14、能力的效果。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雪亮的,可以看出那么多的不同的地方来。那么,看完图,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问问题)观察与倾听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教师既是传递信息的信源,也是传递信息的信宿。因此,教师的倾听十分重要。我在倾听学生的回答的时候,仔细观察学生的外观表现,进而揣摩学生的心理,有时拍拍学生的肩膀以示鼓励,这样做是为了尽可能拉紧我跟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自我的存在。消除学生对教师的心理紧张状态,增加师生之间的认同感。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学生自然而然的想问,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呢?我就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5、师评价:XXX 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我们给他点鼓励。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一下“为什么可爱的葫芦都落了呢”这个问题。诱导性组织诱导性组织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这里运用了热情鼓励和设疑激发两种手段,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提示下,以兴奋的心情投入学习中,带着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三、读文探究(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第 7 页 共 13 页1、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标出共有几句话。3、集体再读第一自然段,自由说说读完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辨一辨:“我要的是葫芦”中的“葫芦”是指果实。“从前有人种了一棵葫芦”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师:从前有

16、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你知道葫芦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吗?长叶开花结葫芦演示技能教学演示技能,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的手段,可以避免教学内容抽象、空洞、难于理解的缺点。人的思维发展是从形象到抽象的,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来支持。小葫芦多么可爱呀!你看到这么可爱的葫芦你会做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答得有自己见解的,合情合理的可获得“笑脸贴图” )种葫芦的人也很喜爱小葫芦啊,那么他是怎么表达他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的呢?课文那句话体现了他对小葫芦的喜爱?找出来读一读。提问技能我在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生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的手段,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种葫芦人的情感的句子,体会他对葫芦的喜爱之情。指导读书A、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B、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C、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第 8 页 共 13 页1、让学生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